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會擴容嗎?

2020-09-05 子民好好說

眼下正如2017年9月份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之前一樣,如今包括高校在內的社會各界都在翹首以盼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消息,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都會大肆宣傳,任何跟「雙一流」沾點邊的新聞都會引起各種揣測,原因很簡單,根據「每五年一個周期,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與國家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的要求,2020年是首批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成效驗收之年,也是新一輪建設醞釀準備之年。

眾所周知,上一輪「雙一流」建設為了保證穩中求進、繼承創新,因此除了個別調整,參與建設的學校名單與之前的985、211高校基本上是無縫銜接。但是根據「競爭開放、動態調整,打破身份固化,強化績效激勵」的要求,在每個建設期末,將根據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及整體自評報告,參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對建設成效進行期末評價。根據期末評價結果等情況,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終身制。

這恰恰是進入2020年之後撩動很多高校師生包括社會公眾敏感神經的地方:第一,具體檢查驗收的內容和評價方式是什麼?第二,動態調整機制之下,新一輪「雙一流」名單中誰上誰下?第三,在當前的形勢下,新一輪「雙一流」的支持力度如何?

第一個、第二個問題暫時還沒有答案,但現在來看,由於國際形勢與新冠疫情的影響,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支持的資金強度很有可能要比上一輪要低,這其實從近期在中央「過緊日子」的要求下,很多高校的財政撥款普遍降低的情況也能夠看出端倪。

當然,在現實情況下,新一輪「雙一流」名單選擇其實也面臨著兩條路線的重大選擇,那就是效率優先還是公平優先。

如果選擇效率優先,那就是在建設總經費強度降低的情況下,減少入選名單的高校,強調「讓一部分高校先強起來,再帶動其他高校一起強起來」,這樣做的好處是優中選優,重點扶持,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樣比較適合發掘先進模板和優秀發展路徑,而且分配到具體建設高校的經費不但不會降低,甚至有可能增加。一旦「樣板間」立起來,其他高校也能找到發展的方向,這是比較符合「雙一流」建設的初衷和既定目標的模式。

如果選擇公平優先,那就是在建設總經費降低的情況下,保持現有或增加參與建設的高校數量,支持費用相應的也會攤薄。從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階段,中國高等教育需要的是整體上的質量提高,而不是為少數人辦精英大學,公平和質量才是高等教育普及階段的基本追求,這也就意味著應該有更多的學校加入到「雙一流」的建設隊伍和支持體系中。

無論是哪種路線,無論支持經費是增是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每五年一個周期,---,與國家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的原則不會變。「雙一流」建設與985、211不同,它是一項長期戰略性工程,要堅持久久為功,是從工程建設的思路轉變為制度支持,形成長期穩定持續增長的投入機制,通過持續重點支持,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統籌考慮學校中長期發展目標和各階段建設任務,積極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規律,既要堅持中國特色,又要參考國際公認的標準;既要在可比辦學指標上和世界一流大學相當,更要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既要擁有世界一流學科,更要形成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和先進的大學文化。

尤其是在與發達國家的科技比拼中,讓我們更深刻認識到,對於科技發展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高校的支持決不能停止,甚至要進一步提升。

當然,「雙一流」建設關鍵還是要落到「建設」兩個字上,也就是最注重的還是效果。目前來看,首期「雙一流」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中國高校在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根據中國高校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2015年—2019年,前100名實現了0到4的跨越,清華、北大、浙江、上交大成功躋身「百強俱樂部」,2020年除了中科大、復旦大學進入百強榜,其他四所高校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前200排名段的中國高校數量從2015年的7所擴大到了現在的17所,前500排名段中國高校的增長速度令人矚目,基本保持了每年6所以上的增長速度,2020年共有71所中國高校進入世界500強,中國大學在全球大學500強中的比例高達14.2%。這可以說,是中國高等教育大踏步前進的鮮明體現。

根據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世界15位,亞洲排名第三)、復旦、上交大三所中國大學獲得了其QS排名史上的最高排位,中國內地共有6所高校進入世界前100,41所高校進入世界前1000名行列。而在2015年,中國大陸僅有7所高校入選世界前200,清華大學排名第25位。

而更令人驚喜的是在人才培養方面,在「雙一流」建設的助推和配合下,高等教育堅持立德樹人,以本為本、打造「金課」,強基計劃等,科技與人才評價破除四唯、五唯,研究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總之,無論新的名單誰上誰下,都要深刻的認識到「雙一流」建設不是像985、211一樣是「發帽子」「分銀子」,而要實實在在要求高校想方設法,有所作為,要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用建設成就說話,為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爭出一席之地,否則在「同等重視、同等建設、同等評價」的標準下,很有可能會被「動態調整」下來。(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主編講堂】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會擴容嗎?
    眼下正如2017年9月份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之前一樣,如今包括高校在內的社會各界都在翹首以盼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消息,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都會大肆宣傳,任何跟「雙一流」沾點邊的新聞都會引起各種揣測,原因很簡單,根據「每五年一個周期,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與國家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的要求,2020年是首批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成效驗收之年,也是新一輪建設醞釀準備之年
  • 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將開始,一流大學B類擴容?哪些高校可能入選?
    隨著教育部下達「首輪雙一流建設最終評估」,預示著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即將展開,各高校也早早的進行相關準備,都想在評選中一展身手。在首輪「雙一流」建設中「一流大學B類」高校數量僅有6所,明顯脫節,缺乏承前啟後的作用,那麼在新一輪「雙一流」評選中有哪些高校可能新晉「一流大學B類」建設行列呢?蘇州大學近年來有關蘇州大學,在網上爭議很大,但不可否認學校整體實力確實不錯,在國內外很多大學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
  • 新一輪「雙一流」高校名單預測,原有的很難出局,新晉突出平衡
    隨著各「雙一流」高校陸續展開最終評估,預示著首輪「雙一流」建設接近尾聲,明年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就將展開。「雙一流」建設作為原「985、211」工程的繼承與延續,必將更加突出公平性、區域性、協調性,最大限度的讓我國各地區高等教育平衡發展。所以今天我們就來預測一下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 第二輪「雙一流」調整建設高校名單,有新晉,有落榜!
    進入了2021年,新的一年,每一個學校和學生都會有一個新的開始,對於現在學校最關注的一件事情就是第二輪雙一流大學的名單是否會出現自己學習的名字?我們都知道教育部用雙一流建設高校來取代以前的985,211高校,也就是說,現在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的方向主要是往雙一流建設高校方向發展,能夠成為雙一流高校那麼將是這所學校莫大的榮耀,同時也會帶給學生們一個新的身份。
  • 第二輪「雙一流」調整建設高校名單流出?廣東這所高校新入圍!
    近日,網上流傳出一張名單,標題為「第二輪「雙一流」調整建設高校名單」。名單的原出處不詳,且教育部並無發布官方聲明,暫時無法分辨真假。但仔細看名單上的內容不難發現,這應該是遵循一定指標篩選出來的。就一流學科調整高校而言,名單上的燕山大學、中北大學、湘潭大學等,都是之前各大媒體「雙一流」評估和預測中呼聲極高的學校。這份名單上,一流大學調整建設的高校有7所,其中A類3所,B類4所。一流學科調整建設高校有11所,廣東地區華南農業大學入圍。
  • 雙一流中期評估結果公布,哪些高校將被淘汰?會有新晉高校嗎?
    文|冷絲欄目|高等教育改革截止9月25日,137所雙一流高校中的79所高校已經有了中期評估結果。(全部結果請見本文結尾處)外界一直有討論:哪些高校將有可能在未來驗收時被淘汰出局?哪些高校又最有可能新晉雙一流的行列?
  • 網曝新一輪雙一流高校名單!湖大東大升級A類?西南雙雄位置互換
    雙一流建設高校中作為中國高校的領軍群體,歷來備受關注。與985、211工程相比,雙一流高校打破了「終身制」,實行五年一個周期的動態調整建設原則。尤其今年正值新一輪評估的關鍵時期,各種傳言和小道消息更是甚囂塵上。
  • 2020新一輪「雙一流」洗牌,東大、湖大是否會歸位?誰會降級
    在與39所985工程大學,100多所211工程大學的叫法深入人心的時候,在2015年,國家推出了「雙一流」高校的叫法。「雙一流」高校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總稱。」建設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輪「雙一流」高校的洗牌之年。
  • 網傳新一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多校成功晉級,網友們對此卻強烈不滿
    以前我們評價一所高校好壞的主要依據是985和211。不過,自2017年開啟雙一流建設之後,高校的評判標準又多了一項依據。因此,對於很多學校而言,成為雙一流高校是證明自己的一次機會,也是向外宣傳的一次絕佳時機。所以,很多高校想要被評為雙一流高校。
  • 網曝新一輪「雙一流」調整名單,東大、湖大歸位,重大連降兩級
    從時間上看,2020年是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137所高校的建設成果將接受驗收。同時,今年還是新一輪「雙一流」高校的遴選啟動之年,首輪建設不如意的高校可能會無緣次輪,發展勢頭強勁的非「雙一流」高校,則正在奮力衝刺,希望能夠成功突圍。
  • 新一輪「雙一流」高校調整,網傳8所高校「危險」,網友意見不一
    而在今年2020年恰好是一個周期的考核年,不符合規定的學校將會從「雙一流」高校中除名。137所高校迎來「期末考」,這8所院校被傳無緣新一輪「雙一流」眾所周知,全國首批的「雙一流」高校名單中只有137所院校,而今年又是開展雙一流之後的第一個動態調整年,相信大家都非常的關注,最近網上也傳出了這次的動態調整中,將有8所院校無緣下一批「雙一流」的言論,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 下一輪「雙一流」選拔,哪些大學可能入選?這兩所高校引人注目
    而「雙一流」之所以引起各方高度重視,還因為,這個建設辦法提出,「雙一流」每5年為一個建設周期,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建設高校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所以,冷絲認為,按照這個規定,「雙一流」高校和學科雖然是在2017年確定的,但是,整體驗收應該是在明年,即2020年,也就是說,明年將討論「雙一流」過去的建設情況,部署新一輪的「雙一流」建設。
  • 網傳新一輪「雙一流」變動名單,重慶兩校位置互換,山西一喜一憂
    2020年,是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同時也是新一輪「雙一流」遴選的開啟之年,哪些高校能夠躋身名校方陣,哪些高校又將會「下車」,是高校圈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近日,一份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變動名單在網絡中盛傳,該名單非常直觀地列出了一流大學(A類)、一流大學(B類)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三類變動情況
  • 安徽大學會掉下新一輪「雙一流」嗎?
    校徽安徽大學是安徽省唯一一所省屬211、「雙一流」建設高校,位居安徽省省會合肥市,安徽大學一直都被外界冠以「最弱211」之一的稱呼,可是,安徽大學真的弱嗎?安徽大學在這一輪的雙一流評選中會落選嗎?小編個人覺得:不會!眾所周知,安徽大學靠211資格順利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開啟了新時代重點大學時代。但是!!!
  • 新一輪「雙一流」評選,江西高校擴容希望有幾何?太渺茫
    尷尬的江西高校!雙一流江西很難再添新成員!在不久前,曾有代表建言希望增加江西「雙一流」建設高校,後來教育部做出了正式回應。回應建議江西省加強對省屬大學特色學科建設的指導和支持,提高對「雙一流」建設戰略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 雙一流高校評估及新一輪名單備受期待,這幾所大學降級風險較大
    自2017年國家首次公布雙一流高校名單以來,雙一流就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以其替代985/211的呼聲很高。從初次的評選結果來看,基本上有這樣一個特徵,就是985高校基本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高校基本都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此外還有一些「雙非」高校被評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被視同為新晉的211大學。近日,在高考錄取接近尾聲之際,也正值雙一流高校中期評估。
  • 西南政法大學能進入新一輪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嗎?能!也應該進了
    西南政法能不能成功進軍雙一流?從個人的感情角度來看,應該進;從整體重慶高校的情況來看,應該進;從今年兩會確定的支持西部高等教育發展來看,應該進;從依法治國的角度來看,也應該進。首先,我們要認識清楚,雙一流計劃其實是包括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一流大學,目前42所一流大學是雙一流計劃中的核心組成;第二部分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注意,這裡所說的西南政法大學進雙一流,是進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那麼西南政法大學進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實力是否具備?
  • 新增雙一流高校,為何受吐槽,可信度不高?與傑青評選結果相似?
    雙一流高校自從2017年實施以來,目前即將到了第二期的評選,因為這個名單是動態的,所以有很多小夥伴認為,很多211可能一會在新一輪進入評委的視線之類,但看到這個雙一流的名單,大家的吐槽頗多,可信度不高?不過有小夥伴說,靠譜度很高,從新近公布的傑青評選結果很相似,到底這個單子可信度高嗎?
  • 「雙一流」高校新名單出了?東北兩所高校成潛力股,河北考生哭了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2956所中國普通高校內,有39所985建設高校,112所211建設高校,一直以來985、211都是我國最高等級學府的代名詞,但是自2015年提出雙一流概念後,中國高校就分為雙一流和雙非了。」什麼是「雙一流」高校?
  • 雙一流大學的難兄難弟,在新一輪雙一流大學評選中誰能晉級?
    因為雙一流大學的建設原則是穩中求進,繼承創新,改革發展,堅持競爭開放、動態調整,打破身份固化,強化績效激勵,又要強調改革引領、深化綜合改革,切實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提高質量。因此在新一輪雙一流大學評選時會出現有進有出,那麼對於雙一流大學的排位靠後的難兄難弟,誰可能晉級?又有誰可能降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