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發明了一個成語,表示自己很愛一個大臣,說他對朕小鳥依人

2020-12-14 吹牛的猩猩

讀書觀史,談古論今,傳承人文,守望正義。歡迎來到,吹牛的猩猩吹歷史。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他自幼不得父親寵愛,後來通過玄武門之變當上了皇帝,後來勵精圖治,通過幾十年的時間就把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條。李世民時期的大唐,被稱作是繁華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繁榮年代。

由此可見他治理國家的天賦,和舉世無雙的才華。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好玩的成語詞彙,就是出自李世民,其中有一個就是小鳥依人。一說到小鳥依人,大家腦海裡都會浮現出這種畫面,一個柔弱的女孩子依靠在男人的懷抱裡,非常的溫馨。但是,這個成語一開始卻真不是描繪這種狀態,誰能想到,這個成語是唐太宗李世民發明的。

史書舊唐書記載,唐太宗對宰相長孫無忌說,我今天要當著你的面,對你們作出評價,以後都給我好好幹活,就是皇帝對臣子正常的訓話。唐太宗說到大臣褚遂良的時候,說褚遂良這個人,在學問方面大有長進,性格很耿直,對朝廷很忠心,對我很有感情,平常跟朕就是一副小鳥依人的樣子,我很憐愛他呀。

所以說,這個詞不但是唐太宗發明的,而且是對自己喜歡的大臣說的。現在要是上街跟別人說我的好兄弟跟我小鳥依人,估計會被兄弟打死吧。所以中國的成語真的是淵遠流長。

好了,本期吹牛的猩猩吹歷史就到這裡,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小鳥依人一詞居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誇獎大臣的!這些成語也和他有關
    現在人們常用「小鳥依人」來形容少女或小孩子的嬌小可愛,殊不知這一成語剛形成的時候並不是用來形容女子,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用來評價大臣褚遂良的。耿直褚遂良「小鳥依人」一詞出自《舊唐書·長孫無忌傳》,其中記載了唐太宗對多位大臣的評語:「禇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 李世民誇獎大臣的一個成語,如今卻用來形容女人
    在中國的文化中,文字組成的詞語中,有許多成語、俗語、歇後語等等,諸如「三人成虎」「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霜打蔬菜分外甜」等等,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這裡面有經驗和故事,大大方便了後來者。比如「朕」這個字,先秦時期,不管是君主、士大夫、男人還是女人,都可以稱呼。但是,自秦始皇稱「皇帝」只有,他把這個字圈了起來,認為只有皇帝能用,於是乎,直到清朝,「朕」都只有皇帝能用了,其他人用就是大不敬。但到了如今,大家又可以自稱「朕」了,沒人會管你。
  • 「小鳥依人」其實最早是用來形容大男人的,與嬌小可愛不沾邊
    現代人說一個女孩子長的嬌小可愛,溫柔靦腆,就會用小鳥依人來形容。但是其實小鳥依人這個詞,最早是用來形容男人的,和嬌小可愛的女孩子一點關係都沒有。小鳥依人什麼意思小鳥依人指像小鳥那樣依傍著人,形容女孩子嬌小可愛的樣子。這個成語的出處在《舊唐書·長孫無忌傳》,原文是這樣的:「 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 李世民點評一大臣,竟然產生一個成語,現在專門用來形容女子
    今天話題的主人公是唐太宗李世民,和被他點評的大臣褚遂良。要知道來龍去脈,我們必須從頭說起——褚遂良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就是這個職位,給了唐太宗李世民創造出一個成語:這一日,李世民對身邊的起居郎問到:我平日裡的一言一行,你都要分毫不差的記載下來嗎?褚遂良回答到:我當然要一字不差的記載,因為這個職位很重要,即可以記錄歷史,又可以督促皇上不犯錯。李世民又問:那如果是我的不好的言行舉止呢?
  • 「小鳥依人」原來是用來形容男人的嗎
    「小鳥依人」今天專用於形容那些嬌小可愛的女孩子,依附在男朋友身邊的樣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成語最初卻是用來形容男人的。 話說唐太宗有一次和大臣品評當朝人物,評論到書法家褚遂良時,唐太宗說他如「飛鳥依人」,意思是比喻褚遂良就像棲息在自己身邊的小鳥,表示對他的讚賞憐愛。
  • 大臣勸皇帝多娶幾個妃嬪,皇帝:朕只愛皇后一人,此事不要再提了
    在中國古代,只要家庭條件不錯,男子娶三妻四妾很正常,達官貴人更不必說了,就算納十個八個小妾,別人也不會說什麼。不論哪個朝代,皇帝後宮中的佳麗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只算那些有名號的妃嬪,也得有大幾十個。明孝宗之所以這麼做,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他的確很痴情,專一程度不僅秒殺絕大多數皇帝,就連現代人都汗顏;二是,與他的早年經歷有關。朱佑樘的生母紀氏,只是宮中的一位普通宮女,由於萬貴妃嫉妒心很強,紀氏被打入冷宮,朱佑樘就是在這時候出生的。
  • 盤點唐太宗留下三大輔政大臣,一人是一代名將,一人是凌煙閣第一
    一代明君唐太宗去世前,給太子李治留下了三大輔政大臣,其中兩人是唐太宗託孤的,一人是跟太子交代的。唐高宗李治二十一歲即位,按說有無顧命大臣,完全可以執掌江山,他卻為皇后武則天所控制,差一點斷送了祖業。可以說,李治是最不聽顧命大臣建議的皇帝,他們也是歷史上最吃力的顧命大臣,且出力不討好。我們來看看是哪三人。
  • 「小鳥依人」最早是形容男人的
    死緩的全稱是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意思是只要兩年內沒有故意犯罪,兩年期滿,減為無期徒刑……2,為什麼看久了一個字就好像不認識了?只因為你的大腦的同一個地方一直工作,會出現短暫的「罷工」。人們的眼睛持續接受同一個字的刺激,這個位置的神經活動就會因為疲倦受到抑制,最後造成聯想阻斷。
  • 李世民要生吃蝗蟲,大臣說此物太髒,李世民:朕吃給你看
    但可以說,饑民為填飽肚子,敢於「烤食蝗蟲」,至少敢於挑戰「蝗神」的權威。實際上,在此90年前,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已經冒天下之大不韙,吞食蝗蟲了。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不久,長安就發生了蝗災。當時長安是京畿重地,蝗災不僅發生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還發生在長安,這讓李世民非常尷尬。
  • 唐太宗與死囚之間的約定
    唐太宗李世民一向被世人推崇,不僅表現在他的文治武功,更多的是他的胸襟氣度令人敬佩,《資治通鑑》中有這麼一個故事,表現了他的信與明。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八年九月初四這一天,長安城朱雀大街被民眾圍的水洩不通,大家的目光一直注視著大理寺的大門,因為這一天是一個約定被應驗的日子,而這個約定是唐太宗李世民與三百多名死囚立下的死亡之約。
  • 古代史:唐太宗虛心納諫
    這是由人類共同的弱點造成的,他本人在「欲望」的誘惑之下未能「坐懷不亂」,當然也是難逃其昝的。然而他和一般帝王的不同處就在於,他能時時提醒自己注意克制,並且能及時接受群下的批評,而且要有所改正,與那些永遠不能填滿欲壑的皇帝,如隋煬帝、陳後主之流相比,仍判若雲泥。這裡還體現出唐太宗另一個重要品質:虛心改過。
  • 中國人忌諱說死,曹操發明一個成語指死亡,現在老人們都會這麼說
    中國人忌諱說死,曹操發明一個成語指死亡,現在老人們都會這麼說曹操曹操,東漢末年一代梟雄,也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的天賦不僅體現在詩歌中,他還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流傳了一千多年,如今還有很多人用。曹操還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流傳了一千多年,如今還有很多人用。官渡之戰勝利後,在經過自己的故鄉時,曹操下達了一道《軍譙令》:「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恨哉!」
  • 魏徵整天端著架子板著臉,唐太宗把一樣東西端上來,他馬上現了原形
    這道菜本來不算名貴,但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而載入史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魏徵為人嚴肅,不苟言笑。唐太宗對身邊的侍臣說:「山羊鼻子(唐太宗給魏徵起的外號)整天板著臉,真不知道什麼東西能讓他動心?」侍臣說:「魏徵喜歡吃醋芹,每次吃完以後都高興得直喊過癮,那時就是他的真情流露。」第二天,唐太宗請大臣們吃飯,上了三盤醋芹。魏徵見了,心裡高興,一個勁兒地夾醋芹。
  • 成語故事|一代楷模
    古典文學與詩詞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古典文學|詩詞|古文|國學|【成語
  • 唐太宗是一位務實的政治家
    唐太宗對此,非常不以為然。隋文帝、煬帝都喜好祥瑞迷信,唐太宗卻為此而譏笑他們。貞觀二年(628),皇宮內大殿前的老槐樹上,飛來了一對極為稀有的白喜鶓,並在樹上築了一個鳥巢。自古以來,人們只見過花喜鵲,何曾見過雪白的?所以都認為這是樣瑞的象徵,紛紛向太宗表示祝賀。唐太宗站在殿前的庭院裡,抬起頭來看著樹上那兩隻叫個不停的白喜鵲。
  • 君王不顧朝政讓大臣觀看妃子,一次1000兩黃金,產生一個成語
    同樣也有許多意猶未盡的短語,其中最為人知的就是成語。而它往往都會包含一個典故、一個道理,反應了一個歷史事件。比如我們都聽說過的臥薪嘗膽、鑿壁借光、程門立雪等等。今天,就帶大家來學習一個新的歷史成語故事。在南北朝的時期,北齊有一個出了名的昏君,叫高緯。
  • 大叔護妻古言甜文:朕說朕只愛你一個,後宮佳麗三千,只取你一瓢
    大叔護妻古言甜文:朕說朕只愛你一個,後宮佳麗三千,只取你一瓢小可愛們好呀,小編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小編也算是一個老書蟲啦,各種類型的小說都會去看一些,可以給大家推薦不同類型的書籍哦。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5本大叔護妻古言甜文:朕說朕只愛你一個,後宮佳麗三千,只取你一瓢!
  • 唐太宗在位期間,君臣關係融洽和諧,契若金蘭,他是如何做到的?
    《貞觀政要》充溢著唐太宗的政治智慧、閎博哲思和胸襟氣象,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是唐朝以後歷代帝王和士大夫的政治教科書。一個政治家可以不進煌煌上庠修業增益,但不可以廢置《貞觀政要》探賾索隱。《貞觀政要》包涵著唐太宗治國理政的金科玉律,但要真正理解掌握它,必穿越時空追尋先賢的偉岸身影,聆聽智者的空谷足音。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當那些他最愛的、同時也是最愛他的人離他而去的時候,他想到了自己的歸期。【名言名文】1.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選自《舊唐書·魏徵傳》【賞析】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帝王中數一數二的明君。他從諫如流,虛懷若古。
  • 長樂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這麼寵愛長樂公主?
    長孫皇后嫁給李世民不久,就有懂相術的筮者預言,說長孫皇后日後定會「貴不可言」。可見長孫皇后是個旺夫相。大唐建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長孫皇后理所當然都被冊封為秦王妃。不管李世民是否有野心,在這樣的境況下,他也只能選擇奪權。所以玄武門之變發生,李世民成功奪取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