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覺時的小細節看似不起眼,但往往預示著孩子有可能出現了某種疾病的症狀。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晚上是寶媽們感覺最輕鬆的時候,忙碌了一天之後,寶寶終於安安靜靜睡著了,自己也能休息會,可想像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孩子有時候睡覺不安穩,半夜還要醒好幾次,弄得寶媽也睡不好,而寶寶睡眠中的一些表現,還有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
案例——
幸孕姐閨蜜蘭蘭剛生下一個可愛的小寶寶,由於是頭胎,家裡人都寶貝得不得了,蘭蘭作為新手媽咪自然也是處處小心,雖然沒什麼經驗,但也盡全力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半歲之前娃的身體一直不錯,可最近卻總有些異樣。
新生兒睡覺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蘭蘭家的寶寶每天晚上也是早早就進入睡眠狀態了,之前除了餵夜奶,基本上都是一覺睡到大天亮,很少會半夜驚醒,但這兩天寶寶醒來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且睡得滿頭大汗,背後都溼透了。
蘭蘭以為是寶寶夜裡太熱,還特意給他把衣服減少了,被子也換成薄的了,但效果並不明顯,孩子還是有半夜驚醒和出汗的問題,無奈之下,蘭蘭只好帶著娃去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出了什麼毛病。
經過詳細的檢查後,醫生告訴蘭蘭,說孩子這種情況是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屬於輕微的維D缺乏性佝僂病,需要經常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雖然孩子睡覺愛出汗是一種常見現象,但出現嚴重多汗和驚醒頻繁的情況,家長還需提高警惕。
孩子睡覺時有這三種表現,多半是疾病發出的信號,家長需重視
1、出汗過多
新生兒時期新陳代謝比較旺盛,皮膚薄,含水量大,毛細血管分布較多,所以在溫度較高的環境或穿得比較多,運動量較大的情況下,寶寶出汗的情況比一些成人還要多,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如果是在夜晚進入睡眠之後,外界環境和衣物並不厚的情況下,還出現經常性多汗的問題,同事身體上存在出牙晚、囟門難閉合、肋骨往外翻的現象,就有可能是孩子患上了佝僂病,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採取相關措施治療。
2、磨牙
不僅是小孩,不少成年人晚上睡覺也有磨牙的情況,一般來說,磨牙是由於寶寶胃部積食,消化不良或者肚子裡有蛔蟲引起的。
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儘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睡前的2小時內不吃主食,如果調整了飲食後,孩子沒有消化不良的問題,還出現磨牙的情況,就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是否肚子裡長蛔蟲了,需要服用藥物來驅蟲。
3、睡不安穩
有些孩子在熟睡中可能出現突然驚醒、哭鬧不止的現象,這有可能是他們睡前情緒高漲,腦海中在做夢,中樞神經受到刺激而異常興奮引起的,因此家長需要保持孩子睡覺前情緒平穩,儘量不要與他們嬉笑打鬧。
如果孩子在睡得不安穩的情況下,還伴隨著抓撓耳朵,搖頭晃腦的動作,家長最好仔細觀察寶寶耳部是否出現紅腫,可能是由於耳道發炎或中耳炎引起的疼痛,使孩子在睡眠中驚醒,需要儘早去醫院診治。
這幾個孩子睡覺時的小細節看似不起眼,但往往預示著孩子有可能出現了某種疾病的症狀,家長還是要時刻保持警惕,以免耽誤孩子病情。
如何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
1、燈光不宜太亮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晚上睡覺會害怕,也方便自己照看,所以喜歡讓寶寶在開著燈的環境下睡覺,但實際上嬰兒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弱,晚上亮燈容易擾亂他們的生物鐘,影響生長激素分泌,致使孩子身體發育停滯不前。
所以建議最好讓孩子關上燈入睡,或者在離床有一定距離的地方留一盞比較微弱的燈光,儘量不要幹擾到寶寶的睡眠。
2、注意睡姿
一些新手媽媽認為趴睡可以減少孩子哭鬧,讓寶寶睡得更安穩,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趴睡容易阻塞寶寶的口鼻,有出現窒息的風險,並且會壓迫腸胃等消化器官,引發積食或消化不良,對孩子身體更不利,最好是採取仰睡和左側臥的睡姿。
3、保持溫度適宜
不少家長生怕孩子睡覺時著涼,一年四季都給寶寶蓋得厚厚的,殊不知厚被子不僅容易使孩子熱出汗,而且會導致呼吸不暢,孩子更有可能在睡夢中出現煩躁不安和突然驚醒、哭鬧不止的情況,所以孩子的被子不宜太厚,臥室溫度保持在22~26℃為宜。
孩子的健康問題不容小覷,家長還需多花心思去關注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小細節,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刻去醫院檢查,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千萬不要一拖再拖,或者擅作主張給孩子胡亂用藥,否則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今日一問】你家孩子睡覺時有沒有出現這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