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說減負,減負,減的到底是誰的負?
是學生亦或是老師?
下面這些事情想必在座的家長或多或少都經歷過。
批作業、拍視頻、家長群打卡……
老師要求批改作業?
忙碌家長苦不堪言!
曾幾何時,家長們只需要在作業上籤籤字就算完成任務,現在呢?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對著答案批改作業,甚至還要拍照上傳家長群……
本該是老師的任務卻一步步交到了家長手裡,本就要養家餬口的家長們結束了一天勞累的工作還要去應付老師布置的「重擔」,這樣下去哪位家長吃得消?
前不久,江蘇一家長怒退家長群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得十分火熱,在視頻裡他反覆強調: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在家長群裡,他看不到孩子平時的學習情況,看不到學校教育如何作為,更加看不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進步。他看到的,只是無休止的「任務」。
當然,這位家長不是特例,只是眾多想退出家長群的家長中的1位。
其實,「家長批改作業」這個現象積年已久,只不過最近這個話題再度被熱議。
當然這種問題政府肯定會進行解決,從2018年至今,至少十個省份的教育部門已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還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以下是山西太原出臺的相關規定,大家可以瀏覽一下~
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義務教育學校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減負新政:
1.規定全市中小學實行每周一日無作業制度,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初中生不少於9小時,高中生不少於8小時;
2.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
各學校不得指派家長參加本該由師生完成的事宜,如打掃教室衛生、班級文化布置、裝飾美化演出場所等;
3.嚴禁要求家長點讚、投票、轉發各類信息等。
這十幾個省市政策大徑相同,在「家長批改家庭作業上」都是明令禁止的。
各地出臺的減負政策引發網友點讚,其中「太好了!希望可以執行到位」這條評論無疑代表了廣大家長的心聲。
老師該不該批改作業,當然該;教育部該不該管現在的亂象,當然更該。
12月10日,教育部舉行第四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
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明令禁止」,亮劍立威, 「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大有「一刀切」之勢!
切什麼?主要內容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的行為,當然還有「等」。
不過問題來了:這些政策以及規定真的能落實到位嗎?
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打一個問號。
教育部的態度我們是非常肯定的,但是一些根子上的問題不解決,不能夠落地,「一刀切」永遠只能在紙上切兵。
老師「副」業多
在今年的兩會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現在教師負擔很重」,他列舉了部分情形:
各種填表、各種考評、各種比賽、各種評估,壓得有些老師喘不過氣來。
老師雜事纏身,把老師從雜事堆裡解放出來,需要不斷完善有關教師培訓制度。
檢查名目多頻率高
領導視察、上級文件要求、培訓任務……一個接著一個,關鍵是一整年都不間斷,這樣老師肯定吃不消的。
更別說部分學校還要承包上頭派下來的活動任務,不斷壓縮教學時間。
這些問題由來已久卻沒有得到根治。
監督檢查不落實到位
教育部門不能光體現態度和決心,落實到位的具體措施十分重要。
減負,減負,希望減的是學生的負,而不是老師的負。
常州高中大多數學生的作息情況是怎樣的?早上5點半起床,晚上12點睡覺,一天睡不到6個小時。
很多家長其實是會陪著孩子學習的,熱個牛奶,切個水果,等到孩子休息了這些家長再去休息。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還要家長幫忙批改作業,部分家長甚至都看不懂題目,怎麼去完成這個任務?
批改作業既然是老師的職責所在,甚至有明文規定,那麼請老師負好這個責。教書授人,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天經地義。
「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教育部對師德師風查處的零容忍在近年已5次曝光34起,力度空前。
但願我們的老師,在這風口浪尖,不要踩踏這紅線,對得起「老師」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