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顧:巴比倫分封:瓜分500萬平方公裡,10將軍切割亞歷山大帝國
新舊攝政王反目,歐亞諸侯內戰
巴比倫分封並未令馬其頓帝國恢復安寧,幾乎是同一時間,歐洲和亞洲均爆發了反馬其頓的叛亂。
鎮壓亞歐叛亂
在亞洲,曾經被亞歷山大帶到東方的希臘僱傭兵越發不滿現在的生活,比起溫暖的氣候和遼闊的海洋,東方的荒蕪和炎熱讓人窒息,這些老兵不顧守土衛國的責任,紛紛逃離了戍衛的城市,2萬人馬聚集在一起向西方進軍。
帕迪卡斯聞之暴怒,他怎麼可能容忍希臘僱傭兵對新朝廷的挑戰,於是派米底亞總督培松率部鎮壓叛亂,最終這支希臘老兵軍團被全部殲滅,帕迪卡斯殘忍地將他們全部處死,以威懾帝國的其他人馬。此後,為了幫親信攸美尼斯佔領卡帕多西亞,帕迪卡斯親自領兵討伐小亞細亞,成功滅掉了卡帕多西亞的地方勢力,攸美尼斯得以掌控了該地區,並組建了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帕迪卡斯通過攸美尼斯震懾小亞細亞的各省總督,全面控制了亞洲的地盤。
在歐洲,得知亞歷山大病逝後,希臘各城邦迅速結為同盟試圖擺脫馬其頓人的控制,他們推舉雅典將軍列奧斯典納斯為統帥,集結了4萬人馬向北進發。此時坐鎮歐洲的安提帕特手裡只有13600人的軍隊,但他依然率部南下討伐叛軍,雙方在溫泉關以北爆發戰鬥,安提帕特寡不敵眾,被迫逃往拉米亞城固守,希臘聯軍順勢將拉米亞圍了個水洩不通。
然而希臘聯軍未能攻下拉米亞,安提帕特的求援信卻一封又一封地送到了亞洲,首席統帥克拉特魯斯和赫勒斯滂總督列奧納託斯響應了安提帕特。其中,列奧納託斯率領21500人的軍隊進入歐洲,迫使希臘聯軍放棄圍城,轉而北上與之交戰,結果列奧納託斯陣亡,但希臘聯軍也損失慘重,安提帕特利用這個機會,立即出城收編了列奧納託斯的軍隊,其軍力瞬間擴充了一倍之多,於是無所顧忌地退回了馬其頓本土。
克拉特魯斯則率領二百餘艘戰艦擊敗了希臘海軍,控制了愛琴海並封鎖了雅典,他本人帶來的6000精銳騎兵進一步增強了安提帕特的勢力,至此,安提帕特已擁有步兵4萬、騎兵6000,他揮師南下,於克拉農之戰擊敗了希臘聯軍,希臘各城邦被迫求和,但安提帕特老謀深算,他拒絕與整個希臘同盟議和,而是與每個城邦單獨和談,城邦們便爭相與之籤訂和平協議,苦苦支撐的雅典最後也不得不選擇投降。安提帕特便將馬其頓駐軍派往各城邦,重新控制了希臘人,歐洲統治權算是被安提帕特握緊了。
帕迪卡斯行刺
歐、亞兩地叛亂被鎮壓後,馬其頓帝國逐漸形成了帕迪卡斯和安提帕特的兩大陣營,而兩位攝政又通過聯姻結為盟友,馬其頓帝國似乎平安地完成了權力交接,然而一場新的婚姻改變了這一切。新國王阿格裡烏斯在成為國王前曾與王室成員阿德婭訂有婚約,而這位名叫阿德婭的女子乃是先王腓力的外孫女,母親是腓力之女庫娜涅,她們得知阿格裡烏斯繼位稱王后,立即前往亞洲投奔新王,阿德婭企圖以王后的身份掌控朝政大權,這引起了帝國攝政帕迪卡斯的憂慮。
帕迪卡斯的兄弟阿爾塞塔斯自然能體會兄長的擔憂,於是他自作主張去「迎接」新王后,並就地伏殺了庫娜涅,本來他是要將阿德婭一併殺掉,但馬其頓士兵卻認出了阿德婭,他們拒絕斬殺馬其頓王室成員,逼迫阿爾塞塔斯將她迎回巴比倫,如此一來,攝政王刺殺王后的事便被天下共知,各地諸侯紛紛譴責帕迪卡斯,使其威望大為受損。阿德婭與阿格裡烏斯成婚後改名為歐律狄刻,以王后名義行事,更進一步削弱了攝政王的權威。
經此一事,帕迪卡斯方才意識到王室在馬其頓人心中的地位,縱然他是帝國攝政,也不能和王室成員相提並論。恰逢此時,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婭絲為了恢復存在感,更為了重新回到馬其頓的核心統治圈中,表示要將公主克裡奧帕特拉嫁給攝政王帕迪卡斯。
一聽說能進入王室,帕迪卡斯馬上頭腦發暈,要休掉安提帕特的女兒,這種反覆無常的行為讓掌握整個歐洲的安提帕特勃然大怒,安提帕特立刻將三個女兒分別嫁給色雷斯總督萊西馬庫斯、埃及總督託勒密和手握重兵的克拉特魯斯,4人結成一個反帕迪卡斯的聯盟,名義上統一的馬其頓帝國終於迎來了終結。
東、西陣營之戰
攝政王帕迪卡斯的短視,讓帝國分為了東、西兩個陣營。東方陣營以巴比倫為核心,由帕迪卡斯掌握小亞細亞、敘利亞以及東方各省,麾下包括卡帕多西亞總督攸美尼斯、米底亞總督培松等東方總督;西方陣營以培拉為核心,由安提帕特掌握馬其頓、希臘、色雷斯以及埃及,麾下包括萊西馬庫斯、託勒密、克拉特魯斯。
從地圖上看,亞洲的帕迪卡斯的領土似乎更為龐大,但是實際上,亞洲各地總督都持曖昧態度,而安提帕特卻控制著馬其頓本土,擁有更加強大的陸軍力量。兩大陣營雖然劍拔弩張,但依然維持著表面上的和平。可是埃及總督託勒密不知出於何種目的,竟然在這種時候買通了護送亞歷山大遺體回馬其頓的指揮官,他們在未告知帕迪卡斯的情況下,將大帝遺體偷偷運到了埃及,此事令帕迪卡斯的威望進一步受損,攝政王勃然大怒,決定出兵搶回大帝的遺體,內戰正式爆發。
東國方面從小亞西亞、埃及兩條戰線發起進攻,西國方面自然也從這兩條戰線發動反擊。其中,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率領強大的西國聯軍越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小亞細亞,攸美尼斯只能從卡帕多西亞出兵阻擋來勢洶洶的大軍,而攝政王帕迪卡斯本人則率領東國大軍向埃及進攻,他意圖在託勒密孤立的情況下,一舉奪取埃及全境,然後北上支援攸美尼斯。可是看似強大的東國大軍並不齊心,帕迪卡斯十分不信任自己的步兵,因為他之前殺掉了步兵統帥梅利埃格以加強權力,步兵雖未譁變,但也是人心難測。
非洲戰場上,面對帕迪卡斯的大軍,託勒密憑藉尼羅河天險阻擋敵軍,埃及軍隊死死地守住了渡河的要塞。帕迪卡斯並未考慮作戰季節問題,當他的軍隊抵達尼羅河時,當地正處於汛期,河水暴漲,強攻要塞失敗後的東國大軍瀰漫著不同的聲音,帕迪卡斯知道自己威望不足,於是不得不冒險在孟菲斯展開第二次渡河行動,他放棄了埃及人控制的要塞,沿河南下,在一處水勢稍淺的地方,帕迪卡斯發現河中有個孤島,他決定讓大軍在此處渡河。
他命令象兵部隊從孤島上遊下水,憑藉大象的高大身材讓水勢減緩,這一策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河水被阻擋後深度真的降低了,然後帕迪卡斯下令讓步兵渡河,可是就在步兵渡河到一半的時候,大象因為體重等原因陷入泥沙,一些大象不聽指揮離開了自己的位置,頓時水位上漲,不少士兵被大水衝走,一部分到了孤島上的士兵發現自己進退兩難,他們爭先恐後的跳進水中往回遊動,可是能回來的只是少數。
還未和託勒密會戰的帕迪卡斯已經連續失敗了兩次,軍中不滿已經達到了頂點,帕迪卡斯不是亞歷山大,他沒有辦法重新凝聚士兵,只能任由事態蔓延,結果麾下部將塞琉古、培松、銀盾將軍安提貞尼斯等人聯合起來刺殺了帕迪卡斯,大軍一夜之間變了天,帕迪卡斯在這場繼業者遊戲裡率先出局。塞琉古等人立刻和託勒密議和,雙方達成和解準備重新推選新的帝國攝政。
攸美尼斯的戰績
至於小亞細亞方面,卡帕多西亞總督攸美尼斯率領的軍隊也不穩定,可能是因為攸美尼斯之前只是亞歷山大的秘書,沒有單獨統帥過軍隊,他的部將率領一部分人馬叛逃到了安提帕特的西國陣營,安提帕特覺得攸美尼斯不足為慮,於是留下克拉特魯斯的2萬軍隊對付攸美尼斯,自己則率軍南下埃及支援託勒密,這時候無論是攸美尼斯還是安提帕特都不知道帕迪卡斯已死。
克拉特魯斯作為亞歷山大麾下的首席統帥,對戰勝攸美尼斯不抱有任何懷疑,他根本不相信一個秘書出身的文官能指揮戰鬥,但是他並沒有想到,這個貼身秘書從亞歷山大那裡學到了很多,早就不是所謂的文官了。克拉特魯斯率軍迅速找到了攸美尼斯的軍隊,兩軍對陣在小亞細亞中北部位置。克拉特魯斯採用傳統方式布陣,中央是馬其頓方陣步兵為核心的2萬步兵,自己指揮1000人的夥伴騎兵居於右翼,左翼則交給了攸美尼斯的叛將。
攸美尼斯方面布陣花了些心思,他本人指揮精銳的卡帕多西亞騎兵位於右翼,中央布置為2萬人的馬其頓方陣步兵及亞洲僱傭兵,左翼則全部布置為僱傭軍團,攸美尼斯的目的就是利用兇猛的左翼僱傭軍攻擊克拉特魯斯的騎兵,之所以不讓馬其頓人與克拉特魯斯交手,就是怕士兵們臨陣倒戈,因為克拉特魯斯在馬其頓人心中有著很高的威望,單是看見他就足以讓士兵們倒戈。
戰事首先在雙方騎兵中展開,克拉特魯斯率領右翼1000夥伴騎兵首先出擊,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亮相讓敵軍士兵放棄抵抗,顯然克拉特魯斯覺得自己是個超級明星,而攸美尼斯似乎意識到了這樣的情況,早就派出了蠻族僱傭兵埋伏在兩翼之間的小山上,這群人可不認識什麼明星,一接戰就殺的眼紅起來,攸美尼斯自己則帶領精銳騎兵進攻敵軍左翼,「殺死叛徒!」,攸美尼斯麾下士兵士氣高昂,看見背叛者的他們戰力提升了一個檔次。很快攸美尼斯的左翼傳來了好消息,敵軍統帥克拉特魯斯戰死沙場,他的軍隊立刻陷入混亂,攸美尼斯乘勝追擊取得了會戰的勝利,亞歷山大麾下第一將軍因為過於自負首先戰死了。
新的分封協議
得到敗報的安提帕特頗為震驚,但也並不失望,因為克拉特魯斯畢竟有著巨大的威望,他的戰死意味著無人可以威脅自己的地位了,隨後他與西國各路諸侯在敘利亞的特裡帕拉迪蘇斯達成了新的分封協議,基本就是將東國的地盤重新劃分給自己人,而安提帕特成為了帝國新的攝政王,塞琉古則成為了以巴比倫的總督,安提貞尼斯成了埃蘭總督,安提柯加封了龐菲利亞和呂底亞兩個行省,兩個傀儡國王則從巴比倫遷居到了培拉。
安提帕特許諾要讓弗裡吉亞總督安提柯代理亞洲最高統帥,安提柯便興高採烈地前往小亞細亞收拾攸美尼斯,兩軍對陣於阿基利亞。從軍力上講,兩人基本差不多,但是安提柯卻技高一籌,他通過減少橫隊數量的方式,把中央步兵每列的長度加長了,讓遠處的攸美尼斯誤以為敵軍人數眾多,如此一來,還沒開戰的攸美尼斯軍已經士氣大跌,結果自然是攸美尼斯戰敗而逃,安提柯接管了帕迪卡斯的在小亞細亞的大部分勢力,還奪取了卡帕多西亞,成為了安提帕特之後的二號人物。
自此,帕迪卡斯的東國陣營基本瓦解,馬其頓帝國被重新瓜分,返回歐洲的安提帕特統治馬其頓和希臘,挾天子以令諸侯,託勒密統治埃及和昔蘭尼加,安提柯統治小亞細亞,培松統治米底亞,塞琉古則統治了巴比倫尼亞,東方各省總督維持原狀並聽命於安提帕特,第一次繼業者戰爭結束。
筆者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切勿抄襲、轉載哦!
下期預告:爭奪攝政王之位,攸美尼斯千裡轉戰!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來看我],威言曉史長期更新歷史故事哦[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