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使館當地時間8月30日上午遭到汽車炸彈襲擊,造成使館3名人員輕傷。
8月30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警車停在爆炸地點附近。 (新華社記者 陳瑤 攝)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使館遭襲一事稱,中方已要求吉方迅速徹查事件真相,嚴懲兇手。
近年來,西方國家駐中亞、西亞和北非的使館也多次遭遇類似險情。美國「連線」雜誌網站形容說,圍繞駐外使館及外交人員的安全,各國正與「看不見的敵人」展開一場「沒有終點的戰爭」,那麼各國都有什麼樣的安保高招呢?
使館安保內外有別
各國使館的安保級別,通常依據所在國受恐襲威脅的等級來確定,例如位於西方國家的使館安保級別就相對較低,而在伊拉克、阿富汗等戰亂地區,有些國家的使館安保可謂是武裝到牙齒。
按照《維也納公約》,外交人員、家屬及辦公、生活場所應得到東道國的尊重與保護。就正常的國際關係而言,東道國為建交國使領館提供外圍安全保衛,使領館內部安全則以本國派遣的安保人員為主。使館門外的安保由東道國負責,正常情況下會派遣內衛部隊或警察駐守。為防備可能遭到的恐怖襲擊,各國使館近年來普遍採取加高圍牆和加固大門的做法,但這只能算聊勝於無。不過如果使館接到恐襲情報,還可以通知東道國的安全部門以加強使館周邊的警衛和巡邏,同時使館也會減少人員的外出。
並非每個國家的使館都會有本國的武裝警衛人員值守。通常使館是根據危險級別的高低,決定是否派遣警衛部隊。以美國為例,駐外機構幾乎都派有穿制服和不穿制服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使館安全警衛隊(MCESG)成員。據「全球安全」網站報導,他們最主要的任務是確保美國使領館內部的安全,如保護使館人員,防止館內機密文件被敵人竊取。
MCESG同時還肩負在緊急情況下,保衛駐地國美國居民和美國政府財產的任務。近年來,中國在某些安全形勢複雜的建交國使領館內也派駐武警特勤人員。據官方報導,2003年5月,中國武警北京總隊抽調官兵,隨大使孫必幹前往伊拉克,完成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的復館任務,這是中國武警首次走出國門擔負類似任務。
此外在一些戰亂地區,由於條件限制以及東道國自身警力不足,不少國家的使館會選擇扎堆在酒店裡辦公,這樣能集合各國的安保力量相互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