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看點|3年內10餘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能否給家長減負

2020-12-13 騰訊網

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據了解,其實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等10多個省份的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的做法,有的地方還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家長直言招架不住

教師吐槽任務太多

有不少家長對批改作業有怨言,一位初二學生家長李麗(化名)說:「現在老師布置作業後基本都要求家長批改,老師就應該做好本職工作,把作業批改的工作交給家長,那還需要老師幹嘛?而且批改作業對於像我這樣初中畢業的家長來說太難了,英語和數學作業我都看不懂,一會是網上作業,一會是家庭作業,真的招架不住。」

也有老師委屈地說道:「老師的任務並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輕鬆,家長把老師當保姆,學校把老師當雜工。除了基礎的教學工作外,還有一堆會議、培訓、報告、檢查,精力嚴重分散。」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程平源對家長批改作業這一現象做了分析:家長批改作業使家長承擔了學校的工作量,也承擔了學校的職能。這種現象背後是教育制度、目前的社會結構等更深層次的原因。

程平源說:「教育私有化以後,教育向市場開放,導致競爭急劇增加,為此家長需要通過輔導班的形式來提升孩子的成績。這種情況下,教育成了非教育,變成一種經濟活動,追求分數如同工人追逐產量一般。此時就形成了連鎖反應,即家長在裡面拼、孩子在裡面拼、學校老師也被鞭子趕著跑。老師有校長考核、校長有教育局考核。這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

在程平源看來,老師掌握主動權,其個人基本沒有辦法完成龐大的工作量,家長又積極配合,比如在以分數為目標的輔導班上,家長與老師配合。有些家長還會更加消極地迎合,如送禮等。家長與老師之間產生了一種和諧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不是老師主動把任務交給家長,而是家長主動接受老師委派的任務並且以此為榮,此時家長和老師就形成了一種合作關係。

教書育人才是核心

家校配合至關重要

在談到家長批改作業是否存在弊端時,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姚金菊說:「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現在父母也有幫助教育孩子的義務,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一方面要看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否超綱。家長有教育孩子的義務,但要看教育義務的範疇。家長要讓孩子養成按時做作業的習慣。從孩子的成長來說,家長起碼要檢查一遍是否有因疏忽大意而出錯的題。老師如果讓家長把所有作業都改對,這是一個高要求,但如果老師讓孩子把會做的題都做對,那麼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其實也有不少家長表示理解,他們認為,教師的一項工作是認真批改學生作業,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反饋和評價,同時也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提供反饋信息,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師生共同進步,也可以為家長提供學生最近的狀況。家長也不能不管不問,要配合教師監督孩子準時認真地完成作業。

姚金菊說,現在不應區分批改作業是家長的責任還是老師的責任,家長和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責任就是育人。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社會應該多一些寬容,教育行政部門多一些引導和協調。

部分家長反映,老師總會布置一些形式化或超出學生能力的作業,學生根本不可能獨立完成。

家長郝靜(化名)說:「我的孩子上幼兒園,老師布置的手工作業、拍攝短視頻作業等,都要家長參與完成,還會製作『寶貝小檔案』,我經常幫助孩子做完作業後再寫自己的工作報告,常常忙到凌晨三四點。」

姚金菊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要揠苗助長,要考慮到學生的可完成程度,最好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級引導。雖然義務教育說的是一視同仁,但孩子的發展確實各有差異,是否有可能在布置作業時進行分級。義務教育講究公平,但對於學生來說質量才是最大的公平。人在一些方面各有所長,所以我們要因材施教,因才布置作業,這就對老師的學識和管理提出了能力要求。」

「除此之外,老師也要更多地了解家長的情況,家長有沒有能力批改作業。有的家長願意輔導且有能力,有的家長有能力沒意願,有的家長有意願沒能力。家委會和教育行政部門等要幫助老師規避風險,引導家校互相理解。」

姚金菊對《法治日報》記者說。

一票否決並不可取

教育協同值得關注

對於部分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的舉措,姚金菊認為,這是部分省份要給家長減負,但家長確定這個減負就是完全不管孩子的教育,而是讓學校承擔全部責任嗎?這其實是一個需要家校配合的過程。

「教育部門有責任將這種關係引導居中,而不是有問題的時候教育行政部門馬上對付老師,這是不對的。如果教育部門想要回應家長,那麼首先應該把這個事情調查清楚。如果確實有一些孩子根本完不成的作業,那也是有問題的,老師布置作業的量和難度如何把握,也是一種挑戰。不僅要加強對老師的指導,也要加強對家長的引導,這樣才是最好的。『一刀切』的做法對老師也有些許不公平。」姚金菊說。

程平源對在複雜機制起作用的情況下通過一個文件的形式是否能夠有效改善現狀表示質疑。他認為,如今各種各樣的文件越來越多,會加劇各種各樣的矛盾,比如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的矛盾。衝突下的矛盾上交給權力部門,比如教育部門。上級採取的措施很簡單粗暴,即下文件的形式。如果文件沒有研究矛盾產生的更深層次原因,則又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在程平源看來,「一刀切」的做法會導致更多矛盾出現,「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對學生減負也就是加負,一減負就立刻導致加負,出現行政力反的作用。通過文件形式只能起到短期整治威懾作用,但這個威懾作用沒有考慮到教育制度和社會結構」。

程平源認為,目前這些舉措不是用法律的形式,而是用政策文件的形式,即仲裁一個矛盾由行政權力來仲裁。如果用法律來仲裁或者用輿論來仲裁抑或大家相互競爭最終產生一種平衡機制,這都是沒有問題的,但用權力部門來仲裁一個社會衝突和社會矛盾,從科學的規律來講是不太可能做得到的。

「家長和學校的關係也是由他們兩者之間形成的,而不是由其他權力結構決定的,可以通過社會機制,通過監督形式甚至法律形式加以解決。」程平源說。

那麼應該如何改變現狀?程平源認為,從根本上來講,目前的教育問題還是以分數為核心、以分數為目標這樣一種單一的評價體制導致的。評價一個學生,最終是以單一的分數來評價。這種時候,每個家長、每個學生都在追求分數,現在還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來考核教師的月考、周考等,每個人在這種體系下都很有壓力。

程平源建議,如果要從根本上改變問題,就要回到教育本身的規律。教育的規律要求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一個學生如果不是數學家的種子,那麼即使拼命學數學也可能學不好。現代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發展每個人的潛能,發揮每個人的才能。每個人都不同,需要選擇性地學習,要揚長避短,但我們現在是取長補短,並且不是由教育專家評價,而是由教育局行政部門評價。

「一個學生是否優秀只有老師的眼睛才能看得出來,分數是看不出來的。學科分數與能力是分離的。比如,一個人語文成績再好,不一定能成為文學家;一個人語文成績不一定很好,但是他大量閱讀,腹有詩書,這樣的人也許能成才。現在的淘汰機制,把人的天分、才能都淘汰掉了。」程平源說。

姚金菊提出,教育協同問題需要有人關注,比如讓孩子兩點多放學但是家長這時還沒下班,怎麼辦?教育不能就事論事,社會出現一個熱點問題,我們馬上進行回應,如何協同才是最重要的。

姚金菊認為,如果教師真的違反了師德師風,上課不講,下課講,以此來營利,這是不正確的。但家長批改作業被叫停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布置作業、布置多少作業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減負,減了孩子上學的負,增加了孩子上課外班的負,這種結果是誰導致的?並且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也會打壓教師的積極性。

來源法治日報,記者 韓丹東,實習生 蘇欣雨

相關焦點

  • 3年內10餘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能否給家長減負
    ● 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等10多個省份的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的做法,有的地方還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 「一刀切」的做法可能導致更多矛盾出現,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對學生減負也就是加負,一減負就立刻導致加負,出現行政力反的作用
  • 3年內10餘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能否給家長減負
    前不久,江蘇一家長稱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引發社會熱議。 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 貴州等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10日,記者梳理發現,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至少十個省份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 家長未批改作業被點名,至少7省份已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針對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很多省份此前已經發布相關文件「叫停」。「教師不得要求家長糾正孩子作業錯誤,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作業。」近日,陝西省教育廳發布《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在朋友圈裡刷屏,得到不少家長的點讚,還有其他地方的網友表示「希望能全國推廣」。《法制晚報》記者梳理資料發現,此舉並非陝西省首創。
  • 全國多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網友:現在家長壓力太大了
    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連日來引發不少網友討論。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 批改作業靠家長?至少十省份叫停
    家長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個小時,初中生不少於9小時。家長要控制學生電子產品使用時長,防止學生沉迷網絡。10、各地要切實減輕教師負擔,嚴格控制各類社會事務「進校園」。
  • 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個別納入學校績效管理】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連日來引發不少網友討論。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此舉得到不少網友點讚支持。
  • 發文叫停「家長批改作業」,能減負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對於輿論場上廣為關注的「中小學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問題,已經有至少10個省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對此作出回應,發文叫停。通過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一紙發文,釐清家庭和學校在孩子教育中的邊界,讓這些地區的家長免受「批改作業」之苦,初衷當然是好的,但細想此舉,又顯得有些多餘——按照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在「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部分,就有「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 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教師不批改作業將取消評優
    全國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教師不批改作業將取消評優 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連日來引發不少網友討論。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 十餘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此舉真的能減輕家長負擔嗎?
    孩子作業亂象問題一直是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最近,遼寧省公布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明確規定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代勞,違者一律取消晉級、評先評優資格。據悉,目前全國已有十餘省份出臺類似規定。此舉一出臺,不少網友紛紛點讚,認為家長終於解放了。那麼,這一規定真的能夠減輕家長負擔嗎?筆者認為不見得。
  • 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教育部門都出了哪些招?
    批改作業靠家長?又一地出手了。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印發的《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規定,嚴禁教師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下載並列印作業。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進入備考階段,為了幫助相關考生備考, 甘肅中公教育為各位準備了豐富的行測和 申論備考資料, 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申論熱點: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閱讀
  • 教育部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成都如何落實?
    新聞連結: 其他地方也陸續出臺政策「叫停家長改作業」2018年4月25日,《山東省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作業批改必須由教師完成,不得讓家長批改作業。」2019年11月5日,貴州省教育廳等九部門關於印發《貴州省中小學生減負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不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讓家長代為批改的作業,教師要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講評。」2019年12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小學生減負實施方案》明確,「不得布置重複性、懲罰性的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 全國10省份要求「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則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義務教育學校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減負新政: 規定全市中小學實行每周一日無作業制度,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初中生不少於9小時,高中生不少於8小時;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 家長被要求批改作業,減負到底減的誰的負?
    當然,這位家長不是特例,只是眾多想退出家長群的家長中的1位。其實,「家長批改作業」這個現象積年已久,只不過最近這個話題再度被熱議。當然這種問題政府肯定會進行解決,從2018年至今,至少十個省份的教育部門已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還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 批改作業靠家長?又兩地叫停
    「嚴禁學生或家長代批作業,教師要親自批改。」12月4日,遼寧錦州市政府發布來自市教育局的文章《錦州市中小學生作業減負全面啟動》稱,錦州12月3日出臺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措施,對中小學生家庭作業布置和批改進行規範。在作業批改方面,錦州教育局要求,本著「有布置必批改」原則,嚴禁學生或家長代批作業,教師要親自批改。
  • 10省份「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最好的教育:家長配合老師,老師...
    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據澎湃新聞報導,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至少十個省份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 多地發文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是時候給家長「減負」了!遼寧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發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要求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 紅頭文件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管用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對於輿論場上廣為關注的「中小學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問題,已經有至少10個省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對此作出回應,發文叫停。通過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一紙發文,釐清家庭和學校在孩子教育中的邊界,讓這些地區的家長免受「批改作業」之苦,初衷當然是好的,但細想此舉,又顯得有些多餘——按照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在「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部分,就有「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
  • 教育部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成都早有明確要求
    而關於「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成都則採取了完善督導監督體系,建立責任制度,同時打通舉報渠道的方式。首先校長作為「減負」工作第一責任人。成都要求各個學校要設立「減負」舉報電話,定期開展檢查、指導,並將檢查結果納入年度考核中。還要求加強市、區(市)縣兩級督查,將減負工作納入義務教育規範辦學行為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