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24日起,「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及「四川省情網」將連載「中華魂網」供「方志四川」專稿《八一槍聲的迴蕩》,作者是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軍分區原司令員,現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會執行會長的周根保。歡迎關注閱讀並在文尾留言處留下您的閱讀感想。
卷首語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拉開了我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幕。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
——習近平
為什麼會發生南昌起義?(下)
第三,英雄城南昌,為中共打響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提供了極好契機。
中共「第一槍」,為什麼在南昌城頭打響?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葉、賀部隊在「東徵討蔣」的旗幟下,已雲集南昌。
這是南昌起義的先決條件。
葉挺在《南昌暴動至潮汕的失敗》報告中寫道:
「我們及賀龍的軍隊,奉張發奎的命令向南昌一帶集中。」
《張發奎口述自傳》一書,也寫道:
「東徵討蔣」,葉挺的24師首先開拔,我下令部隊沿著南潯線(南昌至九江鐵路)集結。」
兵權不在我手中,軍令不能由我出,部隊調到九江,調到南昌,是張發奎他們調動的。
我軍進駐南昌,正是借「東徵討蔣」旗號,最後才達到攻其不備目的。
人們習慣稱蔣介石、汪精衛是「叛變」革命,其實他們只是喊過幾聲革命口號,骨子裡從來就是反動的。屠殺共產黨、革命群眾,才是他們的天職。
蔣、汪有各自政治目的,「東徵討蔣」,就是由於各自政治目的鬧起來的。這一鬧劇,恰恰為我黨打響「第一槍」,提供了天機。
賀龍的部隊,按照張發奎「東徵」的部署,是進駐德安。賀龍擅自開往南昌,則是7月24日,葉劍英和賀龍、葉挺在九江甘棠湖小划子會議中商定的結果。
葉劍英是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是我黨黨員。當他得知汪精衛要借「召開廬山軍事會議」,解除葉、賀兵權的消息時,立即冒險趕到九江,借遊覽甘棠湖,在小船上商定:
葉、賀不上廬山開會;部隊也不去德安;借「東徵討蔣」旗號,立即把部隊直接開往南昌……
當時賀龍部隊先頭已到德安,而葉挺部隊仍在九江,如不及時開往南昌,一旦被張發奎發現企圖,將陷入被動。
於是賀龍把已控制的火車,讓給葉挺部隊25日先行,賀龍部隊26日跟進。
兩支起義軍,揮師直趨南昌,為南昌起義順利舉行創造了先決條件。
抗戰期間部分參加南昌起義的人員合影
二是朱德為南昌起義前準備工作,作出了特殊貢獻。
史沫特來在《偉大的道路》一書寫道:
朱德回憶說:在7月18日會議上,「監於我對南昌瞭若指掌,分派給我的工作是向總指揮部報告與起義有關的部隊的情況,不論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時間很短促,可是一切情況在我都很清楚。」
《朱德自述》寫道:
「1927年1月,我加入了南昌朱培德的部隊,被任命為南昌軍校校長,兼南昌公安局局長,這個職務我一直擔任到南昌八一起義。我幫助組織這次起義,它是我這個公安局長的保護下策劃的。」
朱德按照黨的指示,於7月21日秘密潛回南昌。當天即與江西省委同志接頭,傳達中央的決定,地下黨開始準備工作。同時與地方黨同志,共商為即將到達的起義軍安排適宜行動的駐地,積極籌劃招待站、運輸隊等準備工作。
另一方面設法與敵方上層人士,特別是國民黨駐軍高級軍官廣為交往,了解敵軍人員、武器、裝備及城防部署,火力配備包括敵碉堡、火力點等情況,繪圖標記……為起義軍提出一鼓而殲的部署,為起義勝利提供了可靠的障。
正如後人稱,朱德為南昌起義立了第一功。
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
三是南昌敵情地形,當時對我極為有利。
從敵情看,當時,我軍佔絕對優勢,敵人僅6個團分屬3個軍建制不同,互不隸屬。特別是敵人師以上軍官都在廬山避暑,第5方面軍總指揮朱培德、第9軍軍長金漢鼎都在廬山。南昌只有朱培德的秘書長徐虛舟,他是個文人政客,不懂軍事,遇到情況,不會處理。
而我軍力量大大超過敵方,賀龍第20軍有7個團,葉挺第24師有3個團,第25師有2個團,此外,還有蔡廷鍇的第10師3個團,另有24師教導隊,朱德軍官教育團1個營。總兵力2萬餘人,敵人則不足萬人。
地形上,當時南昌僅有南潯鐵路,交通不便,地域廣大,有廣闊的活動餘地;相比九江,則有利得多,九江幾乎三面是水,後方活動地區也不大,而且水上交通方便,敵人易機動。南昌的外圍敵人,距南昌均在2日以上。
起義時在參謀團工作的陳公培,1961年12月1日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對為什麼會發生南昌起義,講了一段話,他說:
「南昌起義為什麼一定要在南昌舉行呢?為什麼又發生在8月1日呢?這應從1927年的國內外情況全面來分析……
武裝起義最先是以上海的武裝起義為主體,後來,這次起義被蔣介石叛變鎮壓下去了。
在南昌起義,主要是我們的部隊集中在南昌地區。為什麼我們的軍隊能夠在南昌集中呢?這和寧漢分裂有關。汪精衛蔣介石對立,也有的說是江浙資本和兩廣資本的鬥爭,是蔣介石汪精衛爭奪國民黨的領導權,以致武漢政府有『東徵』的舉動。
當時我們要在武漢起義是不行的,因為武漢像個鍋底,部隊人少無依無靠,而反動勢力則佔優勢。……
1927年7月,部隊開始出發。張發奎部隊的先遣隊是賀龍和葉挺,所以,賀、葉部就公開的名正言順的來到了南昌。」……
引用以上材料,說明武裝起義在南昌爆發,是歷史安排定了的。
圖片來自網絡
加之南昌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26年北伐軍進攻南昌時,南昌人民就積極支援北伐軍,趕走了反動軍閥孫傳芳。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消息傳來,廣大群眾義憤填膺,「打倒新軍閥!」「打到屠殺人民的劊子手蔣介石!」這些標語,就是南昌人民英勇聲討蔣介石反革命政變的歷史見證。南昌人民在南昌起義中的作用不可忽略。
據南昌市人委辦公廳沿革組所整理的一個材料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七月三十一日下午,中共江西省委在松柏巷鹽義倉召開了省市黨員和團員活動分子會議,傳達中央關於武裝起義的決定,號召黨、團員積極帶動全市人民參加鬥爭。
同日下午,省市學生聯合會和婦女團體,也在江南會館開會,決定由學生聯合會組織巡邏隊,負責德勝門、永和門、順化門、撫州門城頭的梭巡及協助起義軍做通訊聯絡工作;同時工人糾察隊也參加了武裝起義活動。」
7月下旬,在起義準備的日子裡,起義軍和當地黨團組織在群眾中進行了一系列宣傳工作,群眾革命情緒高漲,全城充滿了熱烈的氣氛。
南昌註定要成為英雄城……
(未完待續)
「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資料照片)
【方志四川•特稿】周根保 ‖ 八一槍聲的迴蕩之三:為什麼會發生南昌起義?(中)(註:請登錄四川省情網閱讀)
作者簡介
周根保,1947年4月生,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軍分區原司令員,2002年退休。現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會執行會長。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周根保
配圖: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