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爾百科|把蠶寶寶變成絲綢,總共分幾步?

2021-02-27 盛才課後託管連鎖

蠶的生命蛻變,在自然生物中最具有獨特性和典型性。2021年初,盛才開展了一次生命教育——蠶寶寶養成記。

感悟生命的神奇與偉大,享受成功的喜悅與快樂,學會關愛,學會奉獻,學會負責,學會生活。

孩子們收穫的決不僅是蠶寶寶形態變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親近與珍愛生命的情感、認真與負責的態度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持之以恆的毅力。

所以今天,彼爾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蠶寶寶的冷知識。

一隻蠶的一生,細細想來,可謂傳奇。從極小白色的卵中,生出不及米粒大的黑點,沒日沒夜地吃著桑葉,中間艱難地褪去幾層皮,慢慢變成白的幾乎透明的大蟲。

按說,這個時候,傳宗接代,留下基因,與絕大多數的生物比起來,也算是完整的一生。可是它卻沒有,突然一天停止進食,搖頭晃腦間,竟然吐出細小光滑卻堅韌強健的絲來,將自己層層包裹,作繭自縛,不再動彈,似乎以這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前半生。

他們卻在七天之後,破繭而出,長出兩隻翅膀,變成蠶蛾。到了這個時候,才尋找交配對象,完成基因傳遞,迎接生命終結。

家蠶的一生會經過卵、幼蟲、蛹、蛾四個形態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 是一種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

春暖花開,氣溫回暖時,蠶卵會自動孵出,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呈黑色,身上長滿細毛,我們稱為蟻蠶。蟻蠶在孵出後2-3個小時就可以開始進食桑葉了。

蠶寶寶食量極大,長得很快,不斷進食桑葉會讓它的身體慢慢變成白色,隨著它的食慾逐漸地有所減退直到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絲,將腹足固定在蠶座上,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像睡著了一樣,此時的蠶進入了「眠期」。這時候的蠶,外表看上去靜止不動,體內卻進行著脫皮的準備,在第一次脫皮之前的蠶叫做一齡蠶,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齡,從蟻蠶到吐絲結繭共蛻皮4次,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成熟了,稱為熟蠶,開始準備吐絲結繭。

蠶絲是蠶絲腺內的分泌物遇到空氣凝結而成的,一個繭的絲長一般為700-800米。等到絲腺內的分泌物完全用盡,蠶就在繭內轉化為蠶蛹,蠶蛹的體型像一個紡錘,經過大約12到15天,當蛹體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蠶蛾會咬破蠶繭爬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破繭而出」。蠶蛾雖然有兩對翅膀,但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下一步就要進行交配了,雌蛾的肚子及體形較大,雄蛾的肚子及體形較小,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蛾來交尾,交尾後雄蛾即死亡,雌蛾花約一個晚上可產下約幾百個卵,蠶蛾留下後代,不久之後便會死去,第二年春天又開始一個新的生命周期。

現在人養蠶多是作為娛樂,古人可沒有這樣的閒情逸緻,他們養蠶主要是為了收穫蠶絲。

蠶寶寶在化蛹前會吐絲將自己包裹起來,成語「作繭自縛」就是從這裡而來。

蠶繭可以分成三層:浮絲層,中間層及蛹襯層,其中中間層是製作絲織品的主要原料。

蠶絲其實是一種蛋白質,由絲膠和絲朊組成。孩子們有沒有想過,成年的蠶蛾是如何破繭而出的呢?你們肯定以為是用牙咬吧?但鱗翅目昆蟲是虹吸式口器,不具備咬的功能啊。原來成蟲會分泌蛋白酶將蠶絲溶解掉從繭裡出來,很神奇吧?

蠶寶寶吐絲結繭的時候,最期待的莫過於看到金色的繭了。根據經驗,每十個蠶繭中就有一個不同顏色的繭,通常是黃色,偶爾會呈現出綠色、粉色等其他顏色。

那麼這些顏色是怎麼來的呢?

研究發現,蠶絲的顏色和它們所食的桑葉品質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黃色的絲中含有類胡蘿蔔素,綠色的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基因修飾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除此以外,現在有些蠶飼料中添加了色素,不僅能吐出彩色的絲,甚至連蠶寶寶本身也變成五顏六色的了。

哇塞,這麼多顏色的絲呀,那是不是可以做出天然的彩色絲綢了?

很遺憾,這麼多顏色的絲最終都會回歸到一種顏色——白色。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色素一般只分布在絲膠中,而要想抽絲剝繭製成絲綢,必須放在熱水中將絲膠溶解掉以方便繅絲。而且類胡蘿蔔素和黃酮類化合物不穩定,會隨著時間逐漸褪色。

1、 餵養蠶寶寶時,一定要用水清洗桑葉,因為桑葉可能打過農藥。注意洗過的桑葉一定要晾乾才能餵食,不然蠶寶寶吃了溼桑葉是要拉肚子的。蠶的一生所吃的桑葉在25克左右。

2、蠶適合於在溫度範圍為22~29攝氏度的環境中生長,其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7攝氏度左右。幼齡蠶寶寶食用的桑葉要嫩,越嫩越好。蟻蠶不要直接用手碰,容易被捏死。

3、蠶寶寶飼養過程要蛻皮4次,每次蛻皮時不吃不動,這時儘量不要幹擾他們,也不要以為他們生病了就把他們丟了,每次休眠時間大概為一天。

4、及時清理蠶沙(就是粑粑),保持飼養盒內的衛生,發現死亡個體及時處理。

5、蠶寶寶準備結繭時,需要準備小空間,多隻放在一起能夠結出更大的繭。

這樣看來,蠶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從破卵而出到死亡不過兩個月。

它們勞苦一生,從咀嚼第一口桑葉,經歷第一次脫皮的陣痛,到吐完最後一根絲,產完最後一粒卵,直至生命的終結,只為了一個目的——下一代的延續。

它們用自己短暫的一生,播撒了無數希望,卻呈現給世界最華麗的絕唱。

愛 盛  · 才 綻 放

相關焦點

  • 濰坊昌樂:呵護一月 蠶寶寶吐絲結繭變成「大元寶」
    原標題:呵護一月,蠶寶寶吐絲結繭變成「大元寶」  中國有著悠久的絲綢文化,絲由蠶吐,說起蠶,大家都不陌生。幾千年的歷史,蠶從古代繁衍到了當下,它們吐絲結繭,用短暫的一生支撐著百姓的生活,那織成的一緞緞精緻的絲綢便是對它們生命最完美的詮釋。5月6日至6月10日,記者走進蠶農生活,和他們一起見證了蠶寶寶的成長。
  • 你穿的絲綢衣服,原料大多來自這幾種蠶!
    你穿的絲綢衣服,原料大多來自這幾種蠶!蠶,是蠶蛾的幼蟲,絲綢原料的主要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家蠶的蟲及蛹可以食用,並有食療功效。那世界上吐絲最有價值的10種蠶都有哪些呢?桑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又稱家蠶,簡稱蠶,是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屬鱗翅目,蠶蛾科。桑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蠶蛾幼蟲,吃桑葉,在化蛹前吐出作繭用的大量蠶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
  • 蠶寶寶
    河南商報小記者 金水區緯五路一小四(2)班 李晨溪  我家養了許多寵物,可我最喜歡的就是蠶。   蠶長得很可愛。蠶的全身是白色的,它有三對小前爪,四對後爪。它的後爪大,前爪小。而它的爪子都很有黏性,這應該就是為什麼很難把它從葉子上弄下來的原因吧。它爬行的樣子非常有趣。它的最後一對爪子先往前挪,然後,其他的爪子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對一對地往前挪,讓人覺得又滑稽,又好笑。  蠶也會拉屎,可是它的屎卻對我們有著很大的作用。蠶屎也叫蠶沙。蠶沙黑黑的,短短的,胖胖的。
  • 蠶寶寶的一生
    你小時候養過蠶嗎?那時候,可沒有這些五顏六色的蠶繭 手捧著一盒盒蠶寶寶,孩子們很興奮,他們要回家親自養。但是,養過這些小蠶後,他們也許就會慢慢懂了。 絲綢是我國一大特產,因其華美輕軟的質地,頗受海內外人士喜愛。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你了解蠶的一生嗎?在這個明媚的春天,一群孩子在重慶蠶科院的科普教育基地裡,見證了蠶寶寶從蠶種孵化到吐絲結繭,最終紡成絲線的全過程。看著這些白乎乎的小生靈,是否勾起了你養蠶寶寶的童年回憶?
  • 蠶鄉月令丨蠶寶寶等你領回家!和孩子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記錄它們...
    蠶寶寶小課堂   蠶寶寶的生活習性: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   蠶寶寶的生活環境:不喜歡曬太陽,溫度在20~30℃,塑料或木質的盒子裡。   蠶寶寶喜歡吃的食物:桑葉。   (注意:桑葉使用前需要用紙巾擦拭乾淨,吸乾水分,不然蠶寶寶吃了會拉肚子的哦。每天用幾張桑葉,其餘的灑點水裝在冰箱裡冷藏保鮮。)   蠶寶寶會蛻皮:經過一次蛻皮後,就是一齡幼蟲,幼蟲脫一次皮就算「增大一歲」啦,蠶寶寶一生共要蛻皮四次。   蠶寶寶會結繭:四次蛻皮後再過7-10天,蠶寶寶不再吃桑葉,身體開始發亮,開始尋找適當的位置結繭。
  • 蠶寶寶作文(精選五篇)
    蠶寶寶特別的愛吃桑葉,幾乎每天都要去採幾片新鮮的桑葉給它們吃,它 們一吃起來不分白天黑夜的,什麼也不做就在桑葉上來回的爬,到這啃幾口,到那啃幾口,也不休息休息!  這幾天它們開始蛻皮了,一個個不吃也不動,就趴在那裡。今天中午它們幾乎全部都蛻完皮了,我覺得它們蛻皮後變大了些,而且背上變得有很多節,每節中間有個黑色的小點點。
  • 大班主題教案:認識蠶寶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主題教案:認識蠶寶寶   設計思想   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一直為古今中外人們所讚頌。
  • 五年級作文:蠶的一生
    同學們,你們知道蠶嗎?你們知道蠶是一種「變態」的動物嗎?蠶祖輩的一生都要經過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當母蠶蛾下出卵後不幾天便會死去,也許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是母蛾一生的遺憾吧!卵經過8到9天的孵化,卵中的蠶寶寶就會慢慢把卵殼咬碎變成蟻蠶,蟻蠶是黑色的,看上去像一個變異的黑色米粒,非常噁心。還有的小朋友以為他們是螞蟻,養蠶的人們會挑帶黃的嫩桑,把桑剁的很細給蟻蠶吃,吃了三天後,蟻蠶就開始睡眠了。
  • 看「蠶寶寶」動手DIY蠶繭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吳晶平)來廣東科學中心科技影院和「蠶寶寶」約會!8月31日,廣東科學中心、廣東省農科院將聯合舉辦「我家後院的農產品」系列科教活動第二期活動,現場將有不同生長期的「蠶寶寶」亮相,並為小朋友們送上新奇、有趣的科學體驗。
  • 野生蠶抽絲剝繭難題被破解 中國絲綢產業不會受影響
    野生蠶抽絲剝繭難題被破解 中國絲綢產業不會受影響 2011-06-3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與受歡迎的家蠶相比,野生蠶的日子不太好過。
  • 奉節:蠶寶寶吐出一條扶貧「絲路」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史克波介紹,過去5年多,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一起,為村裡硬化道路16公裡,興修水渠4公裡、集中式蓄水池3處、分散式蓄水池10處,建成蠶房4500平方米。另一方面,村裡引入了奉節縣祥飛繭絲綢有限公司(下稱祥飛繭絲綢),採取「供種苗、教生產、包銷售」的模式,帶動42戶貧困戶發展蠶桑。
  • 臺灣生活:來宜蘭農場餵蠶寶寶、還能自己採桑葚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的「匏侖蘭陽絲綢農場」入園採區預約制,民眾在農場內不僅可以觀察蠶寶寶還可以採桑葚,農場內有些園區尚未完工,未來還會有可愛動物區,宜蘭ㄚ欣的美食日誌就在社團中帶領大家去匏侖農場玩一天,體驗大自然!▲匏侖農場一片綠意盎然,農場內有許多主題生態園區,小朋友們在這裡一定可以玩得很開心。匏侖農場現正式營運中,免費入園參觀,未來還會有可愛動物區。
  • 蠶學專業全班10人照顧蠶寶寶4年,這些高校冷門專業,你聽過嗎?
    瀋陽農業大學校園內,一群學生推著裝滿蠶寶寶的三輪車,他們正打算將車上1齡和2齡的蠶寶寶運到山上的蠶場上去。瀋陽農業大學開設「蠶學」專業已近60年,這屆學生中一個班只有1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4人,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冷門專業。班上的一位女同學說,她之前並沒有聽過這個專業,看到之後覺得挺新奇有趣,便選擇了「蠶學」專業。
  • 可愛的蠶寶寶作文(精選4篇)
    我和媽媽一起去採了一堆桑葉,可供蠶寶寶們吃,以免他們被餓死。蠶寶寶終於從卵裡出來了!它剛出生的時候個頭很小,飯量也很小,所以我每天只給它兩三片桑葉就夠了,它的身體是黑色的,就像小螞蟻一樣。由我精心餵養了一段時間,蠶寶寶慢慢長大了,它脫了第一次皮,所以黑色的皮膚也變成了白色,每次當蠶寶寶吃桑葉的時候,我總能聽見沙沙沙的聲音,看著它們吃的那麼香,我很高興。接著蠶寶寶又脫了三次皮。
  • 華北首個蠶桑文化園,就在山西陽城這裡,好多人爭相目睹蠶寶寶!
    禹珈豪蠶桑文化園,(蠶桑研學蠶寶寶領養項目),試運營儀式順利舉行啟動儀式10月5日上午9點,禹珈豪蠶桑文化園鑼鼓喧天,拉開了禹珈豪蠶桑文化園(蠶桑研學、蠶寶寶領養項目)試運營儀式的序幕。陽城縣禹珈豪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段麗介紹蠶桑文化園建設和蠶桑研學蠶寶寶領養項目情況啟動儀式上縣領導講話
  • 蠶寶寶吃了石墨烯之後 竟吐出了「超強」絲
    最近,一則來自《科學美國人》雜誌網站的報導,讓蠶寶寶成為了話題的「主角」。報導稱,清華大學研究人員給蠶寶寶餵食石墨烯或者單壁碳納米管後,其吐出的蠶絲更加結實強韌。這種含有碳納米材料的蠶絲可應用在耐久防護織物、可生物降解的醫學植入物及環保型可穿戴電子設備中。被高科技「加持」的蠶寶寶吐出的「超強」蠶絲,或許只有蜘蛛俠噴射的蛛絲能媲美。
  • 蠶寶寶的生長過程圖片詳解
    蠶寶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當溫度升高了蠶卵就開始發育,經過7-15天,當蠶卵變得透明並可以看到裡面的輪廓,就表示蠶寶寶快要出來了!(圖:蠶寶寶的卵)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幾天後毛即不明顯了。蠶蟻出殼後約40分鐘即有食慾,這時就要開始餵養過程了。(圖:蠶寶寶孵化)
  • 在杭州養10條蠶寶寶至少花2500元?家長崩潰!
    前兩天,杭州城南某公辦小學王媽媽急急忙忙發朋友圈——「萬能的圈,誰有桑葉能支援一下,蠶寶寶快餓死了」。 王媽媽說,半個月前,兒子從學校的童貿節上買回來四五條蠶寶寶。一盒蠶寶寶隨贈了一包桑葉,大概二十來片。兒子很上心,每天到家清理蠶寶寶的窩。過了一個多星期,蠶寶寶個頭大了不少,長到三四釐米,眼看桑葉快吃完,王媽媽開始著急了。
  • 中國農桑文明,源自一隻牙雕蠶
    專家們從造型上判斷,這是一隻正在吐絲階段的家蠶,因為蠶寶寶吐絲的時候,頭會不停地擺動,頭部和尾部的肌肉也會來回伸縮,吐絲將盡時,才會由C形變成S形狀,最終成為8型。「識別出是家蠶,並且是吐絲姿態極其重要,這說明古人當時已經掌握了養蠶繅絲技術。」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說。專家斷定,它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蠶雕刻藝術品,距今5300多年。
  • 散文《人生如蠶》
    現在的孩子已很少養蠶了吧,可能看見蠶還會害怕,說那是「毛毛蟲」。其實,蠶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小動物,它那白白的胖乎乎的身體,煞是討人喜歡。從古至今,描寫蠶的詩句也是層出不窮,唐代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更成為至理名言,可見蠶與人的關係多麼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