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關於對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目錄有關安排進行公示的公告》,其中80個執業資格證書認證將退出。
在附件目錄第53條,赫然有「健康管理師」。
接著在7月2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目錄有關工作的通知》(人社廳發〔2020〕80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14項職業資格(涉及29個職業)擬於9月30日前第一批退出。其他部門(單位)組織實施的66項職業資格(涉及156個職業)擬於12月31日前第二批退出。其中「健康管理師」為第2批退出。
這一舉措引發熱議,不少人發出疑問,健康管理師是要取消嗎?
在2019年12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分步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會議確定,從2020年1月起,除與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關的消防員、安檢員等7個工種依法調整為準入類職業資格外,用一年時間分步有序將其他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全部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權的單位認定發證;同時,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制定發布國家職業標準或評價規範,由相關社會組織或用人單位按標準依規範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評價、頒發證書。會議明確,已發放的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繼續有效。按照這項規定,之前已經拿到的健康管理師資格證書是繼續有效的。關於這一點,在今年1月2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在吹風會上明確表示:「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
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職業資格目錄,不是取消職業,不是取消職業標準,更不是取消技能人才的評價,而是由職業資格評價改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改變了發證的主體和管理服務方式,主要是實行「誰用人、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真正發揮用人主體的作用和社會組織的作用,政府主要做好開發職業標準,對評價主體進行監管服務等工作。」
「實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後,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培訓、選拔使用、表彰激勵都會起到積極作用,也能為技能人才成長成才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他表示,具體的評價組織實施主體,改為由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來進行,由他們來發證,政府不再發證了。因此,健康管理師是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不是取消相應職業和職業標準,更不是取消技能人才評價。而是職業資格評價改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發證主體由政府變為用人單位和相關社會組織,實行「誰用人、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指出,職業資格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過多過濫和影響了就業創業。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這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機制的一場革命,有利於破除對技能人才成長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制約,促進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這是國家推行「放管服」的必然,也是簡政放權的要求,建立更加符合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所以,並不是要取消健康管理師這一職業,而是取消其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將其真正融入市場化,國家充分放權給企業和第三方評價機構,依託他們的力量,把技能人才評價工作做好,政府做好標準開發和監管服務工作。按照以上國家相關部門的權威解讀,簡政放權是大勢所趨,改革並不會影響這些職業資格的含金量,而是一場利益的調整。張立新提到,企業是用人的主體,企業需要什麼人,怎麼評價使用,企業是最清楚的。所以,我們要以企業為主陣地,要放權給用人主體。權力下放是為降低就業創業門檻,激發市場活力。近年來,衛生健康產業潛力日益凸顯,成為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之下,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疫情的衝擊也讓社會更加重視健康的重要。健康中國戰略的推動和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為我國大健康產業提供了極具潛力的市場,健康類行業勢必發展迅猛。因此,雖然健康管理師將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但其並不會取消這個職業和職業標準,並且在健康市場巨大潛力的推動下,這項職業依然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你還有什麼問題呢?掃描下方二維碼,楊樹林老師進行一對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