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長來說孩子頂嘴是個很不好的行為,是讓人感覺到被冒犯的舉動,同時也代表著孩子駁回了父母的好意。中國的家長往往更喜歡聽話的孩子,順心順意,不會有孩子跟自己頂嘴的事情發生,仿佛孩子都明白家長的苦心,不用煩惱孩子會走歪路,優秀地長大。然而孩子的成長真的這麼簡單嗎?
父母要求的&34;其實是需要孩子服從家長命令,按照父母編排好的人生劇本生活下去。剛開始孩子確實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事情,但日子久了,父母要求的&34;就會使孩子對於事情沒有自己的判斷,無法做選擇,需要父母的幫助。
在我高考填志願時,每個人都專注著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幻想著美好的大學生活,唯獨我的前桌麗麗,很快速地選擇好自己的學校與專業,我以為是麗麗心中有理想的目標,便想詢問她的選擇。但麗麗的選擇卻不是因為自己的理想,而是因為她父母的希望。我想在勸說一下,可麗麗卻覺得父母的選擇就是最好的。
在上到了大二,我才從同學口中知曉麗麗接觸了父母選擇的會計之後,上學變成了難熬的事情。其實麗麗的文科很優秀,但父母覺得女孩子做會計好,可麗麗最不喜歡的便是算數和繁瑣的記帳。盲目地&34;讓麗麗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專業。
其實最了解的永遠是自己,任何人的決定只能當做參考,不要因為自己沒有想法就隨便服從。父母是最不該用&34;來評價自己孩子的,這是在消磨孩子自己的主見。
孩子頂嘴其實也是分種類的,家長需要知曉孩子頂嘴是無理取鬧還是有想法的反抗。
第一類:孩子不管任何事情都在頂嘴
現在層出不窮的熊孩子就經常伴隨著胡亂頂嘴的現象,對於父母的叮囑他們使用毫無邏輯的理由頂嘴,面對路人的友善提醒熊孩子用&34;的話語嘲諷他人,這樣的頂嘴對孩子來說確實是不好的行為。這不只是代表著不禮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孩子不能接受別人的教導,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第二類:孩子用自己的想法頂嘴
父母的選擇初衷一定是為了孩子,但卻不一定適合孩子。我曾陪過朋友去接孩子下補習班,朋友孩子上的是舞蹈課。朋友聽著隔壁鋼琴班的鋼琴聲十分地羨慕,說起自己原本是希望孩子學鋼琴的,我問起為何現在孩子是學舞蹈,朋友無奈地說:&34;
看著孩子上課的高興樣子,朋友很慶幸孩子跟自己頂嘴了。當孩子用合適的理由反駁了家長的想法時,父母就該仔細思考一下自己的選擇對孩子是否還是最好的。
(1)有想法的頂嘴說明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會使用合適的理由頂嘴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己能分辨對錯,了解自己的需求,他們對父母的意見採取參考作用,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在人生的選擇上更有自己的主見,也會更容易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2)有想法的頂嘴說明孩子更具備勇氣
就像邱吉爾說的&34;
對於敢頂嘴的孩子,他們是冒著被質疑或被責罵的可能性反駁自己的父母,他們認定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才會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搶奪自己的選擇權,這樣的孩子心中擁有勇氣,願意去爭取。勇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做任何事的被動技能,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它卻又能在我們需要選擇時推動我們前進。
(3)有想法的頂嘴說明孩子表達能力好
我們通常可以看出懂得據理力爭的人口才都不錯,因為他們能在準確表達自己想法時並用語言去說服別人,這是一項很好的能力。表達能力好的人個性總是開朗外向的,做事也是頗有條理。
會頂嘴並不是完全不好的行為,這需要父母的分析辨認,將來的出息是需要孩子有想法有能力才能實現的。所以家長們應當停止讓孩子&34;,而是學會讓孩子有想法地頂嘴,這樣的寶寶才會變得更聰明。
第一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孩子始終會長大成人,父母沒法一輩子替孩子做選擇,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會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擁有目標。在事情發生時,父母不要只想著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孩子對事情做出判斷,從而想出解決方式,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對事件發生的反應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孩子解決辦法的方式比直接幫孩子解決問題,更無後顧之憂。
第二步:鼓勵孩子勇敢表達
在和孩子交流時,父母可以把「選擇題」換成「簡答題」,比如把「喜歡這本書嗎?」變成「這本書哪裡讓你感興趣呢?」把單項選擇變成讓孩子思考的問題,使孩子在思索中又能把自己想到的想法仔細講明。
第三步:鼓勵孩子付出行動
付出行動的想法才會有結果,我們需要讓孩子在提出想法後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去實踐,這樣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在肯定了之後孩子會更有信心去執行,如此孩子也會對自己的能力有個判斷,對自己會更有自信。
會頂嘴的孩子不一定沒有出息,但乖巧&34;的孩子卻一定沒有主見。父母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想著讓自己輕鬆教育,就讓孩子拋棄了一些原本可以擁有的優秀品質。
就如作家鄭淵潔說的:「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50個孩子。」
有想法的孩子在將來會更容易有出息,所以父母別再一味地打壓孩子思想的萌芽,在孩子能自己做出選擇時,家長請默默地陪伴,這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