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原名孛兒只斤·鐵木真,他是一個有著偉大抱負的政治家,他帶領著強大的蒙古鐵騎東徵西戰,一步步統一了蒙古草原,統一了中國,徵服了世界,他開拓了中國疆域上前所未有的面積。可惜了這樣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出師未捷身先死,死在了徵伐西夏的路途中,後被秘密安葬。他是怎麼離開人世間的呢,由於疑點重重,後人對於他的死因有著眾多的猜測。
他的死因第一種說法是正史給出的「墜馬說「,來源於《元朝秘史》中記載道:「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徵唐兀。重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徵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並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
意思就是說:公元1226年的秋天,成吉思汗帶著夫人也遂去徵伐西夏國。在徵伐西夏國的路程中,成吉思汗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圍獵。但沒有想到他騎的一匹紅沙馬,由於受到野馬的驚嚇,讓毫無防備的成吉思汗突然墜馬受傷了,當夜就發起了高燒。
隨行的將領們都很驚慌,認為成吉思汗的身體比較重要,所以有人建議,退兵撤銷攻打西夏,先讓成吉思汗回去養傷,好了之後再回來徵伐西夏。可是成吉思汗不甘心就這樣回去,也害怕被西夏人恥笑,繼續前行攻打西夏國。到了後來,成吉思汗的病越發嚴重,在公元1227年病逝,享年66歲。
第二種說法是「中毒說」,來源於《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是一位義大利旅行家、商人,據說他17歲時和叔叔一起前往中國,歷時四年時間,於公元1275年到達元朝首都,與當時當政的忽必烈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馬可·波羅在中國遊歷了17年,訪問了中國眾多的城市,後來回到威尼斯之後,由於被俘虜在監獄中口述中的旅行經歷,被被人寫出了《馬可·波羅遊記》。
根據這本遊記的記載,成吉思汗的死因是:在攻打西夏國的過程中,在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時,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士兵射來的毒箭。由於箭上有毒以至攻心,傷勢過重,一病不起,最後死了。
由於馬可·波羅遊記中敢於中國的描述存在不少的漏洞和錯誤的記載,導致了中西方的史學界對於他是否真的到達過中國存有一定的爭議。那麼,他給出成吉思汗死因的也就也就存有爭議了,就需要史學家進一步的去考證了。
在民間其實也有關於成吉思汗「中毒」而死的說法,不過這是另外的一個版本,不是中了西夏士兵的箭毒,而是被俘虜的西夏王妃下了毒致死。相傳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過程中,俘虜非常漂亮的西夏王妃,把她進獻給了成吉思汗。可是這位西夏王妃是個比較剛烈的女子,她不忍受辱,於是便趁著侍寢之機下毒毒死了成吉思汗,最後她也跳河自殺。
第三種說法是「雷擊說」,來源於曾經出使蒙古的使節葡萄牙人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的文章中透露,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擊身亡的。但是這種說法比較模糊,準確度不高。
根據《黑韃事略》中的記載:「在那裡確有兇猛的雷擊和閃電,致使很多人死亡」。正因為這樣,「韃人每聞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狀」。在那時夏天有好多人經常被雷電擊中,導致受傷或死亡。而蒙古人很害怕雷電,每次遇到打雷,都要抱頭在地躲避。所以約翰·普蘭諾·加賓尼認為成吉思汗是被雷擊中而死的。
他到達中國的時間是公元1245年—公元1247年,距離成吉思汗死亡只有18年,比史書中記載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的時間早了早30年。他在回去了還寫了關於《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的出使報告。相對比馬可·波羅的「中毒說」,他給出的說法似乎可靠高一點,畢竟馬可·波羅真的來沒來過中國也是不確定的。
第四種說法是「被刺殺說」,來源於《蒙古源流》,此書寫於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到了一百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落的親王成袞扎布將這本書的手抄本作為禮物進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令人將其譯為滿、漢兩種文字,並題書名《欽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庫全書》。
刺殺成吉思汗的人就是上面下毒說中提到的被俘虜的西夏王妃,是是上面提到的西夏王妃,它趁侍寢之機,一刀刺死了成吉思汗。「被刺殺」這一說法,似乎是可信度也是比較高。
成吉思汗去世了這麼多年了,人死不能復生,也只能順應時代的發展。不過他給後世做出的貢獻是不可能抹殺的,至於他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只能讓史學家們進一步的去挖掘了,希望有一天可以水落石出,不再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