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漫談

2021-02-19 喻老師音樂史

喻宇的話:這是我手上教的一位高中生施齊同學的文章。讀完的時候我是有點激動的,我看到的是文字、閱讀和巨大的潛力。客觀地說,我教過的考研學生也少有寫這麼好的。我說這話的意思還包括,文章真的是最沒辦法短期提高的事情,施齊同學的文章寫得好主要還是歸功於她自己。我把文章發給幾位朋友看,大家的看法差不多——如果我們是音樂學院院長,就直接錄了。錄了再說。當然,我們既不是這個學院的院長,也不是那個學院的院長,只有讓施齊同學繼續好好努力,同時感慨這個好苗子。

暖洋洋的午後傳來了長笛聲,溫柔醇濃。猶如夏日中偶爾拂過的絲絲微風,又如同異國小鎮咖啡館裡溢出的一段夢幻情話。沒有了早晨的吵鬧與喧囂,慵懶的午後似乎更能令人拾起一段許久前丟失的回憶,一種異常溫暖的感覺如同潮水般緊緊包圍著我,那樣溫馨而令人沉醉。

這是一段怎樣的音樂啊——脫離了古典主義的嚴謹與程式,告別了晚浪時期的宏大與戲劇,正是在《牧神午後前奏曲》中,淺淺的,淡淡的,德彪西體現出了印象主義的端倪。由此,均衡的美感被打破了,高度的邏輯性、強烈的熱忱都隨之遠泊,只留下那片斷式的旋律,色彩性的和聲與精緻自由的結構供聽者饗用,然而正是這繁星點點中,我們窺伺宇宙…...

樂曲由長笛的中音區奏響,曖昧鬆弛的音色帶來一絲未褪去的睏倦,仿佛牧神剛剛從午睡中醒來,還回憶著夢中的經歷。爾後,音樂由音色相近的圓號承接,銅管樂略帶金屬質的音色伴隨著如流水淙淙般的豎琴加入,讓人感覺微風吹拂,陽光明媚。弦樂組則分聲部地奏出輕輕顫動的震音,始終恰如其分地烘託著全曲,宛若靜影沉璧,浮光躍金,放眼望去一碧萬頃,波光粼粼。與之相對應的是木管樂,在此曲中一躍成為了統領角色,自始至終帶領著音樂的流動,靜謐而又空靈,充滿了夢幻與冥想的色彩。長笛一共數十次變幻多姿地奏出與開頭相似的下行音階,貫穿全曲,環環相扣,環環遞進,華麗中卻仿佛同大自然一脈相承……只惜好景不長,惱人的英國管不安地吹出一個陰森可怖的旋律主題,一連串密集的上下行音列仿佛海浪波濤四起,弦樂組隨之應和,一瞬間烏雲密布。牧神徹底驚醒,惶恐地徘徊四周。不過他好似並沒有看見什麼,一切只是個幻影,搖曳的節奏型、還有如光影變換的和聲,猶如夢境中一個個轉瞬而逝的模糊的影像,在疲憊中漸漸消褪……他尋思著,不解地回憶著,但剎那間的景象再也無從找尋,奈何情深緣淺,漸行漸遠的長笛聲仿佛在同他道別。些許失意,牧神又回到了原來的世界,在極弱的木管樂中,進入了那個沉沉的夢境。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意境呵!閉眼諦聽,細細品味,柔和的木管樂中,竟還有一種《詩經》中的清冷與純淨,一種東方人似曾相識的情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東方人的溫婉與內斂,卻也正像極了這短小而精緻的音詩,一氣呵成,行雲流水,散而不亂。那美麗的意中人,就在你正要追趕她之時,在這微風和潮水的牽引下,她早已化身為一棵輕飄飄的蘆葦,在水波中輕輕搖晃。陽光在柳樹枝丫間傾瀉而出,一覽無餘。

無怪乎德彪西不滿於人們將他與同時期的印象派繪畫相提,將他比作如貝多芬式的承上啟下之人物,上集浪漫主義之大成,下開現代主義之先河,也同樣是不公的。漫漫西方音樂史之長河,唯德彪西一人自成一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倒是東方人靜謐幽雅,清冽空靈的寫意山水畫氣質,與他不謀而合。德彪西的出現,實在是西方音樂史上值得特筆的事情。他用他奇特的天才,開闢了音樂上從所未有的新境地。豐子愷先生說,音樂史的故事,就是一代又一代音樂家在各自的領域努力嘗試開闢自己的新領土。然而眾人所到達的地步,往往避不了先人的蹤跡。唯有法國的德彪西,不知是流動在血脈深處的詩意情結,亦或天生敏感細膩的天性使然,築成了自己全新的世界。

反觀十九與二十世紀的百年之交,革命早已被淡忘,藝術家養尊處優,音樂更多地成為一種娛樂而非洞察某個更高級精神世界的手段,「藝術為我」而非「我為藝術」成為新的信條。正如德彪西自己所述:「法蘭西音樂的目的首先就應是使人愉快」,《牧神午後前奏曲》的感官之美,正是在這種溫室中培育而成。除此之外,德彪西的音樂作品還有《月光》、《亞麻色頭髮的少女》、《夜曲三首》(「雲」、「節日」、「海妖」)等等,你瞧,這些標題音樂不聽音響單看名字,就足以讓你感覺到生命定格在某個瞬間,那種撲朔迷離、又極其簡易的快樂,讓我想起一首唐人的小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同樣是看似毫無聯繫的詞語,搭配在一起,產生超然物外的美。

歲月流轉,時過境遷。如今人們似乎永遠都在與時間抗爭,我們周遭的一切都處於永恆的流逝過程中。房屋、街道、美人和歲月,無一不轉瞬即逝。而藝術家的使命是什麼?藝術便是抓住了一個片刻,圍住了生命,也抵達了永恆。想來,印象派和象徵主義的藝術家們必定認為,自己選擇的這種方式,比以往任何藝術家們都更能呈現這藝術的真諦吧?

相關焦點

  • 雪豐谷的詩《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作者:雪豐谷午後那個捲髮少年兩度去俄國赴約的家庭教師那位梅克夫人身邊的跟班一度計劃寫「間奏」、「變奏」的天才巨擘隨意撿幾個琴鍵就能拎住我的耳朵地中海上空的氣壓越發撲朔迷離炎炎夏日連雲朵都緊張地冒汗有幾隻螞蟻剛剛進入了壁虎的視野《牧神午後前奏曲
  • 德彪西逝世一百周年,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懷念他
    德彪西 然而他遲遲不願動身去羅馬。多年後還發表了一篇文章表示「羅馬獎學金是無用的」。 德彪西相對音樂圈,好像更喜歡詩歌。好友馬拉美的詩歌《牧神午後》就被德彪西作成了著名的管弦樂作品《牧神午後前奏曲》。
  • 大提琴《月光曲》德彪西
    德彪西的《月光曲》是受到詩人吉羅的敘事詩《月光比埃羅》的影響。 這首敘事詩是講:在義大利貝加摩地方有一個叫比埃羅的青年陶醉在象徵理想的月光下,他因為沉湎於物質生活為月光所殺。最後,由於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得到了月光的寬恕,又回到了人間。
  • 如何用兩首音階,搞定所有德彪西?
    而隨著晚期浪漫主義結束,以德彪西為代表的法國印象派開始擺脫大小調體系的束縛,引進古老的各種自然調式、東方的五聲音階、人為的全音音階;德彪西克勞德·德彪西(法語: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國人
  • 「馬拉美的星期二聚會」紀念德彪西逝世100周年圓桌論壇在京舉行
    德彪西曾是法國詩人斯特凡馬拉美舉辦的文學沙龍的常客,該沙龍定期於每周二舉行。為了向這場19世紀的文藝活動致意,同時也為了延續這項傳統,中法兩國多位對德彪西頗有研究的文化人士齊聚一堂,與公眾分享他們對這位音樂家的喜愛、研究與思考。
  • 鋼琴譜:德彪西《焰火》
    流行鋼琴網網友 降d小調 提供,以下是 降d小調 對琴譜的介紹:  德彪西24首前奏曲的最後一首,德彪西最輝煌燦爛的作品之一。在《焰火》中,德彪西完全捨棄了旋律、節奏和調性規則的束縛,只剩下簡短的動機以及瞬息萬變的織體描述的光影世界,雖然是僅為4分鐘的簡短即興作,卻包含了從《版畫集》到《兒童樂園》出現的幾乎所有手法和元素,甚至是諸如《月光》的抒情、《水中倒影》的流動、《林葉鐘聲》的畫面、《木偶步態舞》的活潑動態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印象派最為純粹和集大成的作品。
  • 聆聽古典 | 德彪西:清冷的月光
    當然,清冷只是一種聽感,德彪西的音樂特色是「印象派」,會讓人產生一種通感——它那飄忽不定的音色讓人更多地聯想起了捕捉光影變化的印象派畫作,或是影影綽綽的太虛幻境。自幼寄居在姑媽克萊門蒂家中的德彪西,得以接觸藝術收藏家阿羅沙,熟悉了許多現代畫家的作品,包括德拉克羅瓦、杜米埃、畢沙羅的畫作,乃至他也曾夢想做個畫家。
  • 鋼琴家蕭士塔高維奇的二十四前奏曲——20
    前奏曲№20(c小調)總體分析:前奏曲像一首教會中吟唱的聖歌,音樂沉浸在壓抑的情緒中,感受不到光明,似乎在內心深處表達著作曲家對於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全曲的結構大致可見三個部分,每部分都由合唱與獨唱的對話構成。總的來說,全曲結構可以看成由合唱與獨唱的三次大的對話構建而成。當然,第三部分後部對話變得短促而頻繁,正是表現出樂曲結束部分的特點。
  • 10首讓人瞬間靜心的鋼琴曲,聽完世界都美好了
    從德彪西那精心安排節奏的序曲,到貝多芬那擁有輕柔樂章的奏鳴曲...當音樂家輕輕地按下琴鍵,帶出那無比舒緩的低沉聲時,你絕對可以感受得到那穿透噪音、帶來平靜美麗的瞬間。 最近是不是有些累?
  • 具體分析鋼琴家的前奏曲 №11
    前奏曲 №11(B大調)具體分析:全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36小節,第二部分為36-80小節。第一部分像是早期奏鳴曲的呈示部,分為兩個主體部分,第一主題為B大調,第二主題調性突變為不太明確的f小調。第一部分第一主題為第1-16小節,B大調,力度為弱。如譜例11-1,主題9小節(4+5)兩個不對稱結構樂句組成。第1-4小節,旋律高音上有節奏的輕鬆自然的跳躍歌唱,但是樂句結束的調性感並不清晰,有些詼諧幽默的感覺。
  • 魔獸世界:9.0奶媽職業分析,戒律牧能否超越神牧成為團隊一哥
    魔獸世界戒律牧雖強,但是不推薦之處在下面。開荒團的話,戒律牧和奶薩,這兩個職業是開荒團鐵飯碗,沒得說。奶騎的話因為下版本近戰吃X,還要靠打十字軍獲取聖能,不是很推薦。神牧吃低保沒有什麼太大問題,能玩,但是需要備好足夠多的藥。小編玩神牧的經驗就是藍藥和紅藥也都準備點,一般來說紅藥喝得多,這玩意有時候真能讓你撿一條命回來。戒律牧玩好的人是真的少,需要背時間軸成為一個無情的DBM機器,樂趣因人而異。是真的要反覆反覆練習才能上手得來,當然投入是對得起回報的。
  • 《魔獸世界》8.3神牧特質攻略 特質選擇推薦
    導 讀 魔獸世界8.3版本中,除了暗牧特質外,神牧特質也是有所變化。
  • 啟蒙初級中級高級鋼琴練習曲
    >(5)車爾尼《160首8小節鋼琴練習曲》作品821的第三集(部分)第四集;(6)蕭邦《練習曲集》作品10、作品25;(7)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兩首之一《森林的呼嘯》、之二《侏儒舞》、三首音樂會練習曲之3《嘆息》等;(8)李斯特《帕格尼尼練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