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的風吹拂北漂的心

2021-02-17 尼瑪私廚


第一次吃Laksa是在五年前。有意思的是,第一次吃它並不是在Laksa發源的溫暖南洋,而是冷如冰窖的加拿大。一個嚴冬的中午。

當時的我做了一個別人看起來都不靠譜,但是自己卻無法抑制衝動的選擇。放棄了學了四年的專業,突然頭腦發熱般的想要轉學設計。不顧朋友父母的疑慮,毅然放棄當時的實習,找了當地一個特別小的設計學校從零開始準備作品集。每天天不亮就背著電腦畫具出門,在零下幾十度的黑暗裡趕去上早課。那段日子清冷而孤獨。學校附近沒有什麼太多好吃的,通常大家就啃啃麵包喝喝咖啡解決午飯。我曾聽一個中國朋友說起那附近有個佛堂,工作日的時候提供很實惠的齋飯,只要6刀就可以吃飽。

有天,厭倦了咖啡麵包的我,出來溜達溜達透透氣,走著走著就到了這間佛堂。餐廳在地下室,但是走進裡面卻很亮堂,很多尼姑和志願者安靜的來往,端菜、清理、安排客人入座。來吃午飯的人不少,但是卻都很有秩序,安安靜靜。有獨自一人就餐,也有一桌几人低聲耳語。總之,是個忙碌而平靜的地方,讓當時內心有些焦躁迷茫的我突然靜了下來。

別看佛堂簡樸,但是菜色還不少。各類蓋澆飯,意面應有盡有,看得出,是有用心思想要把齋飯做的更適應普羅大眾的口味。看了一遍菜單,竟然有好多道都想嘗試,但是想著一會還要出去走一段路,不由得想來個帶著熱湯的吃食,儲備點熱量以抵禦徹骨的風寒。於是,我指著湯麵裡唯一一道從未嘗過的菜色「叻唦米粉」,將手裡那張六刀的用餐券遞了出去。後來證明,這一眼相中的味道也是我在那段日子裡點的最多的一道菜。

一個大湯碗來了,鮮亮的顏色讓人一下子食慾大開。儘管佛堂的叻唦沒有葷腥,但是湯頭本身的濃鬱將裡面的豆泡和蔬菜泡的十分入味,辛香料裹著米粉,瞬間讓食道裡像是開了個小暖爐一般舒爽。還吃了不到一半,我就不得不把厚厚的羽絨大衣解開,然後是圍巾,毛衣...喝完最後一滴湯,我已然穿得像是在南洋旅遊的遊客一般。

五年轉瞬即逝,現在的我已經作為設計師工作了兩年。很多舊時的朋友有時會對我說,羨慕你當年的勇氣,終於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不論是當年還是現在,生活從來沒有給誰完美。所謂夢想,是站在遠處瞭望的光鮮亮麗,而生活,是身處其中不為人知的苟且。要過上平和的生活,需要學會找到渴求與知足之間的平衡。一個人奮鬥的時候,也要好好吃飯,填飽自己;很多人一起的時候,敞開胸懷,溫暖他人。

而這,就是NM想通過這一碗Laksa,帶給你的一點溫度。




Laksa,叻沙又稱喇沙,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很流行。酸辣的口感幫助人們在溼熱的天氣裡去除溼氣,增加食慾。不同的地域又有很多不同的配料和粉面搭配。這次的NM Laksa融合了三種Laksa的做法(咖喱,亞參,砂拉越):咖喱叻沙使用椰奶咖喱湯頭,多搭配米粉,瀨粉或黃面;亞參叻沙多使用魚湯搭配亞參果做湯頭,特點是酸辣兼具;砂拉越叻沙使用荅拉煎和蝦膏混合椰漿,湯頭紅亮濃鬱。

普通的Laksa直接用Laksa膏或者粉衝泡即可。NM追求原汁原味,加入了Laksa葉、南姜、香茅、亞參、荅拉煎等正宗的東南亞原材料,雖然製作過程中的味道燻人,但是喝起來的湯頭卻對得起原材料。

最難打敗的味道是記憶。不知道是不是回憶太過強烈,眼前的這碗Laksa雖然已經不錯,色澤,配料到位,但卻沒有記憶裡那種溫暖。面得換,湯還得繼續研究。


於是NM開始和這碗Laksa開始了死磕。一個禮拜以內幾乎天天吃,嘗試了各種可以買到的粉面,以期挑到最搭的那一款。選購了來自三個產地的不同Laksa膏,配合自己研發的配料,一次次嘗試,直到找到最滿意的配比。




就在快吃吐的時候,NM終於選擇出了一種面和一種米粉,而這兩者實在難分伯仲:面掛湯更優,而粉的Q彈口感卻也得了不少人心。於是!NM決定一湯兩吃,一半黃面,一半米粉,讓你在一碗Laksa裡嘗到兩種風味。


為了熬出讓人感動的湯頭,NM決定把製作湯頭的所有主要配料分拆開,控制單一變量,逐漸實驗。先是實驗所有的市售叻沙醬味道,取等量三種不同產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叻沙醬,比較顏色,氣味,然後加等量開水衝開,再對比味道,最終選擇了味道自然濃鬱,顏色紅亮並且香料味道悠長的馬來西亞咖喱叻沙醬。



之後,再根據已選定的叻沙醬,配置NM自製叻沙醬,用來加強香氣和味道。從開始的一味求多,到仔細思考品辨如何搭配香料配料使味道更有層次,中間經歷了很多嘗試,失敗和改進的過程。當第一次聞覺得臭到窒息的荅拉煎,在小火慢炒下漸漸和大蝦膏的味道融為一體,又在香茅、南姜、蝦米、香菜籽、蒜頭、紅蔥頭的混合翻炒中升華為一種異域的鮮香,離理想中的那個味道已經很近了。


為了最大程度保留香料的辛香和蝦的鮮美,NM還把翻炒後的所有原料加一點蝦高湯,打磨成醬,再用精心熬製的雞高湯混合兩種醬料。

最後,用亞參果肉亞參醬配合椰漿調配高湯,終於得到一碗鮮香,酸爽又濃鬱的,像記憶中的味道那樣溫暖。喝下那口湯的瞬間,仿佛有小當家的背景音樂在腦海裡自動播放!


吃要吃全套,這次的南洋風情套餐除了Laksa以外,還配了青木瓜沙拉,海南雞,木瓜椰奶凍和NM金桔特飲。如果你願意坐下聊聊天,我們還會在飯後送上一杯Masala Chai。

掃描或識別下圖二維碼,進群搶位!周六晚,限額六位 🍜




相關焦點

  • 《強風吹拂》低吟而呼嘯,演奏風之中的生命交響樂
    在這個十月,各個動漫系列的佳作紛紛上映之時,一部有關運動的的番劇《強風吹拂》橫空出世,帶給人另一種衝擊感。B站評分9.8並不比一些大作的評分低。《強風吹拂》風在低吟而呼嘯,人與風交融之中而盛起的生命交響樂。
  • 「推番」在風中——強風吹拂
    這次想要推薦的,便是來自於「海外三大黑勢力」的日本的一部動漫——《強風吹拂》。近年的日本動漫也與國內的電視劇網劇相同,漫畫小說改編數不勝數,例如推理懸疑類作品《神的記事本》、穿越異世界類作品《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又或是校園戀愛類作品《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姐》。
  • 《強風吹拂》的「強風」是什麼概念
    這一季的新番《強風吹拂》可謂是製作良心,寓意積極向上的佳作。近期更新了第三話,能再B站上有9.8分的高評,也算是不枉製作組的用心了。針對劇情方面,我們先放一邊,先來聊聊,番劇名裡的「強風」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 三月的風,吹拂著江南雨傘,在懷舊的一首宋詞裡取暖
    三月的風,從時間的縫隙中吹拂著江南雨傘。白衣飄飄的他想趕上第一片白櫻,並在「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裡等待,等待夢中佳人,輕撫這一場盛世煙花。一隻只春燕,從宋詞裡銜來的月亮,播撒在新葉裡,一枚鳴鳴藏在樹上呼喚春天。寒枝描繪的山河,有點涼。一襲白衣穿行草叢裡,飄蕩著。
  • 《馭風男孩》:吹拂過生命的風,終會和夢想相逢
    在看見自己的村莊內乃至整個國家都處於饑荒時,這位普通的少年以小塊金屬廢料、舊自行車零件和木材修建了風輪機,以此來發電,拯救了自己的村莊,也將這項發明普及到了國家的西部地區,而他自己也通過知識改變了自己和無數人的命運。影片中的時代背景以及當時的環境都是真實存在的,所以這部電影對同名自傳還原度極高,在令人大感真實之餘,卻也引發了我們更深的思考。
  • 記者手記:"西岸哈佛"斯坦福 自由之風永遠吹拂
    核心提示:「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自由之風永遠吹拂」——這是史丹福大學的校訓。讓我們跟隨網易記者的腳步,共同來領略美國大學的獨特魅力吧!
  • 探訪文昌南洋美麗匯:現代南洋風與本地文化的碰撞
    中新網海南新聞9月21日電(凌楠)9月20日,「服務自貿港 ,文化興文昌」海南文昌融媒體行採訪團來到文昌市龍樓鎮南洋美麗匯,這是一個彰顯文昌僑鄉文化特色的旅遊目的地。該項目已經竣工,計劃將今年年底開業迎賓。文昌市龍樓鎮南洋美麗匯。
  • 臺灣充滿濃濃南洋風情景觀餐廳!
    南洋風高腳屋之南洋風戶外餐廳,原來泰國離我那麼近?現在不用出境就可以享受到。南洋風的慵懶度假氣息,白天夜晚各有不同氣氛,料理也十分有屏東在地風味。
  • 太平洋風吹拂花蓮米香 廚房瀰漫山海原味(圖)
    「海稻米」吸收土地的天然養分,由太平洋的風日夜吹拂,具有濃鬱的香氣。今年石梯坪水梯田在復耕後,首次有了稻米收成,去谷後約7,000公斤,稻米品種是由花蓮農改場推薦的臺梗四號香米,可耐受高鹽分環境,並具有濃鬱的香氣,因為生長過程吹拂著太平洋的海風,族人將它命名為「海稻米」。
  • 臺灣充滿濃濃南洋風情景觀餐廳 !!
    南洋風高腳屋之南洋風戶外餐廳,原來泰國離我那麼近?現在不用出境就可以享受到。南洋風的慵懶度假氣息,白天夜晚各有不同氣氛,料理也十分有屏東在地風味。南洋風神複製,餐廳主打泰國蝦料理,店名「水明漾」其實是峇裡島的著名觀光景點之一,不僅整個餐廳環境充滿南洋氣息,就連名稱都一樣,有網友稱讚這裡完全神複製,甚至根本就是「屏東小峇裡島」。
  • 海浪是被風吹拂形成的,海岸線上的海浪都一樣嗎?海嘯和海浪不同
    也就是說當海洋表面的海水被風吹起後,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位。這就是為什麼風力所推動的並不是海洋表面的海水,而是風力所不能及的海洋表面以下的海水。而海洋表面以下的海水,流動的方式是受到多個不同因素影響的。但對於海洋來說,風並不是就這樣一點面子都沒有的自然現象,它還是能夠決定一些東西。
  • ——強烈安利《強風吹拂》
    《強風吹拂》的製作水準,無疑是業界頂尖的。一直以來,我很喜歡production IG這個公司,硬派的敘事風格和業界頂尖的製作水平,不光是《排球少年》等運動漫,《攻殼機動隊》,《心理測量者》,《Joker Game》,《精靈守護者》,這個公司的作品帶給了我太多思考和感動。
  • 教你做「南洋風咖啡炒麵」,一頓飯一道菜就夠飽!
    教你做「南洋風咖啡炒麵」,一頓飯一道菜就夠飽!由於小編十多年前因工作關係,曾到新加坡短暫居住了幾個月的時間,我和老婆對當地最難忘的料理是法國麵包沾咖喱螃蟹,而我則是比較中意一般大排檔中所賣的蝦醬炒麵。後來老婆想說,那她也炒個南洋風的咖喱炒麵,讓我享用一下。疑?!我明明喜歡的是蝦醬炒麵啊!怎變咖喱炒麵了?!算了,反正彼此都那麼熟了,她粗線條這碼事也不是現在才知道,心意到了就好。借用今早開車送老婆去上班,在廣播中聽到某受訪者說的一句話:「對某些人而言,食物交流是最好的禮物...」難怪我們家常常是,我下廚弄我家寶貝們喜歡吃的,老婆下廚弄我愛吃的,寫這樣會不會太虐狗了哈哈,這還是寫美食嗎!!?
  • 嘉義農莊散發濃濃南洋風
    松田崗創意生活農莊的住宿區,提供的都是茅木屋,有搭在老苦苓樹上的樹屋、仿峇裡島式的木屋,或是高腳樹屋,型式不同,但外觀看起來都極為簡樸或有著濃濃的南洋風味;不過,外觀樸拙的木屋,裡面可都有現代設備,衛浴、冷氣,一應俱全,最可愛的是,每張床都有著頂掛圓帳,既防蚊又有南洋風味,簡簡單單就創造了異國風情。
  • 專訪光芒影業CEO高銘謙:青春劇《強風吹拂》到底刮來了什麼風?
    不狗血、不懸浮、不浮誇,《強風吹拂》因為拍出了「青春劇本該有的樣子」獲得了觀眾的認可,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因為這「三個不」阻礙了本劇迅速融入暑假青春劇快消市場。更讓人可惜的是,因與日漫撞名,《強風吹拂》遭遇了大批針對劇集質量本身之外的差評。
  • 老廣州風情刷屏朋友圈,民國風、南洋風、歐式風讓人慾罷不能
    這裡綠樹掩映下的教堂洋樓恍然以為置身於歐洲但它不是英法義大利 是阿朗啊這裡歷經滄桑的騎樓老街彰顯著濃鬱的南洋風情 卡森小屋能讓廣州人引以為傲的太多這個具有年代感的廣州反而少被人提起殊不知昔日裡洋氣的東山少爺典雅的西關小姐騎樓小巷中用足了心過日子的老廣
  • 海南僑鄉中西合璧式「蔡家宅」 古色古香南洋風
    長城網7月23日訊(記者 胥文燕 高琳哲)日前,「發現美好新海南——2017年網際網路+城市推介」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在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探訪海南僑鄉第一宅——蔡家宅,在古色古香的南洋風格建築群落中,親身感受蔡家宅昔日的榮華。
  • 散文《春風吹拂著,把陽光也吹拂得格外明媚了》
    它輕輕的,柔柔的,軟軟的,不再像冬天那麼硬、那麼猛、那麼鋒利得像刀子一樣讓人難以忍受,而是一絲絲地,一片一片地飄過來,拂過來,清清涼涼的,「吹面不寒楊柳風」,像媽媽的手,輕拂著,好清爽、好舒服。有時候它也會猛烈起來,「呼—--」,「呼——」,鋪天蓋地地卷過來。
  • 《強風吹拂》奔跑的歲月裡,不敢回頭
    記得剛剛看《強風吹拂》的時候才出兩三集的樣子,然後了解了一下總共大概24集,也就是差不多要半年才能追完,當時心裡想的是居然這麼長,有點擔心自己追不動,畢竟好多番追著追著就沒了下文,然而就在今天迎來了他的尾聲,心裡滿是不舍,大家真實的困惑苦惱與成長和堅持,都讓我感動落淚,有時候根本沒察覺
  • 中式、美式、南洋風……她混搭出來的家,實在驚豔!
    優雅的中國風裡,有一點曼妙的南洋風情。客廳轉過玄關,便是餐廳與客廳了,中間玄關的木百葉門帘一樣隔開了兩個空間,既有分割作用,又通透。黃綠相間的幾何地毯想一塊初春的草地,玻璃茶几與黃銅邊桌讓這裡的空間開闊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