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鄉月令丨蠶寶寶等你領回家!和孩子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記錄它們...

2020-12-16 浙江在線

2020-05-11 17:18 |中國絲綢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基於本館特色,每年都會通過多種方式宣傳蠶桑非遺文化,保護並傳承文化和自然遺產。自2018年開啟的「蠶鄉月令」系列活動更是得到了眾多國絲粉絲的喜愛。

  正值養蠶時節,今天小絲將通過圖文給大家介紹一位用短暫生命做出大大貢獻的「小明星」——蠶寶寶。參與文末答題還有驚喜喲!

  「春蠶化生,蕞而微蟲,春蠶何取,一桑始終,春蠶春蠶,萬世可風。」蠶寶寶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天。它把奉獻、執著和價值,濃縮在這短暫的一生裡!從一粒微小的「蠶卵」開始,等候適宜的時節孵化為小小的「蟻蠶」,經歷一次一次的成長蛻變、吐絲結繭,最後成為「蠶蛾」破繭產卵.....

  蠶寶寶小課堂

  蠶寶寶的生活習性: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

  蠶寶寶的生活環境:不喜歡曬太陽,溫度在20~30℃,塑料或木質的盒子裡。

  蠶寶寶喜歡吃的食物:桑葉。需要新鮮的,不喜歡喝水。

  (注意:桑葉使用前需要用紙巾擦拭乾淨,吸乾水分,不然蠶寶寶吃了會拉肚子的哦。每天用幾張桑葉,其餘的灑點水裝在冰箱裡冷藏保鮮。)

  蠶寶寶會蛻皮:經過一次蛻皮後,就是一齡幼蟲,幼蟲脫一次皮就算「增大一歲」啦,蠶寶寶一生共要蛻皮四次。

  蠶寶寶會結繭:四次蛻皮後再過7-10天,蠶寶寶不再吃桑葉,身體開始發亮,開始尋找適當的位置結繭。

  (注意:在蠶寶寶第四次蛻皮後,可以動手製作一個「方格簇」放在蠶盒裡,幫助蠶寶寶做繭。)

  蠶寶寶變蠶蛾:蠶寶寶會在蠶繭中進行最後一次「變身」,成為蠶蛹。再過大約10-15天後,蠶蛹孵化成蠶蛾,破繭而出。

  (注意:身體胖乎乎的蠶蛾是蠶寶寶的媽媽,瘦瘦的是蠶寶寶的爸爸。蠶寶寶的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過幾天,就會產蠶卵啦,如果保護得好,到第二年春天這些蠶卵就可以再次孵化。)

  蠶寶寶的「蠶絲」可以做成絲綢和蠶絲被等紡織產品,「蠶沙」可以做成蠶沙枕安神解壓,「蠶蛹」還可以食用含極高的蛋白質,甚至連「蠶蛻」都能入藥祛風溼,可以說蠶寶寶「全身都是寶」!

  「爸爸媽媽,我也想養蠶寶寶!」

  相信很多孩子在認識蠶寶寶後都有這種想法,近幾年,各省市小學三年級就已經開設飼養蠶寶寶的「必修課」了。

  今天我們將為喜愛蠶寶寶的孩子們圓夢,掃描下方二維碼參與蠶桑絲綢文化有獎問答,即有機會免費獲得由中國絲綢博物館與小雲龍蠶桑樂園聯合推出的「蠶寶寶生命科學套裝」。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照顧蠶寶寶,不僅豐富孩子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家長也可以重溫小時候養蠶的樂趣,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

  掃描二維碼參與答題

  我們將免費寄送「蠶寶寶生命科學套裝」

  給正確完成答卷的前30位幸運參與者

  「小雲龍蠶桑樂園」以蠶桑生態、文化為載體的特色親子遊樂園和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同時也是中國絲綢博物館展示絲綢之源,蠶桑之本的學習基地。園區佔地500多畝,擁有蠶寶寶科普館、科技VR體驗館、蠶絲科普館、小蠶寶寶培育室,現代規模化大蠶飼養坊,活動教室、戶外活動草坪、桑葚、桑葉採摘園等。是學習蠶桑文化、體驗生命、生態、自然科學的優選目的地。

1589188697000

相關焦點

  • 「蠶媽媽」教學生感受生命成長
    4月10日,當蠶卵變成白色時,蠶寶寶就孵出來了……」課桌上,還擺放著學生們養蠶時觀察到的蠶的孵化記錄表,每名學生認真記錄了蠶卵孵化蠶寶寶,再到蠶破繭成蝶直至死亡的全過程。等到教授蠶蟲課程時,趙文霞二話沒說網購了蠶卵和桑葉,開始養殖蠶。讓學生記錄蠶的成長養蠶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氣候條件達不到,蠶不會成活。青海的氣候不適宜養蠶,趙文霞遇到了很多困難。 「第一次養的時候,不是很成功,蠶的成活率也不高。
  • 怕蠶寶寶「睡不著」編搖籃曲
    只要在「浙江24小時APP」相關文章頁面留言,就可以免費獲贈一份蠶寶寶。活動推出後,1200份蠶寶寶幾乎被「秒光」。  有的家長生怕搶不到,還大打「親情牌」,因為很多是浙理工校友,「母校和錢報一起搞這麼好的活動,一定要支持。」  不少省外的浙理工校友,除了在「浙江24小時」上留言,還專門打來電話,要求認領一份蠶寶寶。「這個實在太有紀念意義了。」一位在北京的讀者說。
  • 華北首個蠶桑文化園,就在山西陽城這裡,好多人爭相目睹蠶寶寶!
    遊覽大好河山,享受美好生活,今天,朦朧夢客帶你繼續我們的旅行探索。一葉桑,栽出綠滿獲澤,一條蠶,譜寫生命讚歌,一根絲,吐出千年文明金秋十月,禹珈豪蠶桑文化園歷時半年,終於成功破繭,完成了屬於她的蝶變,投入試運營,10月5日,中共寺頭鄉委員會,寺頭鄉人民政府主辦,禹珈豪絲業有限公司承辦的
  • 蠶寶寶的一生
    你小時候養過蠶嗎?那時候,可沒有這些五顏六色的蠶繭 手捧著一盒盒蠶寶寶,孩子們很興奮,他們要回家親自養。但是,養過這些小蠶後,他們也許就會慢慢懂了。 絲綢是我國一大特產,因其華美輕軟的質地,頗受海內外人士喜愛。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你了解蠶的一生嗎?在這個明媚的春天,一群孩子在重慶蠶科院的科普教育基地裡,見證了蠶寶寶從蠶種孵化到吐絲結繭,最終紡成絲線的全過程。看著這些白乎乎的小生靈,是否勾起了你養蠶寶寶的童年回憶?
  • 蠶寶寶作文(精選五篇)
    同學們我們一起等著蠶寶寶的慢慢長大,到時我再把它的變化告訴你們。  篇二:蠶寶寶  去年秋天,我家的蠶蛾產下了成千上萬顆卵。到了今年春天,隨著天氣漸漸暖和,這些卵孵出了一隻只又黑又小的蟻蠶。  看著這些小生命,我興奮不已。每天給它們去摘又綠又嫩的桑葉,細心地餵養它們。
  • 那些年我們一起養過的蠶寶寶,它們的死法絕對是大家心中永遠的噩夢!
    不知道現在還記不記得,在小學的某一堂課程,老師應該都有要求大家飼養蠶寶寶,將它們的成長紀錄下來的經驗吧?雖然說學校附近的文具店、雜貨店都可以買的到,其實蠶寶寶這種生物真的非常難養,尤其在那個好動的年紀,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照顧這些小動物呀~~~下面小編就來介紹幾個那些年我們一起養過的蠶寶寶的回憶吧!!
  • 蠶寶寶
    河南商報小記者 金水區緯五路一小四(2)班 李晨溪  我家養了許多寵物,可我最喜歡的就是蠶。   蠶長得很可愛。蠶的全身是白色的,它有三對小前爪,四對後爪。它的後爪大,前爪小。而它的爪子都很有黏性,這應該就是為什麼很難把它從葉子上弄下來的原因吧。它爬行的樣子非常有趣。它的最後一對爪子先往前挪,然後,其他的爪子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對一對地往前挪,讓人覺得又滑稽,又好笑。  蠶也會拉屎,可是它的屎卻對我們有著很大的作用。蠶屎也叫蠶沙。蠶沙黑黑的,短短的,胖胖的。
  • 濰坊昌樂:呵護一月 蠶寶寶吐絲結繭變成「大元寶」
    原標題:呵護一月,蠶寶寶吐絲結繭變成「大元寶」  中國有著悠久的絲綢文化,絲由蠶吐,說起蠶,大家都不陌生。幾千年的歷史,蠶從古代繁衍到了當下,它們吐絲結繭,用短暫的一生支撐著百姓的生活,那織成的一緞緞精緻的絲綢便是對它們生命最完美的詮釋。5月6日至6月10日,記者走進蠶農生活,和他們一起見證了蠶寶寶的成長。
  • 特別尋人啟示 濟南市一幼兒園為蠶寶寶尋找主人
    齊魯網教育頻道5月22日訊(通訊員 劉健)5月 16日下午,濟南市槐蔭區實驗幼兒園童心園班的的小朋友們在老師和爸爸媽媽的帶領下來到了和諧廣場,為自己養大的蠶寶寶尋找新的主人。
  • 可愛的蠶寶寶作文(精選4篇)
    我和媽媽一起去採了一堆桑葉,可供蠶寶寶們吃,以免他們被餓死。蠶寶寶終於從卵裡出來了!它剛出生的時候個頭很小,飯量也很小,所以我每天只給它兩三片桑葉就夠了,它的身體是黑色的,就像小螞蟻一樣。由我精心餵養了一段時間,蠶寶寶慢慢長大了,它脫了第一次皮,所以黑色的皮膚也變成了白色,每次當蠶寶寶吃桑葉的時候,我總能聽見沙沙沙的聲音,看著它們吃的那麼香,我很高興。接著蠶寶寶又脫了三次皮。
  • 扮演蠶寶寶來「遊園」,這樣的學科測評全校人人愛
    「丁丁養了一些蠶寶寶,期間,他進行了記錄:第一階段共吃桑葉25克,第二階段共吃桑葉80克,你能根據以上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式解答嗎?」「請你用手中的畫筆,畫一畫你心中的蠶寶寶是什麼樣子的?」
  • 塵世間10丨養蠶舊事
    故鄉多梯田,田埂上種蠶豆和大豆,邊上還要間歇種些桑樹。我小時候,嫁接桑樹開始推行,原來會裂葉子的老品種桑樹,紛紛被改造成了「良桑」,有了比巴掌還大的肥厚葉子。而養蠶,也就成了婦孺們春日裡重要的事。一蠶種是由政府分發的,每年春季到蠶繭站去,花幾毛錢領一張或者半張蠶種回來,母親用的量詞是「釐」。
  • 散文《人生如蠶》
    從家裡偷一團棉花裹住蠶卵,塞進貼身的衣物裡,用自己的體溫去孵化,虔誠而激動地等待著幼蠶破卵而出的那一刻!兩三天後,蠶卵慢慢由淡黃色變成了紫黑色。終於,再一次焦急地打開棉花時,有一條蠶寶寶破卵而出了,很快,其他的蠶卵也破了。看著那一條條毛茸茸的小生命,我的心像蜜一樣甜。放學後,一路狂奔到村口去採摘新鮮的嫩桑葉,然後,用柔軟的樹枝小心翼翼地把幼蠶撥到桑葉上。
  • 「一張」晚秋蠶:細而黑的蠶寶寶正在孵化出殼
    據長輩所說,本地養蠶全年共有四次,分別是「春蠶」、「夏蠶」、「中秋蠶」及「晚秋蠶」。其中,晚秋蠶是今年最後一次,在農曆秋分之前,海鹽通元農家中,開始進行晚秋蠶的相關準備工作,趁著天氣好,提前把家裡的養蠶用具(如蠶扁等)全部洗好曬好。
  • 大班主題教案:認識蠶寶寶
    活動二:飼養角(非正規教學活動)   飼養桑蠶、蓖麻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有目的地持續觀察蠶的生長過程,並重點觀察記錄蠶眠的情況。   蠶眠情況觀察表   眠的次數   眠的溫度  眠的時間    備註   活動三:認識蠶寶寶(正規性教學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交流,初步了解兩種蠶的外形特徵,在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培養幼兒觀察的細緻性和目的性。
  • 七彩童年:你的文具盒裡養過蠶寶寶嗎?
    蠶寶寶也不是很好養,得防止它生病,只要有一條蠶生病了,其餘的蠶都馬上會被傳染,就會死好多。所以,只要遇到有生病的蠶寶寶,就得馬上把他們隔離開來!姑姑送蠶寶寶來的時候,它們已經長到2cm大了,所以,我並沒有見過新生蠶的樣子。等第二年,新的蠶寶寶從蠶卵裡出來,我果斷自己養!
  • 臺灣生活:來宜蘭農場餵蠶寶寶、還能自己採桑葚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的「匏侖蘭陽絲綢農場」入園採區預約制,民眾在農場內不僅可以觀察蠶寶寶還可以採桑葚,農場內有些園區尚未完工,未來還會有可愛動物區,宜蘭ㄚ欣的美食日誌就在社團中帶領大家去匏侖農場玩一天,體驗大自然!▲匏侖農場一片綠意盎然,農場內有許多主題生態園區,小朋友們在這裡一定可以玩得很開心。匏侖農場現正式營運中,免費入園參觀,未來還會有可愛動物區。
  • 在杭州養10條蠶寶寶至少花2500元?家長崩潰!
    收到時,王媽媽發現賣家真會做生意,買了一包桑葉,還送了幾隻剛剛出生的蠶寶寶,個頭像頭髮絲這麼細。每次清理時,生怕把它們捏壞了。 為保證新鮮,桑葉要放進冰箱,餵之前提前拿出幾片,擦乾淨晾一天再喂。等蠶寶寶長大,不知道還要再買多少桑葉。這位媽媽說,「養蠶雖然複雜,不過,能感受到生命變化的過程,對小朋友來說很珍貴。」
  • 神舟十一號的「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
    資料圖:神舟十一號飛船原標題:神舟十一號的「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本報記者 付毅飛它們是蠶,正安逸地躺在特製的「太空屋」裡。許多人都養過蠶,觀察過它們吐絲結繭的過程。蠶會順著「8」字形由外至內吐絲,由於千萬年形成的本能,它們吐絲的角度、長度如同經過精密的計算。在沒有重力的太空,蠶還能這樣結繭嗎?一群香港中學生提出了這個設想。他們設計了一套方案,計劃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開展試驗,但成功的前提,是要保證「航天蠶」從發射到太空生活期間的安全和健康。
  • 我在千島湖養了30萬隻蠶
    養蠶:它們是寶寶呀蠶從卵到繭,約需要1個月左右時間。養蠶的基本計量單位叫「張」。蠶卵從蠶種場出來後放置在紗布袋中,一個紗布袋就是一「張」,裡面約有2.5-3萬個蠶卵。蠶的成長主要經歷4眠,每一眠都要蛻一次皮,蛻一次皮就長一歲,一共5歲。我們一般叫5齡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