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對中國最友好的國家之一應該是前三名。
就是巴基斯坦。中國人親切地稱之為「巴鐵」,長期以來在各領域積極支持中國。
鮮為人知的是,巴基斯坦曾自願歸還中國一塊領土。
這就是喀喇崑崙走廊,是指「黑水之山」的古代突厥語,它位於中國古代交通要道喀喇崑崙山脈的北面,主體是大峽谷。
早在《漢書》裡就記錄了該領土,屬於當時受西域都護部管轄的被產國。
「血山局,王岐山,長安五裡。五百戶,三千五百口,五百名僧兵。左右兩位,紀軍,翻譯場一個人。「從東北開始,道湖旗所4292裡,西南到禹國1340裡,南和天德接連,北到姑默天師150裡,西南到印彬,禹益山上路,西北通史車380裡。」
其中「南與天獨接」是指南鄰古代印度,「西南唐賓,右翼山離島」是指現在的喀喇崑崙走廊。
東漢,這裡編入湘潭國家,在西域都護的管理下,守護韓書豪,宣布「犯強漢者將遠懲」的決心。從三國到隋唐,中原王朝幾次變遷,但禹坦國家仍在繼續朝貢。
在唐朝,鑑於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由安西都護部派兵駐守,設置了血山鎮。唐朝詩人的「一年盲腸冰」可以想像當年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守衛邊疆的困難。
元朝這裡屬於選定院的管轄地,烏斯莊納裡屬九樓松三路,屬於選定委員會道元帥部的直接管理,正式納入中央機關直接管理的地區。
自古以來,喀喇崑崙走廊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這個領土很重要。為什麼會這樣呢?
請看地圖。這裡正好在崑崙山脈和西崑侖山脈的夾縫中。通過這裡,您可以繞過海拔很高的張北高原,直接進入中國新疆的塔裡木盆地。
也就是說,誰佔據這個走廊,就能掌握戰略地理優勢。
英國殖民者在1854年和1863年多次派遣印度勘探局工作人員潛入卡拉庫倫走廊繪製地圖,單方面宣布這裡屬於印度,之後清朝內憂外患和列強等著。特別是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期間,派遣印度兵包括卡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下,兩國進行了兩次戰爭,其中很多都是因為分割了當時英印殖民地當局的「遺產」而包括領土。
到1963年,巴基斯坦在與中國友好考慮的基礎上,決定避免印度未來染色,將5000平方公裡的喀喇崑崙走廊歸還中國,與中國籤署《中巴關於中國新疆和由巴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各個地區相接壤的邊界的協定》,正式歸還英人殖民當局竊取的喀喇崑崙走廊,放棄了該地區的領土要求。但是另一個國家印度主張應該是克什米爾的一部分,卡拉昆走廊屬於自己。
當然,這些荒唐的故事是徒勞的,喀喇崑崙走廊牢牢地坐落在我們的領土內,在「一帶一路(中國正在推進的新絲綢之路戰略)」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