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建設高校中作為中國高校的領軍群體,歷來備受關注。與985、211工程相比,雙一流高校打破了「終身制」,實行五年一個周期的動態調整建設原則。尤其今年正值新一輪評估的關鍵時期,各種傳言和小道消息更是甚囂塵上。最近網上有一份雙一流大學的新名單鬧得沸沸揚揚,那麼這個名單有多大的可信度,我們來做些分析:
首輪雙一流高校評選活動中,最大的失意者莫過於東北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它們是僅有的三所由「985工程」降入一流大學B類的高校,尤其是湖大和東北大學。不過在過去的五年間,東大和湖大勵精圖治,在各方面辦學指標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近年來國家獎勵更是碩果纍纍,重歸頂尖高校方陣的呼聲和希望極高。因此出現在這份榜單中倒是合情合理。
中科院大學作為中科院直屬的本科院校,自建立之初就定位極高。中科院大學由於雲集了中科院的優秀教育和科研資源,論實力來說入選A類也是實至名歸。唯一的一個問題是作為中科院直屬高校,中科大已經佔據了一個名額。中科院大學這種中科院資源打包的大學入選是否合適,這應該是唯一的一個問題。出現在這份名單中也算有理有據。
在第一輪雙一流高校評選中,重慶有兩所高校入選。重慶大學入選一流大學A類,西南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不過在這份名單中,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位置顛倒,可信度則非常令人質疑。
2017年公布雙一流高校名單中,重大也是36所A類一流高校之一。但重大在A類一流高校之中,實際處境卻略顯尷尬。雖然重大並沒有像湖大一樣,在評比中跌出A類高校。重慶大學三個雙一流學科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和土木工程,全部為都是重慶大學自行確定的,不符合一流學科的標準。加之近年學校各項辦學指標發展也不盡如人意,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被限期整改,因此重慶大學落選A類的傳言漫天飛舞。
不過儘管如此,重慶大學實力也是遠勝於西南大學。西南大學作為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新組建不久的學校,各項辦學指標並不突出。因此西南大學越級升入A類高校純屬無稽之談。重慶市作為西南地區直轄市,沒有一流大學似乎說不過去,因此重慶大學暫時地位還是穩固的,但是確實需要加把力啦!
在這份名單中,中國海洋大學和華東師大由A級降入B級,這個完全是一廂情願。中國海洋大學作為中國海洋學科的唯一國字號大學,海洋學科特色明顯,學科實力強勁,代表了中國海洋學科的最高水準。近年來學校發展順風順水,各項辦學指標發展的不錯,因此學校將為b類完全沒可能。
華東師範大學作為我國華東地區師範類院校的領頭羊,僅次於北京師範大學。學校地處經濟發達的上海,辦學經費充裕,辦學實力突出。近年來,學校的各項辦學指標發展突出,入選A類穩穩的。不存在降級的可能性。
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方面,網曝名單可謂變化很大。其中,新增了湘潭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燕山大學、深圳大學、山西大學等11所「四非」高校。其中燕山大學,湘潭大學,山西大學等地方院校,近年來發展迅猛,斬獲了國際自然二等獎等高端獎項。根據五年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以上、技術發明一等獎或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及以上所依託的高校學科擁有一票上位的特權,這些高校上位極有可能。
此外,部屬院校長安大學、東華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在內的8所院校。則落選了新一輪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這其中,長安大學問題尤為突出,學校近年來各項辦學指標進展不大,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數量屢屢落後於眾多地方院校,學科評估更是慘不忍睹,因此落選倒是可信度很高。隨著這符合「雙一流」能上能下的動態調整的原則,但東華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的「下車」,還是難以讓人接受,畢竟這些高校都有在高校圈的王牌優勢學科。
建設雙一流高校,學校發展重在質量和特色。高校要堅持學科有選擇性的發展,建設好辦學特色相匹配的學科專業群。學校要支持傳統優勢學科做大做強,也要大力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特別是建設好一批能夠支撐國家急需、產業轉型和區域發展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
對於網上曝光的這份名單,個人認為可信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