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媽媽的都知道,帶娃是一件不那麼輕鬆的事情,尤其是邊工作邊帶娃就很容易忙不過來,但是請保姆又非常不放心不放心,因此,許多年輕的寶媽就會向老人尋求幫助。
但是,老一輩兒帶娃和年輕父母帶娃有著許多的分歧,每一條都遭到寶媽及眾網友的強烈吐槽,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年輕人和老人養娃的分歧,從坐月子就開始了。
同事倩倩剛生完寶寶正在坐月子,平時都是婆婆為他們母子倆忙這忙那,雖然自己真的很感謝婆婆的照顧,但是有些時候帶娃的觀點真的是沒辦法認同。
就比如給孩子穿尿不溼還是尿布:
她跟婆婆說了很多遍,直接給孩子穿尿不溼就好了,不僅方便而且大人孩子都舒服,還不容易滋生細菌。
婆婆卻總說尿不溼會讓孩子紅屁股還會變成O型腿,尿布就不一樣了,不僅能讓孩子的小屁股保持乾燥,還可以隨時更換清洗,不用浪費錢。
婆婆的固執讓倩倩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由著婆婆來。但是寶寶拉粑粑或者尿尿會把尿布一天之內弄髒許多次,衣服褲子都會被弄溼,每次都要洗一大堆。而且大夏天的,因為坐月子,婆婆還不讓開窗通風,臥室裡面的氣味簡直讓人無法忍受,可憐倩倩還得在裡面吃飯睡覺……
每到年輕人和老一輩兒因為帶娃產生分歧的時候,他們往往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總認為自己說的才是對的。
然而,他們說的確實是各有各的道理,那麼到底誰的話才是正確的呢?
其實,老一輩兒把孩子養大,也積攢了許多經驗,但如今網絡發達,讓年輕人意識到,老人說的不完全是對的,這時,我們應當做到的是:經驗和指南相結合,以家長方便和孩子的健康為主!
那麼,如何才能平衡老人和年輕人在帶娃觀念上的差異呢?
在帶娃這件事情上,老人和年輕人雖然往往觀點不一致,但出發點都是好的,那就是怎麼為孩子好怎麼來。但是年輕人講究的是健康科學,而老人則堅持傳承經驗,那麼想要平衡差異就要明白以下兩點。
第一點:講求獨立原則
無論年輕人多麼追求科學健康,但老人畢竟有經驗,他們並不稀罕你從網上找來的「歪門邪道」。那麼為了避免爭執,就要在帶娃時講求獨立原則,所謂的獨立就是指寶媽自己帶或者完全交給老人。
第二點:進行溝通交流
既然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那麼一味地批評指責不認同就會令人傷心,因此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但溝通也是一門藝術,年輕人想要老人認可就要做到以下幾條。
①認可老人做得對的地方
俗話說得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帶娃也是一樣,不能說老一輩兒傳下來的都是不好的,有些時候老人能想到的年輕人確實想不到。因此,老人做得對的地方,我們要給予承認與鼓勵。
②老公幫忙去充當「傳話筒」
婆婆幫忙帶娃時,作為兒媳的不好太過指責或表達不滿,這個時候可以讓自己的老公幫忙去說,既能避免婆媳關係不融洽還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③向老人分享育兒科學案例
老人不愛聽所謂的這樣怎麼怎麼不好不對,他們只堅持自己是對的,但只要方法用對了,他們並非油鹽不進。
無論是哪一方帶娃,都要講究「科學餵養」!
小麗的婆婆總說孩子半歲後不吃鹽會沒勁,但小麗了解的是,母親攝入的食物中會有鈉元素,孩子也會隨母乳有所補充,如果再食用鹽會攝入超標,可是婆婆不信這一套說辭。
但小麗想了一個好辦法,給婆婆分享了一個育兒小案例,文中講到小孩子鹽分攝入過量導致腎功能衰弱,需要住院治療。婆婆一看嚇壞了,再也不給孩子吃太多鹽了。
養娃育娃無小事,因此,不論是年輕人自己帶娃還是交給老人幫忙照顧,需要關注的細節有很多。
拒絕過度餵養
一些家長或者老人認為,孩子能吃是福,吃得多健康,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給孩子吃得太多造成過度餵養會使孩子有嘔吐、腹痛甚至體重不減反增,因此不論是母乳還是奶瓶都要杜絕過度餵養。
保持孩子清潔
小孩子抵抗力差是眾所周知的,因此,時刻注意孩子的乾淨整潔是預防孩子少生病的重要「訣竅」。
注意孩子保暖
小孩子都怕冷,大人覺得合適的溫度,寶寶會冷,容易發燒感冒,小孩子生病是很嚴重的。但過猶不及,過度保暖也不好,身體溫度過高會出現高熱、大汗淋漓、脫水等症狀,更嚴重的還會缺氧及神經損傷,要掌握好度。
希望年輕人可以理解老人,老人可以支持年輕人,互相溝通,做到寶媽舒心寶寶健康。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