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第30屆大興西瓜節開幕。在各種熱鬧的活動和新聞背後,記者發現了老宋家祖孫種瓜賣瓜的故事——
大興龐各莊有個瓜王老宋,宋寶森,82歲的老瓜王有個心願,把自己種瓜的手藝傳給孫子。孫子小宋,宋志佳,2010年從北京郵電大學畢業一直在外面工作,2014年終於被父親叫回龐各莊,一門心思撲在網際網路上賣瓜,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小宋的心願是騰出時間跟爺爺學種瓜。
兩個月搭建好網上店鋪
三個月後才有第一單生意
「我是2014年7月1日回家的,回家之前我爸帶著我到廣州上了五天培訓課,學管理。現在想想,這五天的課還是很有用,過幾天我還會再去上一次。」小宋正在位於龐各莊的瓜王公司裡開會,他的父親,也就是瓜王公司的董事長宋紹堂召集了公司主要領導布置周末的大型接待活動,從準備遮陽帽到安排交通協管員,事無具細一項一項落實,小宋負責的餐飲部分也是重中之重,不停地有送貨的電話打過來。
說到為什麼會選擇回家「務農」,小宋說主要還是爸爸的意見,覺得他在外面的工作太清閒,家裡的生意又很需要人。「我回來的第一件事是在京東上開店,那時候網上幾乎沒人賣西瓜,主要是物流問題,西瓜容易壞。我就琢磨怎麼不讓西瓜碰壞了。從搭建網店到怎麼銷售,我也是邊幹邊學。」小宋先是和快遞公司的人請教,嘗試了很多種方法,開始是用泡沫塑料,還是不理想,西瓜的破損率在20%。有一次小宋從網上買的硒鼓到貨了,打開包裝,看到包裝用的充氣柱,小宋一下子樂了,這個東西用來包裝西瓜不是更好嘛。這一下變化,讓西瓜物流的破損率降到了3%。
兩個月搭建好網上店鋪,三個月後才有了第一單生意,一個姓鄭的女士從網上訂購了兩個西瓜,這事小宋一直記得。目前瓜王公司開設了兩個網店,線上是公司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
回家「務農」的第二件事,小宋又幫著家裡申請了日光大棚的項目,從項目申請、審計、驗收,小宋順利完成了這個項目。「其實我爸的文筆比我好,要是他來申請這個項目應該也沒問題,但是他太忙了,公司的事情都是他在操持,得有個人幫他。」小宋就這樣跟著公司的發展邊幹邊學,和爸爸一起讓公司一步步發展壯大。目前公司吸收周邊瓜農成立了合作社,還在海南、內蒙古等地開設了基地。
爺爺種瓜特上心
兩次當上大興瓜王
小宋現在很想去學的,就是種瓜。「我爺爺一直要教我種瓜,我們家這幾代都是單傳,爺爺特別想讓我跟他學怎麼種『大瓜』。」在瓜王公司50畝的大棚裡,有一個大棚的大門上寫著「遊客止步」。小宋說,這是他爺爺,瓜王宋寶森的自留地,每天從早到晚,老爺子都要蹲在大棚裡拾掇他的瓜。爺爺分別在1997年和2017年摘得大興西瓜節的瓜王桂冠,今年本來也想參賽,結果血壓高了,住了十幾天醫院,耽誤了種瓜。
在瓜棚裡,老宋看著他精心呵護的大瓜說:「今年太熱了,影響了大瓜的生長,這大棚裡我把所有的窗戶都打開了,還是四十多度,瓜就受影響。」說起教孫子種瓜這事,老瓜王說:「種瓜也不用特別怎麼教,就是讓他能踏踏實實地跟著我,看我怎麼拾掇這瓜。種瓜得上心,要不生病了,發現晚了,就沒招了。他太忙,都沒時間睡覺,哪有時間跟著我種瓜。」
老瓜王講起自己種瓜得獎這事,只是簡簡單單說,從小就是喜歡種瓜,天天琢磨怎麼能讓西瓜長得好,不斷嘗試、不斷學習,農科院、區種植中心的幾個老專家都跟他很熟。「我不想參賽,參賽耽誤我種瓜。但是他們非要我去,最早那會兒得獎的瓜也就二三十斤吧,我隨便找了幾個瓜,都是四十來斤,甜度都是14,一下就把好幾個獎拿回來了。開始還有人不信我這是京欣,我就讓他們來我的地裡看,一看就都信了,就是京欣。」
老宋小宋都愛琢磨
瓜田邊開啟三代人的事業
爺孫倆一個種瓜一個賣瓜,共同點就是愛琢磨。俗話說七年芝麻八年瓜,是指同一塊地,不能複種,種過西瓜之後要第八年才能再種西瓜,為此老宋琢磨:「這是土裡缺水了還是缺肥了呢?我就開始琢磨,不停地試,終於連續四年種瓜都成了。」老瓜王這連續四年種瓜成功的經驗就是滴灌土壤消毒技術,並吸引了北京水科所的專家前來研究。
5月28日,第30屆大興西瓜節開幕了,龐各莊的各項旅遊服務設施也都開動起來,小宋他們的瓜王公司馬上要接待一個100多人的自駕遊車隊。小宋說,回家務農和以前的工作比起來,最大的不同就是忙,忙得沒時間陪孩子玩,沒時間陪爺爺種瓜,沒時間學習充電。天天都要面對新的問題,自己的應對之策就是邊幹邊學。「開始回來『務農』還有點不好意思跟同學說,就說是農業項目,現在倒覺得沒什麼了,大家都知道我在種西瓜,還挺羨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