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禮讚鍾院士|劉蘭芳:我是鍾南山的粉絲
事前,他曾嚴厲警告老百姓,「千萬不能去武漢,危險!」 可剛一轉身,他卻奮不顧身,去了武漢!到了那裡,他顧不上吃飯,顧不上睡覺,爭分奪秒,日夜奮戰……
依然是抑揚頓挫的評書節奏,還是那個大眾耳熟能詳的聲音。日前,當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襲,76歲的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曲協名譽主席劉蘭芳密切關注疫情的同時,更是心繫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解放軍官兵、工程基建人員以及眾多無名英雄,第一時間與王印權、望鈞合作,完成抗疫評書《鍾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感人事跡為榜樣,用評書記錄時代、禮讚英雄,為國家和人民、為無數盡職守責的「鍾南山」們,凝心聚力、鼓勁加油,向社會積極傳遞著正能量。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牽扯著億萬人民的心。」劉蘭芳說,在疫情發生後自己心裡非常著急,看到黨和國家迅速統攬全局,在戰「疫」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湧現出鍾南山院士等眾多冒著生命危險、深入一線的榜樣,「太了不起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是人民心中的一座豐碑,值得我們文藝工作者謳歌。」
彭華競《為鍾南山院士造像 獻給最美中國人》
曲藝,向來被譽為文藝界的「輕騎兵」,多年來以接地氣、短平快等特色,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劉蘭芳從藝60餘年,從1959年考入遼寧鞍山曲藝團,到1979年演播評書《嶽飛傳》火遍神州大地,再到曲藝界前輩寄語她「嶽飛愛國,陳毅忠黨。說好兩傳,此生不罔」的高度評價,直至近年來她連續6屆參加「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始終是她的評書藝術一以貫之的主題、風格和追求。「疫情面前有大愛,病毒無情人有情!」 劉蘭芳說,「鍾南山」這個名字在她心中重如泰山,從17年前抗擊「非典」到如今以84歲高齡臨危不懼,依然衝鋒冒險,深受感動,「體現出一種大愛精神,這是民族精神、是民族魂。我是他的粉絲,這樣做,對廣大人民群眾也是一種激勵,大家需要精神鼓舞,看到陽光。」
事實上,劉蘭芳也曾經歷血與火的洗禮。1986年1月,年僅42歲的她率領一支小分隊赴廣西、雲南前線慰問演出,為戰士們表演評書、相聲、快板等曲藝節目。特別是由她表演的評書《嶽飛傳》中《還我河山》一節,滿溢英雄氣概,深深地震撼和激勵著前線將士們的心。「劉媽媽好!劉媽媽好!」年輕的戰士們呼聲如雷,一度響遍祖國的南疆大地。
「昨天,我接到一個電話,聽聲音厚重蒼勁,是位老年人。他說,蘭芳同志啊,我們愛聽你說書,像什麼嶽飛呀、陳毅呀、黃旭華,現在,你能不能說說鍾南山哪?我說,能啊,你我想到一塊去了……」在評書《鍾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開頭,劉蘭芳平易近人地娓娓道來,這也正是這些天她的所思所想——面對疫情,以創作表達心聲,用作品溫暖人心,付諸行動鼓舞士氣。
「鍾院士,你太辛苦了,悠著點吧,別累壞了。多多保重,讓我們共同努力,迎接那春暖花開、百鳥爭鳴、光輝燦爛、美好的明天。」評書中,劉蘭芳感情真摯地如此勸慰「鍾院士」。現實中,她自身又何嘗不是這樣?為錄這段評書節目,冒著風險邀請工作人員到家中;連日來,不計報酬給很多家電臺義務錄節目;除了自己身體力行,還不斷號召她的家人和弟子們創作表演曲藝作品《溫暖回家路》《戰瘟神》《眾志成城渡難關》等,為勝利戰「疫」全力以赴。
「文聯、曲協有什麼需要我做的,我都隨時準備著。」劉蘭芳表示。(記者 趙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