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養孩子,父母必須要知道這3件事情

2020-09-03 努力爬呀爬的蝸牛

前些日子女兒的班主任發信息告訴我,女兒在學校無緣無故被人臉上打了一巴掌,而且拒不認錯。聽了瞬間特別來氣,但也沒有辦法,就想著聯繫下對方父母,最起碼讓他們的孩子給女兒一個道歉。

首先加了他爸爸的微信,說是在外地出差,讓我加了孩子媽媽的微信,看得出來孩子媽媽也是個大忙人,很晚了還在加班,孩子在外面的託管班,她自己也還沒見到孩子。

第二天晚上,發了一條信息給我,說孩子就是不道歉,他們也沒辦法。我只好跟女兒說,讓她自己學著內心強大,別人的孩子我們又不好說啥,女兒也沒放心上。

昨天老師發了一天朋友圈,意思是有個孩子特別搗蛋,很聰明,但是有點厭學,總是影響其他小朋友上課,老師也沒招了。看了之後很是替老師著急,也替這個孩子著急。晚上女兒回來後,我們聊起這件事,女兒說,原來就是打我女兒的那個孩子,無緣無故把一個同學的眼睛扳斷了。


1,沒有愛的家庭,教育不出有愛的孩子



前段時間火爆各大電影院的《少年的你》告訴我們,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影子,孩子的問題反映出來的都是家庭問題。

電影裡面的魏萊,在老師和父母的眼裡都是很優秀的孩子,在班級裡成績名列前茅,家裡面很多獎盃。從電影裡不難看出,魏萊的家裡是很缺愛的。因為復讀,爸爸一年沒跟她說話,在太平間裡,魏萊的媽媽在看到女兒的屍體的時候都沒怎麼激動,但卻在魏萊父親生氣的甩手走人的時候情緒崩潰。

她家是典型的男權主導的結構,一切以父親為尊,絲毫沒有愛的氛圍,所以她會因為怕父親再度冷戰而下跪道歉。魏萊張口閉口「我媽說」,她就是她媽媽唯一跟她爸爸生活的砝碼,媽媽逼著女兒優秀,逼著女兒無情。

魏萊在家裡缺親情,缺權利,她把父親視為偶像,希望能像父親一樣得到威嚴和權利,受到身邊人的尊敬和追捧。所以她在學校裡找發洩口,其實也是一種模仿,她用自己的地位(成績、家庭、榮譽、長相等)去霸凌別人以享受權利的優越感。

魏萊沒有自我價值觀念,沒有自己的夢想。他的世界是圍繞父母的需求展開的,這樣的孩子是悲哀的。她也沒有感情線,也沒有友情線,她全部的愛都給了家庭,死了都一周還是警察通知爸媽來認屍。她家人對她死亡的冷漠跟她對胡小蝶死亡的冷漠如出一轍。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良好的家庭中,父母善良和睦,互敬互愛和互讓是教育影響的主要力量。

愛孩子就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2,家庭不能靠暴力解決問題



電影裡的羅婷,在學校要求她們幾個女生離校的時候,被父親暴打。在影片末尾,她試圖背著喝醉的父親離開,未果,一個人孤獨無助。一個成長在單親家庭,要學會堅強,還要面對父親的暴力,她渴望被幫助被保護,但要在殘酷的現實中生存下來,她不得不偽裝自己。

她的骨子裡充滿了自卑,所以才會通過欺負別人來獲得同伴的認同和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所以電影裡每次施暴她都是衝在前面,這或許也是一種模仿,父親的暴力讓她學會了暴力,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

知乎上有個問題,「被父母暴力對待的孩子成年後會出現大規模心理創傷嗎?」高贊回答的作者說:我膽怯,在遊戲裡pk都緊張得發抖。我敏感,別人無心的舉動會讓我如臨大敵,甚至反擊。我刻薄,說話總是帶著鄙夷且對人不對事,還會長時間的記仇,找後帳。

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兒童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班杜拉及同事的一項著名研究證實了這個觀點。研究中,72名幼兒園兒童分組觀看兩個成人榜樣:一個對充氣玩偶拳打腳踢,另一個安靜地玩玩具,對旁邊的充氣玩偶置之不理。此後,讓兒童玩這個玩偶,觀察過暴力榜樣的兒童模仿了攻擊行為,他們不僅像「榜樣」一樣對玩偶施以暴力,而且發明了新的攻擊玩偶行為,比如用玩具槍向玩偶射擊。

據統計每年在 100 萬的兒童裡面就有 3~10 名兒童遭受到了家庭的暴力,他們親眼目睹了發生在家裡的暴力事件,看到自己的母親被另一半或者丈夫毆打。兒童也可能是直接的受害者,遭到家庭成員的身體或者言語虐待。兒童虐待經常和家庭暴力一起發生的,權威數據統計,在經歷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兒童中,30%~60%兒童既目睹了又遭受到了虐待。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面說, 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

通過打罵來促成孩子學業進步,結果只能讓孩子對學業產生厭惡;用打罵來讓孩子聽話,孩子只會變得更加逆反固執;用打罵讓孩子做個好人。我們應該相信,除了暴力,語言交流也是力量。

3父母懦弱,孩子無法強大



電影裡霸凌者的小跟班小渺,在學校被要求離校時,其母親下跪求老師,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很懦弱的父母,遇到問題只會示弱。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建立不起自信,遇到問題只會恐懼。

這個一直身處於弱勢家庭的孩子,為了不被孤立不受欺負,選擇加入「強者」。但她「明明什麼都聽她們的」,最後還是輪到被霸凌。陳念不計前嫌保護,陪她回家,但當兩人被霸凌者圍攻,有人喊出「小渺,打她」時,她最終把拳腳伸向了陳念。此時恐懼的她,又沒有了善意,沒有了同情,沒有了悲憫之心。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帖子:我爸很內向,很自卑,是那種不愛說話,愛逃避,沒有什麼責任感,也沒有自我意識的那種人,沒一點主動性,我從小在他身上體會不到一點安全感,導致我現在跟他一樣,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在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很無奈,現在我自己心理疾病一大堆,也很懦弱,我恨他,我恨他把我生下來。我覺得自己問題都沒有解決的人不應該生孩子,真的。我苟延殘喘的活到現在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可我偏偏還活到了現在,一個連死都沒有勇氣的人,是不是真的很廢物。看到這裡我們在同情這個網友的同時也應該明白,做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強大的父母,對孩子是多麼重要。

列夫·託爾斯泰也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在成長當中,總是把父母當做最可信賴的人,父母的教育往往在他們心靈上起著決定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很多行為都是模仿父母的,包括自己的品性,三觀都跟原生態家庭有著重要的關係,所以一定要成為孩子的好榜樣!身教比言傳更重要,懂得用自己的行為去教育孩子的家長才是真正的育兒高手!

相關焦點

  • 父母必須送給孩子的3件禮物,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
    真正的富養=用愛來供養,這與金錢無關,是我們對生活品質的態度,用最初的心陪你走更遠的路。家長愛生活、會生活的時候,實際上孩子就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快樂與美好,讓孩子學會如何探索世界取悅自己,富養的真正含義是用愛來供養。
  • 養貓前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情!
    養貓前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情!!! 現在很多朋友都喜歡貓咪覺得貓咪軟軟小小的很可愛,但畢竟是一個活物,真的養了也會有一些問題,所以今天就帶大家聊聊,養貓之前,你必須要知道的幾件事,你需要做好哪些心理準備!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
    導讀: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知道為人父母,要對孩子必須做的,5件事情嗎?
    3;這一面有積極意義的鏡子。花時間與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會給孩子帶來一個信息,就是你知道媽媽花時間陪你玩,你是一個有價值的孩子。孩子們在玩遊戲的整個過程中呢,我們應該利用遊戲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品行,而不是把與孩子在一起的玩耍看做是無聊的事情。父母們必須始終牢記這一點很重要的一個學習原則;有孩子自己主動的發起一項活動必有成年人玩建議的活動。
  • 這3件事情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後更優秀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關心,有愛心,但是就是缺少了最關鍵的寬容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需要的對孩子具有一定的寬容態度。我們都知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難免都會犯錯,小到喝水的時候把水杯打翻,大到打架翹課,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能會遇到且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 在養孩子這件事上,做到這5點,你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父母
    養孩子似乎需要很多很多的知識。尤其近十年來,關於育兒知識的圖書和文章成指數級增長。但諷刺的是,這些建議並一定有用。甚至,它可能帶來相反的結果,讓你在養孩子時更不知道遵循什麼。這難道不是我們所有人都想要的嗎?一個對自己充滿自信並且對他人友善的孩子。而要做到一點,最簡單的是基於你和他的親子關係。
  • 打算與孩子分床睡,這件事情比較難,父母一定要學會堅持
    最近有很多的家長開始在討論和孩子分床睡這件事情,不得不說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算是拼盡了全力,畢竟這件事情真的沒有想像當中的容易,為什麼說這件事情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呢?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比較害怕,目前來說年齡太小,分床睡對於孩子來講確實多了幾分壓力。有很多孩子常常由於分床睡這件事情感到害怕,夜間入睡也會覺得謹小慎微,當然對於孩子來說,這種現象是比較明顯且正常的。
  • 作為爸爸,必須讓孩子知道的八件事情
    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能陪伴孩子的成長,那麼就算家長再忙,也需要讓孩子知道以下的八件事情,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完整。很多孩子花錢無節制,見啥要啥,覺得得到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應當,這樣不但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更是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
  • 李玫瑾:養女孩要注意,告訴她這5件事情,長大以後更優秀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很優秀。所以說,孩子未來是否優秀是跟家人的教育是息息相關。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養育男孩兒和女孩兒完全是不一樣的。老話就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但是孩子也是要自己生活的,如果讓孩子喪失了自我生存的能力,那麼就等於害了孩子。其實現在很多的家長都喜歡幫助孩子整理,告訴孩子你現在的任務只有學習,其他什麼事情都不用幹。
  • 想要孩子成熟懂事?離不開父母做的這5件事情,網友:建議收藏
    ,家長要做到以下幾件事情,就能夠讓你家孩子更加成熟懂事。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就又得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循環往復,永遠離不開學校。現在的父母,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上,生怕孩子受一點苦,有一點委屈。於是,在上下學這方面,家長們真的是親力親為,只要孩子要求,必須送去學校,就算孩子不要求,也會自覺的接送孩子。於是,我們的孩子就像是被養在溫室裡得花朵,從來沒有受過任何磨難。最後,我們的孩子長大後連過馬路都不懂怎麼看紅綠燈。
  • 如何「富」養孩子?親子專家給出的四個階層,父母必須要知道!
    不花錢也能富養孩子,你想知道嗎? 這裡的「富」並不一定就是指有錢。 花錢、花時間是沒有問題,但是為了孩子學習,為了孩子改變,父母要麼就腦袋裡沒有這個意識,或者覺得不重要。 其實這才是最重要的。父母不學習,就不會進步,也就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 而很多父母會把學習強加寄托在孩子身上,殊不知,身教的力量。
  • 高情商的父母,不會在孩子面前做這3件事情,家長必讀
    孩子是聰明的,他們能夠敏銳的察覺到父母之間的關係,有時候,父母無心的舉動很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所以,想要孩子幸福的成長,家長在生活中一定不要做這3件事。高情商的父母,不會在孩子面前做這3件事情,家長必讀第一件:忽略孩子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手中最拿得起放不下的一定是手機,好像手機不在自己的視線中就沒有安全感,以至於大多數的家庭都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各自玩著手機,卻忽略了孩子。
  • 想要孩子智商高,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件事?
    想要孩子智商情商高,在忙碌的家長在教育板塊都不允許缺席,我們必須教會三件事,擁有4顆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慢慢的長大,而忙碌的父母總是沒有時間,但不成想,孩子的教育是完全沒有辦法進行彌補的,稍微有點忽略,將會付出更大的精力和代價來糾正。高智商的孩子擁有這4顆心,會讓他終身受益,感恩一生!!
  • 你以為的富養正在傷害孩子,對於富養,父母要做到這4方面
    抗挫能力低下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假「富養」容易使得孩子抗挫能力低下,在父母這邊得到了無限的滿足,一旦遇到挫折,容易表現出抗挫能力較為低下,無法接受挫折,認為想做的事想要的得到的東西一定都會如自己所願。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假如一味的用經濟上的富養把孩子保護在溫室裡,遇到事情從來都不需要努力,也不經歷挫折,孩子就會變成毫無抵抗的「花朵」。
  • 樊登《陪孩子終身成長》:用對力氣養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有3件
    同事們羨慕之餘,不免產生疑惑:一對不怎麼過問孩子學習的父母,怎麼能培養出一個學霸?這話細想想,邏輯是這樣的:家長一定要管孩子的學習,他才能學習好;父母不管孩子的學習,他的成績就不好,這裡面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樊登,樊登讀書會創始人,在《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裡反駁了這個觀點。
  • 想要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到這3點
    要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要有幸福的家庭,父母的相愛及有效的陪伴,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01媽媽快樂,家庭幸福前段時間看了一篇關於演員楊迪和她母親的採訪文章。媽媽對他的影響應該是很大的,這就讓他明白了快樂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也因此獲得了使人快樂的能力。媽媽是家庭的靈魂,媽媽高興則全家高興。媽媽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很深的,一個快樂的媽媽能讓孩子的世界充滿陽光;那麼一個不快樂,充滿抱怨的媽媽不會養出幸福快樂的孩子。
  • 這3件事情,正在傷害寶寶的睡眠,不想養出「睡渣」寶寶趕快改正
    導讀:這3件事情,正在傷害寶寶的睡眠,不想養出「睡渣」寶寶趕快改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件事情,正在傷害寶寶的睡眠,不想養出「睡渣」寶寶趕快改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提醒:養兒的家庭,這3件事父母越「捨得」,兒子越有本事
    >養兒的家庭,這3件事父母越「捨得」,兒子越有本事。李玫瑾教授說,想要孩子將來更有出息,那麼下面這三件事上,父母要捨得不要一味的寵溺孩子,溫室當中肯定養不出大樹來李玫瑾:養兒的家庭,這3件事父母越「捨得」,兒子越有本事1、捨得給孩子花錢現在仍然有很多父母抱著「窮養兒富養女」的教育理念,我覺得很沒有必要,現在的孩子如果過分的窮養,只會讓他們變得自卑,所以我對兒子從來不會窮養,該花錢的地方我一分都不會少
  • 下個月開學,如何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這3點父母必須要知道
    在家裡,父母要教育孩子誠實懂事,當然也要學會自我保護。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溺愛孩子,父母保護得越好,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就越差,如此孩子在面對危險時的自救能力也更弱。2.預防為主寶寶在好奇心和好動力的影響下,常對一些極限運動感興趣,例如喜歡爬低、登高,這時父母需要提醒他們不能做危險動作,不去危險地方。
  • 這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不惜花重金投入,從小送孩子參加早教班,參加各種補習班,希望孩子能領先同齡人。其實,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既要重視物質投入,更要關注精神層面的培育。有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你是否做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