文/山爸爸育兒記
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但現在很多80後、90後爸爸卻覺得有點難過,他們沒有覺得女兒和他們不親近,不像一些視頻中的父女,特別親暱,相反卻是冷漠、尷尬,很多人都羨慕和父女關係親密的家庭。
其實女兒從心裡,還是很喜歡和爸爸親近,尤其是慢慢長大,比對媽媽還親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女兒和爸爸關係好,或者不好又是一種什麼體驗呢?
@只喜歡和牛奶:我從小就和爸爸親近,我的性格更像男孩,什麼都不怕,即使惹禍了,也不擔心,因為有爸爸在我身後,後來我結婚的時候,媽媽還很開心,爸爸卻哭的像個孩子,這也是我第一次看見爸爸哭。
@南巷北歸:我性格很獨立,別人都說我是「女漢子」,不像別的女孩和「淑女」一樣,最懷念的莫過於小時候,經常和爸爸出去釣魚,採蘑菇,長大後,也是和爸爸無話不談,感覺就是非常好的朋友。
@深夜回家的貓:我和爸爸卻不怎麼親近,每次打電話也不會超過一分鐘,回家只有我和爸爸,也會覺得有些尷尬,明明是最親近的關係,卻不如和陌生人呆一起自在,其實小時候我也很喜歡親近爸爸,只是長大後才這樣,我很難過,也知道爸爸很傷心。
1. 有足夠的安全感
對於女孩來說,性格相對膽小柔弱,不像男孩膽大,心裡也更容易缺乏安全感,所以很需要一個人保護自己,這個最可靠的人選就是爸爸,有爸爸在身邊,似乎就可以天不怕地不怕,和爸爸親近的女孩,長大後也更自信,性格更堅強獨立。
2. 爸爸不嘮叨
爸爸和媽媽最大的區別,或許就是媽媽更瑣碎一些,經常不停的在耳邊念叨,而爸爸就不會,和爸爸待在一起就會覺得更輕鬆,自然更親近一些,在教育的時候,爸爸的說話也更有分量,孩子也更能聽進去。
3. 爸爸解決問題更厲害
平時生活中,媽媽解決的問題比較平常,多是交際、生活類問題,而爸爸要解決的問題,多是一些大事,或者比較實際性的難題,在女兒的心理,形象就很高大,很多女孩的最開始心裡的「英雄」就是爸爸。
這3個原因,也著實令人感動,爸爸對女兒的意義這麼重要,但有的卻從親近變成了疏遠,背後的原因也很讓人心酸。
首先是性別上的差異,當女兒有了性別意識,會開始和爸爸保持距離,就不會像小時候,讓爸爸抱抱舉高高,也會避免和爸爸過多接觸,其次是有了很強烈的獨立意識的時候,女兒看待人的角度不同了,對爸爸的一些言語或者行為了,有了自己的判斷意識,發現曾經覺得很厲害的事情,如今也再平常不過,「英雄」的形象不再高大,漸漸就會疏遠。
最讓人扎心又心酸的一點是因為爸爸不擅長表達,所以溝通變得越來越少,父愛是深沉的,總是藏在心裡最深處,即使仔細觀察,有時也難以發現,逐漸和媽媽走的就更近了一些,有的父親為了保持自己嚴父的形象,也是讓女兒疏遠的原因之一。
多數爸爸的形象,都是不苟言笑,卻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女兒,當孩子出嫁了,心裡也是最難過的,女兒們也要多多心疼爸爸,平時多和老爸聊聊天,長大後陪伴的爸媽的時間本來就少,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
今日話題:你和爸爸的關係怎麼樣?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