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面積62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0萬,是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也是貴州省直管縣試點單位。
最近,威寧山裡因為有龍吟,成為了網紅之地。視頻中,「嗷嗷……」洪鐘般的「龍吟」聲,當地民眾爭相趕過來,想瞅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當地秀水鄉政府第一時間趕緊解釋,山裡確有奇怪聲音,經調查是溶洞流水聲,類似於低沉的吟叫聲,有人稱是「龍吟」。
經過地質專家的現場勘察,應該是因為近期雨水較大,溶洞的流水聲音。
其實貴州大地上經常發生虎嘯龍吟的事情,傳說也罷,謠言更多,故事也有。貴州還有龍吟鎮,不過不是威寧片,而是屬於黔西南州普安縣,被命名為「中國苗族第一鎮」。
今天,西魏遺少介紹的是這次的龍吟之地——威寧。
威寧平均海拔2200米,烏蒙山從雲南蜿蜒入境,形成磅礴的氣勢,主峰皇帝坡海拔2879米,堪稱「貴州屋脊」。
高原上山峰突起,雄奇壯麗,江河奔流,高岸深谷,貴州最大的河流烏江即發源於此。
縣境中部是開闊平緩的高原,四面為遼闊的緩丘地帶,中間是一個舒展平坦的壩子,它是高原糧倉,又是高山牧場。
威寧單有「百鳥之都·陽光威寧」的稱號,大家可能覺得不奇怪,但這裡還有「鳥的天堂」、「水下森林」、「物種基因庫」和「露天博物館」、「馬鈴薯之鄉」等美譽。
就在威寧縣城附近,有一個被稱為「高原明珠」的草海。這裡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高原溼地生態環境和鳥類,特別是黑頸鶴。
草海其實就是高原湖泊,也叫「海子」。這裡湖水清如明鏡,能夠清清楚楚地看得見水底每株水草的晃動。
不僅是「龍吟」聲,此地以前經常發生些離奇地理事件,一百多年前,這裡並沒有「海」,而是一片豐美的草地,一條洞流從草地上流過,突然在一個漏鬥式的「落水洞」中消失,潛入地下。
清代道光年間,山洪暴發,滾滾的洪流夾雜著許多泥石,將這落水洞堵塞了,於是大量的水都在這裡積蓄起來,越漲越大,越漫越寬,便形成了這個湖泊。
城市依偎草海邊,鳳凰山護衛陽光城而櫛比。「威寧草海寬又寬,四面八方都是山,郎是青山不會老,妹是海水不會幹」,展示了威寧人的希望。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靈,國際旅遊組織專家維克多先生讚美草海是「貴州高原旅遊皇冠上的藍寶石」。
草海鳥的種類,共有114種,大約佔貴州全省鳥類的四分之一。當今世界上共有鶴類15種,其中有9種在中國,而當中的3種就在草海,它們是黑頸鶴、白頭鶴和灰鶴。
黑頸鶴是世界上極其珍貴的鳥種,亞洲僅存500多隻,被稱為 「高原驕子」。黑頸鶴有一個特殊的標記,無論雌雄都是一個顏色,但頭頂上裸露出一個暗紅的斑點,頸部有三分之一是黑色,而眼後又綴著一個灰白色的斑塊,翅膀及其餘部分的羽毛仍是白色。
仰望草海的千年屏障——西涼山、馬擺大山、鳳凰山把整個縣城和草海圍了個圈兒。
一捧黃土訴寫高原人的情懷,一片花海描寫活力四射的激情,威寧人真的不簡單,漢彝回苗親兄弟,眾人扭成一股繩,同灑汗水同鼓勁,同奔小康共脫貧。
去年,這裡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9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九三學社中央、招商局集團、廣州市番禺區、恆大集團等單位對口幫扶工作有序推進。
貴州省去年的安全感測評中,威寧縣在全省排名從第85名升至53名,上升32位,位次大幅前移,工作成效明顯。
這是黑頸鶴棲息的聖地,這是千裡烏江的發源地,這也是高原人夢中的故鄉,來到威寧,除了草海而外,還可以欣賞烏蒙花韻、高原牧歌、莽莽林海,可以探究明代建文帝留下的遺蹟,中水漢墓群、彝族向天墳、奢香古驛道遺址、千年古剎鳳山寺、明代疆界碑、吳三桂金殿、石門坎柏格裡墓等。
還可以觀看古老的彝族變人戲,去參加彝族的火把節和苗族的花山節,品嘗威寧火腿、草海魚蝦、蕎麥食品、洋芋系列食品。
暑期將至,朋友們來貴州的「屋脊」聽龍吟吧,這裡還有其他好玩的地方,老鐵們給補充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