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法學紀事】

2021-02-19 中國法學雜誌社
⊙中國商業法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長春舉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行政法案例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在杭州舉辦⊙中國農業農村法治研究會2020年會暨「鄉村治理現代化與農業農村法治新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擔保部分的解釋(徵求意見稿)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國際刑法中的跨國有組織犯罪問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第二屆「廈門大學立法法理學論壇」暨「社會治理與軟法」2020年學術年會在廈門舉辦

中國商業法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長春舉行

11月28日,由中國商業法研究會主辦,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吉林省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承辦的中國商業法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長春舉行。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李如林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韓國成均館大學、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吉林省高級人民檢察院、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吉林衡豐律師事務所等40餘所高校、司法機關、律師事務所的民商法專家學者及法律實務工作者參會。此次會議以「優化營商環境、東北振興與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法治建設」為主題。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王湧、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峰等6位專家學者依次進行了主題演講。與會專家學者就「優化營商環境與政府定位」「優化營商環境與商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評估」「企業家精神」「經濟法的完善與實踐」「新技術與法律變化」等6個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內容來源:中國商業法研究會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行政法案例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在杭州舉辦

12月5日,由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行政法案例專業委員會主辦、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承辦的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行政法案例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在杭州舉辦。來自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3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會上,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中方聯席院長劉飛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成協中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金自寧研究員、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章劍生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別以「我國成文法體系下判例法的意義」「論保護規範理論中的『規範』——以聯立公司案為分析對象」 「作為證據的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基於36起環境司法案例的考察」 「公民姓氏創製權的行政法限制——『北雁雲依』訴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區分局燕山派出所公安行政登記案評析」等為題作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判例與規範形成」「原告資格的判例發展」 「群案研究」「個案評析」4個單元進行探討。

內容來源:法學學術前沿

中國農業農村法治研究會2020年會暨「鄉村治理現代化與農業農村法治新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

12月5日,中國農業農村法治研究會2020年會暨「鄉村治理現代化與農業農村法治新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來自中央國家機關、高等院校、企業、律師事務所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共130餘人參會。會上,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呂忠梅就民法典的綠色規則作專題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就鄉村治理體系與農業農村法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問題、民法典時代的農業農村問題及疫情背景下農業安全法律制度4個專題進行研討。

內容來源:法之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擔保部分的解釋(徵求意見稿)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11月22日,由清華大學法學院不動產法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市東衛律師事務所協辦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擔保部分的解釋(徵求意見稿)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教授等嘉賓在開幕式上致辭。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最高人民法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海澱區人民法院等機關,以及來自法律出版社、中國房地產協會、北京市東衛律師事務所、中國民生銀行、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寧波銀行北京分行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及實務界人士共30餘人參會。會上,與會嘉賓圍繞「一般規定」「保證合同」「擔保合同與擔保物權的效力、不動產抵押」「動產與權利擔保、其他擔保方式」4個單元議題,就《徵求意見稿》的適用範圍、非營利性法人提供擔保的效力、公司擔保、借新還舊、撤訴是否影響保證期間、共同保證、保證期間的主動審查、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擔保權人的受償順位、不動產擔保與不動產登記的銜接、抵押預告登記、動產與權利擔保、所有權保留、正常經營買受人制度、融資租賃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內容來源:中國破產法論壇

「國際刑法中的跨國有組織犯罪問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12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國際刑法研究中心承辦的「國際刑法中的跨國有組織犯罪問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國際憲法學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莫紀宏研究員,國際刑法學會中國分會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陳澤憲研究員在開幕式上致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等科研院所和實務部門的專家學者參會。此次研討會以「國際刑法中的跨國有組織犯罪問題」為主題。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趙建文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何慶仁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張磊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別以「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若干發展」「有組織犯罪的歸責認定」 「國際合作中的外交承諾問題」等為題作了發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跨國有組織犯罪的基本法律框架」和「跨國有組織犯罪的立法與實踐」2個單元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內容來源:中國法學網官網

第二屆「廈門大學立法法理學論壇」暨「社會治理與軟法」2020年學術年會在廈門舉辦

12月6日,由廈門大學立法研究中心、廈門大學社會治理與軟法研究中心、國家和社會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司法部廈門大學現代公共法律服務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主辦的第二屆「廈門大學立法法理學論壇」暨「社會治理與軟法」2020年學術年會在廈門舉辦。來自浙江大學、四川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湖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煙臺大學等國內20多所國內高校的專家學者、實務界知名律師、法官、博士、碩士研究生等參會。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會上,浙江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葛洪義、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左衛民、大連海事大學的周清華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別以「競爭與服務」「公共法律服務」「國際商事仲裁證據『軟規則』現象解析」等為主題作了發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規範與價值關係的理論研究、立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硬法與軟法的關係、公共法律服務與法律價值等議題進行研討。

內容來源:廈門大學法學院

相關焦點

  • 王紅亮 | 從記注到紀事本末 ——論先秦紀事本末體史書的起源及其意義
    從傳世文獻看,可信的成書於西周時期的《尚書》、《逸周書》、《詩經》中的一些篇章即具有歷史敘事的性質。如《詩經》中的「《崧高》、《韓奕》、《江漢》等篇專詠一事,這跟《尚書》中的《金滕》、《顧命》及《逸周書•世俘解》,都有紀事本末的創意」21。這裡所謂的紀事本末的記載史事的方式,就是我們所謂的歷史敘事。
  • 姬周代商:紀事復原與年代考辨(一)
    此外,《逸周書·周月解》載: 「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夏數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湯,用師於夏,除民之災,順天革命,改正朔,變服殊號,一文一質,示不相沿,以建醜之月為正,易民之視,若天時大變,亦一代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於商,改正異械,以垂三統,至於敬授民時,巡守祭享,猶自夏焉,是謂周月,以紀於政
  • 編寫互動|關於《中國娃紀事》、特約小作者與文稿遴選、稿費發放
    結束了特殊的學期與假期,開啟了新的學期,繼續我們的中國娃紀事。關於《中國娃紀事》《中國娃紀事》由書畫大家周義發教授(國家高級美術師、國家高級書法師,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雙會員,詩人)、旅美地緣政治學家天石先生(在美國生活三十餘年,創作時評數千篇,多見於海內外報章與國內門戶),社會學者、專欄作家、人文行者孫雨果先生(在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各級媒體,以及海外華文媒體發表作品上千篇
  • 何謂紀事本末體?有何代表作?
    古代史書主要有兩大體裁:一是編年體,一是紀傳體。兩種體裁各有其優勢,缺點也很明顯。編年體勝在時間概念很強,但寫人記事很破碎;紀傳體能夠保證寫人記事的完整性,但容易出現內容重複的現象,描述發生在同時期的事件時,又很難體現出其相互之間的關聯性。為了克服這種弊端,到了南宋,另一種體裁「紀事本末體」出現,能夠克服編年、紀傳二體的缺陷而又綜合其優點,形成了獨特的敘述方式。
  • 「記事」與「紀事」「紀實」的用法
    原標題:「記事」與「紀事」「紀實」的用法  ▲ 2014年10月12日2版《開往大山軍營的「健康快車」》文中,副標題「總參總醫院專家醫療隊為偏遠艱苦地區部隊官兵服務記事」。   ▲ 2014年11月9日5版《徜徉鐵紀旅 清風拂面來》文中,副標題「蘭州軍區某摩步旅抓好廉政文化建設記事」。
  • 評彈《梁家河紀事》「特別」演出 80後90後齊點讚
    排練現場 攝影唐風立  評彈《梁家河紀事》以中央黨校出版社《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為主要素材,2018年2月底和5月初,主創人員和演職團隊先後兩次赴陝北梁家河下生活採風,積累素材,通過《黃土謠》《過四關》《
  • 「網信文化」歷代紀事本末合編
    【《歷代紀事本末合編》書影】紀事本末體之所以能成為一種獨立的史書體裁,得益於其「一書備諸事之本末」的特徵。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自序》中說:「《通鑑紀事本末》者,創自建安袁樞,而北海馮琦繼之。其法以事類相比附,使讀者審理亂之大趨,跡政治之得失。
  • 辛亥革命時期的新聞漫畫與紀事畫
    不過,清末民初時期還沒有正式使用「漫畫」這一名稱,這類畫被稱為「諷刺畫」、「寓意畫」、「時畫」、「諧畫」、「笑畫」或「滑稽畫」等等,主要刊載於報紙和畫刊。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當時攝影技術還未普遍應用於新聞報導,報紙和畫刊上還有一種「紀事畫」,這種畫形象生動地勾勒描繪時事,起到了圖片報導的作用。
  • 讀《左傳紀事本末》
    這紀事本末我是陸續在看的,近讀的是清代高士奇的《左傳紀事本末》。
  • 徐泓:《明史紀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編纂水平
    《國榷》一書,也是《明史紀事本末》依據的主要史料。據溫睿臨說,谷應泰除購得《石匱書》外,「復得(談)遷《國榷》」;若以《國榷》與《開國規模》的文字相比對,相似部份也不少。在《明史紀事本末》各篇中,參考《國榷》的痕跡相當常見。如《明史紀事本末·鄭芝龍受撫》,據邱炫煜的校讀,其文字與《國榷》中的相關紀載之文字近似。
  • 辛亥革命時期的新聞漫畫與紀事畫(圖)
    不過,清末民初時期還沒有正式使用「漫畫」這一名稱,這類畫被稱為「諷刺畫」、「寓意畫」、「時畫」、「諧畫」、「笑畫」或「滑稽畫」等等,主要刊載於報紙和畫刊。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當時攝影技術還未普遍應用於新聞報導,報紙和畫刊上還有一種「紀事畫」,這種畫形象生動地勾勒描繪時事,起到了圖片報導的作用。
  • 雲集扶貧案例入選《扶貧紀事——2020杭商故事特輯》一書
    近日,由杭州市工商聯與每日商報社共同編撰的《扶貧紀事
  • 通鑑紀事本末(註譯本)全42卷 —— 治道盡在,鑑往知來
    以南宋史學家袁樞的歷史巨著《通鑑紀事本末》為藍本的大型古籍名著今注今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採用編年體,「或一事而隔越數卷,首尾難稽」,讀者閱之不易。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材料全部來自《資治通鑑》。他將《資治通鑑》中依時間而散在諸卷的事件經過加以整合,一事一題、首尾完整、簡明扼要,創立了一種新的史書體裁——紀事本末體,問世以來深得歷代學者推崇。
  • 大事記紀事本末體應用芻議 ———以 《中國文物志·大事記》編纂為例
    「見事之先後」,即諸事編排可見先後之關係; 「具事之首尾」,即一事之記其本末。章學誠說紀事本末體 「真 《尚書》之遺也」,所指正是這點。紀事本末體作為正式的記事體裁,學界普遍認為始於南宋袁樞 《通鑑紀事本末》: 取《資治通鑑》所記之事,分門別目,分類編排,每事類自為一題,以時為序詳述始末,紀事本末由此成體。
  • 從《夾邊溝記事》到《甘南紀事》:我不願再描述苦難
    本報記者 溫文錦憑藉《甘南紀事》,楊顯惠獲得華語文學傳媒獎小說大獎。《甘南紀事》共16萬字,比之前的《夾邊溝記事》、《定西孤兒院紀事》薄了不少。寫完《甘南紀事》上半部,楊顯惠回到蘭州休息,決定今年冬天將下半部完成。此前的作品《夾邊溝記事》直指上世紀60年代的大饑荒,通過近20個故事,揭開一段塵封50年的歷史。近3000名「右派分子」在夾邊溝勞改農場,經歷三年饑荒,最後活下來的只有600人。命運三部曲的另一部《定西孤兒院紀事》亦重述三年饑荒的故事。災難的三年過去,當時定西緊急成立孤兒院,收留了五六百個孤兒。
  • [紀事]櫻花時節(下)
    [紀事]櫻花時節(下)  進入[紀事]>>     CCTV.com消息(紀事6月3日播出):點擊觀看視頻〉〉〉    紀念館裡有一處繪畫作品展覽區域。這是一些根據戰爭親歷者的講述而做的繪畫,創價學會的青年會員們逐一採訪當事人並繪製了這些圖畫,在衝繩展覽了十年之後,這些繪畫曾被匯集成書,送給衝繩的小學、中學和有關人士。這些圖畫,在向每一位參觀者展示著二戰時期發生在衝繩島的觸目驚心的故事。
  • 給後人的「備忘錄」——《瘟疫年紀事》譯後記
    笛福的瘟疫倫敦 ——《瘟疫年紀事》譯後記 文 / 許志強 一 1664年歲末,倫敦爆發了瘟疫。
  • 孫犁《白洋澱紀事》中的中國文化精神
    但是有一部作品例外,這就是孫犁的短篇小說集《白洋澱紀事》。孫犁是我國現代著名小說家,籍貫河北衡水,「孫犁」是1938年抗戰開始後作者使用的筆名。1944年,孫犁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先後發表《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風格被稱為「詩化小說」,在解放區、國統區、香港等地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得到了毛澤東、茅盾等人的肯定。
  • 【城市紀事】羊皮筏子客
    【城市紀事】羊皮筏子客 時間進入新歲月 羊皮筏子客歇著 黃河文化遺存物 非遺傳承也有說 保存這一非遺傳
  •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
    根據工作需要並經有關部門批准,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擬以勞務派遣方式招聘4名工作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布如下:    一、招聘崗位    1、從事法學資料收集處理和新聞報導工作的人員1名;    2、從事科研管理輔助工作的人員2名;    3、從事《中國應用法學》期刊編輯部編務、發行工作的人員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