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的生命蛻變,在自然生物中最具有獨特性和典型性。2021年初,盛才開展了一次生命教育——蠶寶寶養成記。
感悟生命的神奇與偉大,享受成功的喜悅與快樂,學會關愛,學會奉獻,學會負責,學會生活。
孩子們收穫的決不僅是蠶寶寶形態變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親近與珍愛生命的情感、認真與負責的態度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持之以恆的毅力。
所以今天,彼爾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蠶寶寶的冷知識。
一隻蠶的一生,細細想來,可謂傳奇。從極小白色的卵中,生出不及米粒大的黑點,沒日沒夜地吃著桑葉,中間艱難地褪去幾層皮,慢慢變成白的幾乎透明的大蟲。
按說,這個時候,傳宗接代,留下基因,與絕大多數的生物比起來,也算是完整的一生。可是它卻沒有,突然一天停止進食,搖頭晃腦間,竟然吐出細小光滑卻堅韌強健的絲來,將自己層層包裹,作繭自縛,不再動彈,似乎以這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前半生。
他們卻在七天之後,破繭而出,長出兩隻翅膀,變成蠶蛾。到了這個時候,才尋找交配對象,完成基因傳遞,迎接生命終結。
家蠶的一生會經過卵、幼蟲、蛹、蛾四個形態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 是一種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
春暖花開,氣溫回暖時,蠶卵會自動孵出,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呈黑色,身上長滿細毛,我們稱為蟻蠶。蟻蠶在孵出後2-3個小時就可以開始進食桑葉了。
蠶寶寶食量極大,長得很快,不斷進食桑葉會讓它的身體慢慢變成白色,隨著它的食慾逐漸地有所減退直到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絲,將腹足固定在蠶座上,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像睡著了一樣,此時的蠶進入了「眠期」。這時候的蠶,外表看上去靜止不動,體內卻進行著脫皮的準備,在第一次脫皮之前的蠶叫做一齡蠶,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齡,從蟻蠶到吐絲結繭共蛻皮4次,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成熟了,稱為熟蠶,開始準備吐絲結繭。
蠶絲是蠶絲腺內的分泌物遇到空氣凝結而成的,一個繭的絲長一般為700-800米。等到絲腺內的分泌物完全用盡,蠶就在繭內轉化為蠶蛹,蠶蛹的體型像一個紡錘,經過大約12到15天,當蛹體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蠶蛾會咬破蠶繭爬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破繭而出」。蠶蛾雖然有兩對翅膀,但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下一步就要進行交配了,雌蛾的肚子及體形較大,雄蛾的肚子及體形較小,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蛾來交尾,交尾後雄蛾即死亡,雌蛾花約一個晚上可產下約幾百個卵,蠶蛾留下後代,不久之後便會死去,第二年春天又開始一個新的生命周期。
現在人養蠶多是作為娛樂,古人可沒有這樣的閒情逸緻,他們養蠶主要是為了收穫蠶絲。
蠶寶寶在化蛹前會吐絲將自己包裹起來,成語「作繭自縛」就是從這裡而來。
蠶繭可以分成三層:浮絲層,中間層及蛹襯層,其中中間層是製作絲織品的主要原料。
蠶絲其實是一種蛋白質,由絲膠和絲朊組成。孩子們有沒有想過,成年的蠶蛾是如何破繭而出的呢?你們肯定以為是用牙咬吧?但鱗翅目昆蟲是虹吸式口器,不具備咬的功能啊。原來成蟲會分泌蛋白酶將蠶絲溶解掉從繭裡出來,很神奇吧?
蠶寶寶吐絲結繭的時候,最期待的莫過於看到金色的繭了。根據經驗,每十個蠶繭中就有一個不同顏色的繭,通常是黃色,偶爾會呈現出綠色、粉色等其他顏色。
那麼這些顏色是怎麼來的呢?
研究發現,蠶絲的顏色和它們所食的桑葉品質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黃色的絲中含有類胡蘿蔔素,綠色的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基因修飾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除此以外,現在有些蠶飼料中添加了色素,不僅能吐出彩色的絲,甚至連蠶寶寶本身也變成五顏六色的了。
哇塞,這麼多顏色的絲呀,那是不是可以做出天然的彩色絲綢了?
很遺憾,這麼多顏色的絲最終都會回歸到一種顏色——白色。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色素一般只分布在絲膠中,而要想抽絲剝繭製成絲綢,必須放在熱水中將絲膠溶解掉以方便繅絲。而且類胡蘿蔔素和黃酮類化合物不穩定,會隨著時間逐漸褪色。
1、 餵養蠶寶寶時,一定要用水清洗桑葉,因為桑葉可能打過農藥。注意洗過的桑葉一定要晾乾才能餵食,不然蠶寶寶吃了溼桑葉是要拉肚子的。蠶的一生所吃的桑葉在25克左右。
2、蠶適合於在溫度範圍為22~29攝氏度的環境中生長,其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7攝氏度左右。幼齡蠶寶寶食用的桑葉要嫩,越嫩越好。蟻蠶不要直接用手碰,容易被捏死。
3、蠶寶寶飼養過程要蛻皮4次,每次蛻皮時不吃不動,這時儘量不要幹擾他們,也不要以為他們生病了就把他們丟了,每次休眠時間大概為一天。
4、及時清理蠶沙(就是粑粑),保持飼養盒內的衛生,發現死亡個體及時處理。
5、蠶寶寶準備結繭時,需要準備小空間,多隻放在一起能夠結出更大的繭。
這樣看來,蠶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從破卵而出到死亡不過兩個月。
它們勞苦一生,從咀嚼第一口桑葉,經歷第一次脫皮的陣痛,到吐完最後一根絲,產完最後一粒卵,直至生命的終結,只為了一個目的——下一代的延續。
它們用自己短暫的一生,播撒了無數希望,卻呈現給世界最華麗的絕唱。
「愛 盛 開 · 才 綻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