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魂網供「方志四川」專稿
編者按 6月24日起,「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及「四川省情網」將連載「中華魂網」供「方志四川」專稿《八一槍聲的迴蕩》,作者是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軍分區原司令員,現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會執行會長的周根保。
卷首語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拉開了我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幕。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
——習近平
中共「第一槍」,
南昌起義何以旗開得勝(下)
2.下面再看看,起義戰鬥的具體情況:
「第一槍」是誰打響的?
7月31日深夜10點鐘,賀龍給周恩來打來電話,第20軍第1師第1團第3營副營長趙福生逃跑了!獲悉這一意外情況,周恩來嚴肅而又沉著與前委成員進行分析,既然計劃已經洩露,必須當機立斷,在敵軍還處於分散狀態下,出其不意發動襲擊,才能保證起義順利進行。周恩來當機立斷,將起義時間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時。
周恩來(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這是起義時間第4次改變。第一次是九江會議,原定7月28日起義,周恩來27日到達南昌,因準備工作太倉促,前委會定於7月30日夜,後因張國燾阻撓,才推遲到7月31日4時。現在,又因叛敵告密,提前到零辰2點。敵變我變,這是周恩來指揮藝術的體現。
實際上,起義戰鬥打響,並沒有堅持到兩點。
周恩來參觀起義戰鬥的陳列時,楊尚奎向周恩來提出起義時間,周恩來肯定說:
1961年9月18日,周恩來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圖片來源:人民網)
「打響是12點以後,賀龍是總指揮,我是記得清楚的。」
戰場情況,是稍縱即逝,過了12點後,省政府衛隊百八十人,得知葉、賀今晚要組織起義,立即慌了,準備從省政府民政廳後面溜走,當後門打開後,他們一出門,很快被20軍巡邏發現,連忙拉響槍栓,喝問口令,兩邊的口令當然對不上,接著兩邊就對射起來。
槍聲就是命令,江西省政府後門傳來的槍聲,恰似早產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比人們預料要早近兩個小時來到人間。一個締造一個嶄新軍隊的壯舉,就從這樣一個小小局部遭遇衝突中拉開了序幕。
南昌人是這場偉大壯舉很多細節的見證者。
江西大旅社見證了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起義軍指揮機關就設在這裡。
江西大旅社,現在的八一南昌紀念館(圖片來自網絡)
7月31日晚,整座大樓進入了臨戰緊張狀態。所有與起義有關的指揮人員都集中在這裡,他們脖子上都已經繫上了象徵起義的紅巾,左臂上扎了為識別敵我的白毛巾。陳賡、粟裕組織起義警衛人員,將大院保衛得嚴嚴實實。8月1日凌晨,當起義槍聲打響後,大樓一片繁忙,傳達命令、報告戰況的戰士進進出出。粟裕從一個參謀的說話聲中判斷,槍響處正是朱培德的總指揮部,過一會兒,城南、城東一帶都響起槍聲,他心裡明了,是自己部隊向南昌城內敵軍開火了。
整個暴動之夜,周恩來所在的「炮兵營」(江西省女子職業學校),一直燈火通明,電話連續不斷打進來,就各處戰鬥進展進行報告。周恩來則根據報告和一張南昌敵我態勢圖,掌控戰鬥的全局。至凌晨五點,南昌城裡槍聲漸漸稀疏,顯示戰鬥已經基本結束。此時,「炮兵營」門前早就擠滿了人,門前石階成了主席臺,周恩來神採奕奕,健步登上「主席臺」,用洪亮聲音宣布:
「我們起義成功了,此時,這裡的軍隊歸共產黨指揮!」
回望起義戰鬥的經過,人們驚嘆,周恩來真是料事如神!
油畫《南昌起義》(圖片來自網絡)
在藩臺衙門戰鬥——
這裡是起義戰鬥,最緊張,最激烈的地方。
朱培德總指揮設在章江路的藩臺衙門。這裡守敵一個警衛團。第20軍指揮部與敵軍總指揮部地處鄰街,距離約200米。到達敵軍街中心有一座高達十二、三米的鼓樓,鼓樓下的洞門是進攻必經之路。
敵警衛團,事先得到叛徒告密,已在端表樓上架起6挺水機關槍,封鎖起義軍進攻要道——古樓洞門。由於戰鬥提前打響,擔任主攻任務部隊尚未趕到。為防敵逃跑,賀龍急調「手槍隊」衝進鼓樓洞門,封鎖住敵指揮部大門。
此刻,賀龍「手槍隊」,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賀曉明著《賀龍的1927年》一書披露,賀龍在1959年一次談話中,說到手槍隊一事。賀龍說:
總指揮部「樓下右邊房子是手槍隊、警衛連。實際上是有兩個手槍隊,一個步槍隊。」
據手槍隊隊長陳昌兒子陳龍獅,寫文章說:
我父親名叫陳昌,他1926年參加革命,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
1927年,陳昌在國民革命軍任職,他被上司引薦給賀龍,說他人品好,非常忠誠,武功了得,還會玩雙槍,一手好槍法,百發百中。於是陳昌20歲便任上尉侍從副官,負責保衛賀龍安全。南昌起義時,賀龍為了確保指揮部和起義將領們安全,特組建「手槍隊」,以便緊急時候調用。
賀龍手槍隊,每人配雙槍,從全軍調選軍事素質極高人員,成為起義軍一支特殊的神秘部隊。
賀龍與周恩來(圖片來自網絡)
戰前的南昌,氣氛十分緊張。
十五分鐘後,主攻部隊一、二團趕到,敵緊閉大門,龜縮在制高點上,向起義軍射擊。
起義軍進攻受挫,賀龍急令賀錦齋:
「你快帶老子的基本連去衝!」
賀龍說的基本連,是指5連和7連,這兩連戰士都是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老兵,現在又裝備良好,專門在關鍵時刻衝鋒陷陣的。
賀錦齋把隊伍帶到指揮部前面的十字街口,命令戰士臥倒,抱著槍橫著身子在地面上向前滾。原來,敵人的水機關槍只能水平射擊,不能朝下打,戰士們滾著前進,滾一滾,停一停,兩百多米長的小街,竟滾了個把鐘頭,當滾到距敵機槍陣地十幾米時,突然一下子從地上爬起來,向敵人猛撲過去,敵人被我們突如其來的衝鋒,嚇得倉惶失措,掉頭就跑。此時正面攻擊的戰士們,奮不顧身從民房屋頂爬上鼓樓,居高臨下向敵軍猛烈射擊,把敵人壓制在指揮部院內。
此刻,賀龍一面令部隊正面攻擊,一面急調5團增援,迂迴到敵軍駐地側背,翻牆跳進院內,形成前後夾攻之勢,敵走投無路,全部繳械投降。激戰近三小時。
順化門外戰鬥——
順化門外大校場老營房敵軍一個團,剛從湖口進駐南昌。
第20軍教導團換防後,第一總隊戰鬥力強,駐在營房外西北牆邊一個廟裡,從那裡出來,穿過大校場,便可直接攻擊敵營房正面,其它三個總隊駐進靠敵營北邊,與敵營只隔一道一人高矮牆。戰鬥時,只要翻過牆,便可直搗敵軍住室。
下午,團長和參謀長帶領各總隊長去敵團拜訪團長,藉此偵察敵情地形。
敵團長外號朱鬍子,接待特別熱情,毫無戒備,將團駐地、配置一一介紹,在辭謝敵團長後,指揮員對敵軍情況了如指掌。晚上敵團士兵穿著白襯衣做遊戲,起義部隊戰士站在周圍觀看。
凌晨一點多,市區傳來槍聲,團長下達命令,開始攻擊。
戰鬥完全按原定計劃進行,敵人陷於慌亂之中,一部分未起床,來不及摸槍還擊便做了俘虜。
此戰鬥,教導團僅傷亡一人。
戰鬥結束後,教導團又派出部隊配合第6團和第11軍10師,共同對駐在附近的敵80團展開攻擊,大部敵軍被殲,餘部向進賢方向潰逃。
貢院戰鬥——
貢院,坐落在東湖之濱,原是清代科舉考場,敵一個團駐紮於此,24師第72團負責攻擊這部敵人。
南昌貢院,現南昌八一公園,圖為公園內貢院井(圖片來自網絡)
城西20軍傳來槍聲,團長率2營向貢院敵軍採取包圍形勢展開攻擊。敵人抵擋不住,慌忙向北沿湖邊逃竄,迎面遭到起義軍埋伏在水觀音亭火力阻擊,敵又折向72團團部方向攻擊,正當敵人向團部門口學生兵衝擊時,2營長帶領隊伍從左側兜抄過來,將撲向團部的敵人擊潰。
該團還趁勢佔領了敵軍設在佑民寺的修械所。
天主堂戰鬥——
南昌起義軍戰鬥地點之一——天主堂(圖片來自網絡)
敵57團,是尾隨起義軍於7月26日開抵南昌,駐紮在松柏巷天主堂和匡廬中學的。
24師71團擔任殲滅該敵任務。3營營長為了摸清敵情,帶領一名戰士裝扮成夥夫,三次進入敵營偵查,他們一個營一個營給敵人挑水,把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團長根據偵查情況,決定3營主攻天主堂之敵,主力攻大門,派一個連繞道出城外,封鎖城牆;第2營主攻匡廬中學之敵,其它在松柏巷一帶警戒。
未等起義軍進攻,駐匡廬之敵,於半夜一時四十分「鳴槍而出」,起義軍71團2營從外「鳴槍而入」,敵退至院內頑抗。
駐天主堂的敵人,聽到匡廬中學槍響,陸續出動,遭遇預先在巷口埋伏的71團3營阻擊,退入天主堂,因巷道狹窄,雙方交戰甚烈,起義軍撤出巷口外。重選二十餘名官兵,組成衝鋒隊,再次發起進攻,敵被迫向院內退縮。這時擔任迂迴攻擊的一個連已跳進院內,敵遭前後夾擊,紛紛舉手投降。
3營戰士爬上天主堂主樓後,調轉敵人機槍,向匡廬中學方向的敵人射擊,敵爬上城牆,妄圖逃竄,遭埋伏在城牆下起義部隊機槍阻擊。只好繳械投降。
新營房戰鬥——
新營房位於永和門外,是敵軍第三軍24團駐地。殲滅這個團由第24師72團3營和廣東北江農軍擔任。在整個南昌起義過程中,新營房戰鬥,是既解決了敵人而自己又無傷亡的唯一一場戰鬥。
這個奇蹟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
7月31日早晨,營長利用關係,化妝到進攻目標——新營房「會朋友」,仔細調查敵營的地形、道路和人數、裝備,在歸途中便擬定了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作戰方案。
下午,隊伍擺出一副行軍架式,約摸走了一個多鐘頭,營副官走進敵團部,聲稱是奉命從外面進城來,找不到宿營地,打算借營房前空地露營,並借一點房子辦公。敵人拒絕了借房子,但對靠近露營未加反對。隨即,敵團長令參謀把普通口令和特別口令也告訴了營副官。
兩支敵對的部隊,一在營房裡,一在營房外,相隔數十米,最遠也不過一百米。
夜深了,城內響起了清脆的槍聲,指揮官一聲喊:「衝!」戰士們隨即像潮水般衝進敵營房。敵人從夢中驚醒,還來不及摸槍就做了俘虜。這時敵團部電話響了,敵軍總指揮問:「你們那裡情況怎麼樣?」起義部隊二營長接過電話說:「24師在此接防完畢!」
戰鬥順利提前結束。
在其他各處——
起義戰鬥打響後,在南昌其它地點也進行了一些戰鬥:
南昌百花洲住著王均第三軍憲兵營,起義部隊發起攻擊後,僅有兩名被擊斃,全營便停止了抵抗。
駐牛行車站的第3軍巡防隊和稅務所二十多人,也被20軍4團部分士兵俘虜。
駐在呂祖洞的金漢鼎第九軍一小部分,象徵性抵抗後也繳械投降。
……
由於採取突然襲擊,準備充分,天亮時整個戰鬥基本結束。
南昌起義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3.南昌人民的支持是起義軍旗開得勝重要保證
南昌起義,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響應和支持。起義前,工人連夜搶修的塗家埠大橋,保障了賀、葉部隊及時進駐南昌,對起義產生了重大的作用。31日夜,工人糾察隊、青年學生聯合組織巡邏隊,協助起義軍進行梭巡和通訊聯絡工作……擔任保衛和寫傳單的同志,更是通宵達旦的工作。8月2日,有三、四萬人參加了慶祝大會,聲勢之大,為南昌前所未有,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起義的熱烈支持和擁護。
此外,在起義之後兩、三天內,有大批工人、學生和郊區農民踴躍參加了起義軍。各階層人民還積極籌款慰勞起義軍。
《南昌大事記》記載:
「江西全省總工會發出通告,提出『工人們到軍隊中去,武裝起來』的口號,號召南昌工人參軍。」
南昌八一紀念館前雕塑(圖片來自網絡)
南昌市委整理的《記八一南昌起義》一文中有以下兩段記載:
「(八月一日)九點鐘以後,商店還是照常開門營業。街上人愈聚愈多,當人們經過總指揮部門前時,都舉手歡呼。南昌人民並送了很多牛肉、西瓜,慰勞起義軍。」
「八月五日,當南昌人民以深切的依戀,送別了起義軍的時候,許多工人、學生都報名參加了這一支人民的革命武裝隊伍。南昌人民並成立了數百人的運輸隊,有的跟著起義軍,一直到了廣東。」
起義軍的領導人,十分重視爭取南昌各界進步力量的支持,地下黨組織也十分重視動員群眾,配合起義。
南昌八一紀念館內油畫(圖片來自網絡)
南昌的盛夏,悶熱得像火爐一樣,起義軍官兵揮汗如雨。這時,群眾把水缸洗刷的乾乾淨淨,把到起義軍駐地,送來一桶桶、一壺壺的開水,水缸裝得滿滿的。起義軍官兵喝著開水,猶如甘露滋心,渾身增添了力量,人人奮勇殺敵。
南昌人民積極支持起義軍的生動畫面,將永遠銘刻在「軍旅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的革命史冊中。
(未完待續)
往期回顧
周根保 ‖ 八一槍聲的迴蕩之三:為什麼會發生南昌起義?(中)(註:請登錄四川省情網閱讀)
作者簡介
周根保,1947年4月生,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軍分區原司令員,2002年退休。現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會執行會長。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周根保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特稿】周根保 ‖ 八一槍聲的迴蕩之十:中共「第一槍」,南昌起義何以旗開得勝(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