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有用嗎?我怎麼感覺不到?
如果讓後來的我評價我的大學生活的話,我會用一個迷字來概括,而且是從沒進大學就開始迷,從報考填大學和專業開始,或許部分人還會有迷之調劑的經歷。當然,身邊也有一些規劃很清晰的朋友,我很羨慕。所以今天我們來搞清楚第一件事情:讀大學的意義在哪裡。
大學四年的迷之生活從沒有思考一個很老土的問題開始:我為什麼要讀大學?
可能大概正常人腦子裡都會有一個模模糊糊的概念:讀大學?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大家都讀啊,我也讀。要我說呢,我說直白點:不讀大學,你可能只配做***(在下並不歧視任何崗位,能夠養活自己的崗位都是了不起的崗位,大家自己腦補自己不願意做的),除去倖存者偏差,(下圖為獲得成就分布概率圖,越往上難度越大)作為一個正常大學生,你的儲備是否足以使你的輕輕鬆鬆達到某一水平線以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即使沒有儲備的話,也不影響一個人開花(立業成家之類),生活中到處都是這種例子;儲備決定的是你開怎樣的花,(花的品種很多哦是野花還是牡丹)以及花期多久。而且在讀大學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經歷自己還在單身而小學同學結婚了的情況,他們也能賺夠用的錢,你會更加質疑自己看不到出路,讀大學除了養膘還有什麼意義?好工作和更多的錢嗎?有必要嗎?父母師長是不是對生活有什麼誤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他們這麼想有很科學的依據:對沒錯就是偷懶,他們不想天天工作來維持生計,他們也想幹點更輕鬆的工作,他們甚至不想冒著感染肺炎的風險而被迫營業,所以他們會希望你可以早早的財務自由,朝九晚五不加班,但是應該怎麼做呢?他們也不清楚,但是他們清楚的是,自己這樣做是肯定不行的。於是他們把你推上了另一條他們沒走過的路。
其次,就單純的找份好工作而言,又面臨一個問題,如果自己的專業不好,讀大學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
既然是專業,就有了安身立命的專門技能,起碼,相較於啥也不會,可以被任何人替代的處境;你的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門檻,物以稀為貴,也即是有了更高報酬或更少競爭的相對優勢(但僅限於和更弱者比較)有一個很老掉牙的故事,在一個與老虎比賽的過程中,你不需要跑贏老虎,跑贏所有人,你只需要換雙好鞋(學歷),跑贏某一些人,不是嗎。
拋開這些膩了的角度,其實個人感覺讀大學的意義也不一定要我們都熟知泰勒餘子式傅立葉轉換,也不是對一些落後時代的知識附加文憑價值,或者按照成績分個三六九等,也不一定立馬能用上,用函數買個菜之類的。
百年樹人,起碼我覺得80後90後這幾代人讀書的意義在於摸索方向,給下一代更好的指引,比如大學報考什麼方向,大學有沒有真的解放了,是不是沒有曠過課、談過戀愛的大學就是不完整的大學,經歷過會更有發言權。前二十年,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所以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就讀大學的意義說出個所以然。「我們」是百年樹人中承上啟下的一環,如果我們上大學的時候不知道有什麼用,如何結合實際用,那麼你願意讓你的孩子活成那種規劃清晰,令人羨慕的模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