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澳加,包括新加坡,各類獲獎英文童書,林林總總,浩如煙海,這麼多好的書籍,都是中國孩子培養「意群閱讀習慣」的語料素材。孩子只要踏踏實實精讀幾部,再配合平時學校的英語教學,小升初之前熟知5000單詞量,還發愁英語嗎?
第047期
▶▶ 孩子學英語,關鍵之目標,乃是理解文字意義,懂得斷句,養成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孩子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精讀一本幾百頁厚的「大書」。
▶▶ 孩子不讀原版書,而是反覆閱讀國內、或國外教材裡面的小短篇,就像孩子不去遊泳池,而是反覆在浴缸裡練遊泳。
關於讀書,胡適在 1931 年,曾經說過一句話:「(你們應該)為要讀書 / 而讀書,讀了書 / 便可以 / 多讀書」。對於這句話,胡適先生進一步解釋說:「讀書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不讀書 / 不能讀書,要 / 能讀書 / 才能 / 多讀書。」
很多媽媽,總以為孩子剛上小學,總以為孩子的英語「零基礎、底子薄」,總擔心孩子接受不了純文字的原版書。其實,孩子只要到了7歲,只要有大人的耐心講讀,都可以直接領會英美同齡兒童的長篇讀本。
在大人的幫助下,孩子細讀完幾部原版書,心底就會萌生一種感受力,一種對英語文字的感受力。大人領著孩子細讀完幾部原版書,就是培養孩子一顆感受英語的心。有了這樣的訓練,孩子再讀其他原版書,就更容易「左右逢源」。
語言,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我們學一門外語,不光是為了與外國人寒暄。我們學一門外語,是為了獲得更廣泛的思想資源,獲得另外一種教養。小時候的教養,是一個人的精神血統。小的時候,通過閱讀,從古今中外的大人物中,找到自己的親屬。好的精神資源,是成長的依託。找到了,取之不盡,安身立命;找不到,糊裡糊塗,一生茫然。
讀外語書,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深度,一個是體量。深度,就是要理解準確,而不能似懂非懂。體量,就是閱讀量要大,要上百頁、上百頁地讀。孩子學英語,需要大量接觸英語,就像孩子學遊泳,需要接觸水。孩子不讀原版書,而是反覆閱讀國內、或國外教材裡面的小短篇,就像孩子不去遊泳池,而是反覆在浴缸裡練遊泳。
每一個孩子,都具備閱讀外語的能力。只是在很多孩子身上,這種能力是沉睡的。沉睡的能力,需要有人喚醒。孩子在實現個人追求的道路上,不存在趕超不上的差距。承認差距,永遠是趕超差距的第一步。越是逃避差距,差距就會一直存在,而且差距會越拉越大。節假日,我建議大人帶著孩子,逛一逛外文書店,即使孩子看不懂,先感受一下也是好的。事實上,越能及時承認自己看不懂,越能比別人提前很多年看懂原版書。
國外繪本
目前,有一部分家長,想讓孩子在國內初中畢業後,就去美國念高中。我和一位有此打算的家長聊天時,總聽到她說:「孩子幼升小的時候,我就收集到美國孩子的書目單,很詳細,有好幾百本呢。」但我知道,這位媽媽的孩子,英語閱讀能力並不過硬。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僅僅是把書買回家,然後讓孩子自己看。英文書買了不少,但孩子往往只翻過幾頁,整本書就再也不看了。
這種情況,並非偶然。有的家長朋友,確實有「書單」情結。但我想說,動輒收羅上百部書目單,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也會給家長自己造成心理壓力。這些壓力都是沒必要的。實話實說,這麼多書,不要說是英文的,就是中文的,孩子也讀不完。況且,小學課業負擔很重,不能為了學英語,耽誤了數學語文等其他學科。
曾經有人說過,中國人學英語,久學不成,好像一壺燒不開的水。我就用「燒水」來比喻。水燒不開,往往是因為燒錯了地方。我接觸過一些初中生,小學六年,這麼寶貴的階段,竟然沒有認真讀過完整的書,而只是學教材,做卷子,雖然孩子能把教材裡的小豆腐塊背的滾瓜爛熟,可進入初中之後,英文優勢並不顯然,同學們都是彼此彼此。這些初中生,力氣並沒少費,小學過的也不輕鬆,但英語始終不上不下。就像一壺水,燒了很久,水還是溫的。這是因為我們始終在壺嘴上燒,壺嘴燒紅了,水也開不了。
回到我上面說的,那位家長朋友把原版書買回來,孩子看了幾頁,由於看不下去,就把書擱置起來。這非常可惜。這就像燒開水,壺底下的火苗剛燃起,就熄了。在孩子學英語這件事情上,能不能開出一份英文書單,並不重要。哪怕家裡從國外代購了100本嶄新的原版書,但沒人給孩子講懂,孩子照樣不能吸收文字營養。反過來說,哪怕家裡只有3本原版舊書,但有人幫助孩子吃透文字,那麼,孩子的英語照樣突飛猛進。
中國學英語總是說要先學語法。家長問:「孩子讀原版書的時候,要不要專門講語法。」我的回答是:「讀書就是讀書,不要總把語法拉進來。讀書,是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是培養讀書習慣。原版書裡的語法現象,林林總總,如果一邊讀書一邊講語法,會很散亂,不成系統,還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讀書興趣。」
國內常見孩子一開始學一篇小短文,就開始劃詞組、學語法。也就是說,讓孩子讀小短文,不是旨在培養孩子的「意群閱讀習慣」,而是為了講語法的方便。如果總是這樣,那就相當於「閱讀為語法服務」,長此以往,閱讀訓練就會被架空。 我承認,小學階段掌握英語語法,這是很重要的基礎。但從效率的角度看,語法學習,可以和原版書閱讀,平行展開。孩子在家,除了細讀原版書,還可以再用一點時間,系統梳理一遍語法。
系統梳理一遍語法,有助於孩子明白英文的語言現象。有的小朋友,在讀原版書的時候,會問媽媽:「為什麼這句話不寫 jump 而寫 jumped 呢?為什麼這句話不寫 egg 而寫 eggs 呢?」像這樣的問題,都反映出英文裡的「曲折變化(inflection)」,這是英語有,而中文沒有的。有關這些現象,幫孩子系統釐清一下,孩子自己就會明白類似的語言現象,今後讀英文,也就「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