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都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裡的人,我總是在問自己,我對香港的熱愛到底是因為這座城本身,還是因為城裡的人,今天來看其實並沒有那麼清晰的界限,我也不想非要給自己一個標準答案。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激情、現代又市井的地方,TVB裡的茶餐廳、歌者旋律裡的獅子山、高速的城市節奏、狹窄的馬路、狹窄的樓間距、或者還有狹窄的人心……當然還有留在我心裡的故事……可就是這樣的香港,就會讓我興奮。
每年都會來幾次香港,也在香港發生了很多事,比如一個人在街頭暴走,一個人坐在南丫島廢棄的海灘邊自我救贖,一個人過情人節,一個人去祭奠哥哥張國榮,一個人看演唱會,一個人在維港看煙花跨年……也有不孤獨的時候,比如與好友一起看黃子華的棟篤笑,在赤柱海邊吃冰淇淋,在廟街算塔羅牌,穿梭在香港大大小小的街道,老地方的菠蘿油,還有從太子坐車回深圳時那個追在車尾的美麗告別……無論心情好與不好,無論是否與老友相約來購物,無論是來玩還是來出差,只要港澳通行證有籤注,就一定會任性的說來就來,愛,就是理由吧。
關於行前物品準備
網絡時代,出境必不可少的就是境外移動WIFI了,我使用的是每次出境一定會選擇的漫遊寶境外移動WIFI,出境前在機場指定的櫃檯領取,押金500元,回國後可以退還。到達香港落地開機,手機連接機器背面的WIFI及密碼就可以馬上使用當地網絡了,電量充足,連接我的手機一臺設備,一天下來還能剩餘百分之六十多的電,非常省電,而且在香港這種網絡發達的地方,漫遊寶的4G網速也是非常給力,就連我香港的朋友試用都說網速很給力。
關於住宿
這次來香港主要是為了暴走深水埗和廟街,所以就將住宿的地方選在了廟街附近的小酒店,每年11月中下旬到聖誕節期間是香港的旅遊旺季,酒店要比平時貴一倍,於是選擇了乾淨便宜又交通便利的酒店,一個人住10平的房間也是足夠了。其實來廣州是為了參加一個小型的同學聚會,為了大家都可以方便的住在一起,所以我們在途家的螞蟻短租APP上定了一家民宿,位置就在上下九步行街上,廣州的老城區。
【預定】因為以往經常預定民宿作為當地旅行的住宿首選,這次就駕輕就熟了,打開螞蟻短租APP,選擇需要住宿的時間段,頁面自會彈出在那個時間段空閒的房屋,再通過篩選選擇三房民宿,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看到喜歡的房源也不要著急,先通過聊天工具跟房東取得聯繫,詢問房源是否有閒及其它自己關心的問題,確定沒有問題即可在線支付預定了。我們預定的這家三房民宿,兩晚一共1076元,六個人住宿平均每人180元(兩晚),洗浴物料一應俱全,還可以自己在家做飯,那是非常划算了。
【民宿】這次選了一家位於廣州上下九步行街上的房源,裝修也是INS風格,我喜歡顏色對撞比較強烈的環境,這家正好符合我的心意。三間房,兩間臥室,另外一間是將陽臺改建的榻榻米房,客廳與飯廳在一起顯得公共區域非常大。11月的廣州天氣還是比較熱的,所以被褥也不是很厚,但都是棉織品,蓋起來很舒服。幾個老友在客廳坐下,同學之間又總有數不完的共同經歷與歷史故事,酒肉隨往事下肚,微醺,友誼萬歲!
香港網紅景點打卡
網紅景點一——西環泳棚
這裡其實就是一個靠海的泳棚,一個棧橋通海方便來此遊泳的人下水,建於六七十年代,據說張國榮小時候也來這裡遊過泳。因為陰天下雨,來這裡打卡的人相對平時要少很多,據說天氣好的時候,這裡人滿為患,但棧橋只有一座,所以大家來此拍照一定要排隊,有秩序的打卡。
交通:搭地鐵前往堅尼地城站,出站後根據導航步行大約15分鐘,入口是在路邊的一個小門,進入小門還要行走幾分鐘的石梯才能最終到達。
網紅景點二——南山邨
南山邨其實是位於深水埗石硤尾的一處公屋,這裡的樓房有點像以前小時候居住的筒子樓,但外牆顏色是以深綠、淺綠和白色為主色調,三層露天平臺上有幾個拱形裝置,加之平臺三面環樓,拍照非常好看,據說這裡下了大雨後的華燈初上時是最好看的。
交通:石硤尾南山邨,港鐵石硤尾站B2出口,出站後根據導航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看到南山邨的大樓後,沿著外面的樓梯直上三樓,不然是找不到這片網紅平臺的。
香港市井代表地——暴走深水埗和廟街
《號外》的創辦人陳冠中花費很多年撰寫《香港三部曲》,讀後想想香港的故事之所以難以陳述,其實對於當代香港人來說,香港根本《什麼也沒有發生》(《香港三部曲之二》)。以「沒有故事」為香港的故事,正正存有「空」的智慧。這種空,布滿香港整個社會和文化的角落,比方香港的市井,無論是建築亦或人文,仿似處處驚心動魄,又感覺一切平凡的不值一提。 我想對於大陸遊客來說,最熟悉也最能代表香港市井文化的莫過於深水埗區和油麻地的廟街了。
子華神曾在棟篤笑裡諷刺「但願深水埗永遠塞車」,又拍過一個關於深水埗探訪低收入家庭的短片,呼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是因為深水埗就是貧困市井的代名詞,破舊的唐樓、劏房隨處可見,暴走中隨處可見深水埗街道裡的篷車,一條街是賣布的,一條街是賣電器的,一條街是賣五金雜貨的……
對於廟街,我的故事源於12年來這裡吃的一頓大排檔,不是留戀大排檔海鮮的味道,而是戀上了這裡一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糖水鋪,也因此每次來都會到這裡吃上一碗番薯糖水作為夜宵,當然這裡的夜文化也是極其豐富的,不敢苟同篷車裡售賣的貨品,也不敢去拍攝這裡的有色產業,作為一名只是來吃糖水的單身女遊客,夜色只在車水馬龍裡了。
行走在這裡可以很深刻直觀的看到這裡的生存狀態,這是與香港繁華相悖的另一面。TVB電視劇裡總是會有這些老香港街區的呈現,新聞裡更多的是民生是救助,然而,當下香港的城市氣氛到處充滿了金錢的味道,港男港女的現實性瀰漫四處,匯聚成新的港味兒。
香港新地標——西九龍高鐵站
與朋友約了坐高鐵去廣州相聚,下午五點的高鐵,我午飯後便到了這裡,就是為了參觀一下這個香港的新地標。高鐵站規模非常之龐大,上下一共七層(含BM層),從上之下分別是:L2層是天空走廊觀景臺,可觀賞維港對岸和西九龍的風景;L1層是行人天橋,有港鐵柯士甸站和九龍站的出入口;G層是地面層,巴士落客區以及大面積的綠化空間;B1M及B1層是餐廳及票務大堂及離港大廳,票務大堂有很多取票機器,大陸遊客在網絡上購買的高鐵票,可以在此憑身份證取票,但是過關的時候還是需要港澳通行證的,持卡遊客可以在自助通關機器上刷卡過關,減少排隊壓力;B2層是抵港大廳及停車場、的士站;B3M及B3層是行人隧道及離港大堂;B4層是車站月臺。
高鐵站的建築藝術匠心獨運,車站外型採用仿會展弧形設計,地面站房如同港灣劇院,地下設站、地上綠化。而內部以多組電梯將各樓層按出境、入境人流路徑連接,針對不同旅客設計長途和短途站臺,通過分層設計分隔人流,從離境大堂過關進入候車大廳這一段,還有免稅店可以買買買。
抵達高鐵站交通:途經香港西九龍站的香港境內鐵路有港鐵西鐵線、港鐵機場快線和港鐵東湧線,在東、西面分別設柯士甸站和九龍站,其中九龍站是港鐵西鐵線和東湧線的換乘站;香港西九龍站地下二層和地上一層均有多條人行通道連接柯士甸站和九龍站。
朋友說,香港就是我的第二個家,來香港就像回家一樣。可是,我只是一個遊客,香港於我是一種不期而遇的緣分,縱然對這座城市多麼的熟悉,縱然這裡發生的一切都歷歷在目,縱然對於香港的熱愛始終不變,但遊子終有歸期,曲終人散了,離境的大廳裡,縱然四目相對揮手告別,但我依然可以看見自己孤單的倒影。我再也沒有夢到過這裡,也沒有夢見過這裡的人,就像是那首歌,就讓一切隨風!只是這次再來香港,內心竟是不安的,這就像分手多年的男女再次偶遇時一樣,尷尬、羞澀、驚喜……也不知道這裡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又會是誰……?
致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廣州同學聚會
既然是同學聚會,除了那些追憶似水年華的感動,當然少不了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了。我們住在廣州的老城區上下九步行街,這裡曾是繁華一時的商業地標,但如今隨著新興的商區、創意產業園等的興起,上下九已然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儘管如此,這裡還是會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只是繁華雖不如前,小吃、茶餐廳、火鍋店還有附近的幾家廣州老字號酒家裡,依舊是忙忙碌碌的。
因為離開廣州前一晚要在珠江邊吃飯,所以我們就把打發下午的無聊時光留給了TIT創意園,也是想來看看微信團隊的老巢長什麼樣兒。這個創意園區前身也是一座工廠,據介紹是1956年成立的廣州紡織機械廠,2008年變為廣州T.I.T國際服裝創意園,儘可能保留了廠區內原有的建築和歷史信息,強調了廢棄工業設施的再利用,新穎獨特。
園區引入了創新時尚和現代元素,兼顧了經濟可行性,吸引了一大批廣派服裝設計師在此開設工作室,而且VX的老巢也在園區內,看見微信的雕塑就是了。當然這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休閒下午茶的地方,可以看到無數美女來這裡拍照,老友的狗狗也是模特之一,牽著狗狗在園區裡奔跑,竟有种放飛自我的感覺,可能心情好,就怎麼樣都開心吧。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聚會的盛況無法在這裡描述,但留在我們之間的情誼與溫暖,是永遠不會抹去的,我們這場短暫相聚讓我想起了那句話: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後,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