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耘:從辯證唯物主義到老鼠哲學、庸俗哲學與唯心主義形上學

2020-12-13 觀察者網

【文/謝耘】

自2012年的暑期,我給當時供職的公司舉辦的項目經理培訓班,做了一次五個小時的講座:「從哲學的角度看管理」後(詳見「從哲學的角度看管理」連載,微信公眾號「慧影Cydow」,2016年4月18日),便幾乎在每一次的講座培訓中會講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容。這並非是源於信仰或意識形態的偏好,實在是因為離開了辯證唯物主義,我就沒有辦法講清楚如何分析複雜問題的本質,以及如何去處理那些複雜問題。辯證唯物主義也是我自己在多年工作中能夠取得一些成績的根本因素之一。

辯證唯物主義曾經是新中國意識形態的最核心部分。記得在描寫大慶石油開發的影片《創業》中,有一個石油工人們夜讀《矛盾論》與《實踐論》的鏡頭。

電影《創業》中石油工人們夜讀《矛盾論》

這個場面在今天看起來可能相當可笑。《矛盾論》與《實踐論》與開採石油有半毛錢的關係嗎?這些年來,雖然學校裡依然在教授辯證唯物主義,但是在社會生活中它顯然已經走向邊緣化了。這也是我不得不越界反覆去講它的一個原因。

辯證唯物主義在主流意識形態中讓出了空間,必然有其它的哲學過來填充。

一、價值觀:老鼠哲學爬到了光天化日之下

我曾經按照現代科學的思路,給價值觀做了一個「可觀察與測量」的定義:「一個人,在他認為的關鍵時刻或重大關頭,對未來做出選擇的時候,所遵循的那些一貫不變的原則,就是一個人的根本或核心價值觀。」(詳見《成長—從校園到職場》第13頁,謝耘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苟且偷生、屈事權貴、投機鑽營的老鼠哲學價值觀,在社會上被公開宣揚的開端或許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當時有一位後來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所謂「異見人士」說過一句非常直白的名言,大意是:中國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沒有完全成為西方的殖民地,中國要想發展起來需要做西方300年的殖民地才行;1988年播出的電視政論片《河殤》則把這種赤裸的直白做了精美的「文化」、「學術」包裝,引來了從上到下眾多人的叫好與吹捧。這些完全無視基本的世界歷史真實的論調,是發自於內心深處的、在強權淫威面前的自我作賤。後來,這種老鼠哲學的價值觀逐步從崇拜西方、熱衷於社會政治的一些「精英」群體漫延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

跪拜權勢、溜須拍馬、假公濟私、偷梁換柱等等做法,被包裝成了「成功學」的秘籍而流行於市。沁透了封建腐朽毒素的血統論被從歷史的垃圾堆裡翻了出來,「X二代」的說法在新世紀開始流行於網絡之上。甚至發展到了堂而皇之地用血統論的觀點信誓旦旦地來「分析」信仰馬列主義的政黨的走向。老鼠哲學的流行讓一些人的價值觀萎靡到了還不如兩千二百年前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長工陳勝與農民吳廣。

網羅關係、尋伺機會、狐假虎威取代了腳踏實地、艱苦努力、自強不息,被推崇為成就人生的關鍵。新中國工業戰線的旗幟鐵人王進喜當年的豪言壯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名言已經是日益飄渺的歷史迴響,把一切不如意都歸咎於外部因素成為了張口即來的堂皇說辭;而「愚公移山」幾乎無人還會提及,因為那實在是「愚不可及」。

在價值觀的顛覆過程中,如《河殤》那樣「挖掘」歷史的「真相」常常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到了新世紀,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也不幸成為了被「挖掘」的對象之一。在本世紀初的中文網絡上,他那句在世界上流傳了近百年、鼓舞激勵了無數人去不懈奮鬥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由題為《中國教材為什麼要篡改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的名言?》的一篇無從考證作者與出處的網文,「挖掘」出了「新的驚人真相」。

該網文寫道:「首先,我要嚴重抗議教育部屢次篡改愛迪生的那句關於『天才』的名言——我們都以為是『天才那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當然,這句話本身並沒有被偷梁換柱,但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後面那關鍵的一句話:『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沒有後面的這句話,全句的意義就完全改變了。愛迪生當然是個天才,他也是相信天才的(他曾經多次把福特叫做『天才』);他對天才持一種『有條件的承認』的態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愛迪生承認努力,但他歸根結底更重視靈感。而中國的教材上從來只有這第一句,這等於全面否定靈感的意義。」

隨後,愛迪生的名言「還有你不知道的後半句」便成了一個重要「發現」而被眾多的名流與草根一起廣為流傳。

事實上,我與境外的朋友在境外的英文網站上都根本查不到那所謂的後半句話。雖然有多個網友認真考證過這件事情(考證之一見https://www.douban.com/note/134288386/),指出所謂的後半句話是國內有人偽造的,源頭就是上面那篇文章。但是時至今日,如果你在中文網站上搜索愛迪生的原話,你會發現搜索出來的結果,絕大多數是告訴你愛迪生這句名言還有類似這樣的後半句,並且聲稱是中國人故意刪去了這後半句,歪曲愛迪生的原意以達到別的目的。

而事實是,那偽造的後半句話才歪曲了愛迪生的原意,散布著一種扭曲的價值觀,而且影響頗廣。

「真相」顛覆價值觀:

網友「貢臨淵」針對強加於愛迪生的那個謊言畫了一個暴漫

老鼠哲學鼠目寸光的價值觀看到的自然是一個老鼠的世界,價值觀的改變必然導致世界觀的不同。

二、世界觀:庸俗哲學成為尖銳對立思潮的共同基礎

當上個世紀70年代西方逐步接受了新中國後,改革開放使得大批精英有機會跨出國門親眼目睹西方世界。現實強烈的對比引發了內心天平的傾覆。一個不用學雷鋒的世界,怎麼做到如此「和諧」、「美好」的?

很快就有人在西方社會「發現」了「驚人的真相」:當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利益奮鬥時,彼此就會互相制衡。在這種情況下,無需提倡什麼虛無縹緲的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每個人的利益自然就都會得到了最好的滿足,社會隨之便會達到一個均衡和諧美好的狀態。「雷鋒精神」那是完全違背人性的,只會讓社會變得更加虛偽,《紅燈記》中日本鬼子鳩山諄諄教導共產黨員李玉和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才是人類社會顛覆不破的永恆真理。

現代京劇《紅燈記》中鳩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這種庸俗哲學世界觀的指導下,歷史的「真相」,特別是那些曾經的英雄模範偉人們的「真相」不斷地被「發現」,不斷地被「重新解讀」。原來世界上一切人不過都是在追逐自己的利益,區別只在於偽裝技巧的高下,哪有什麼先人後己捨己為人?國家之間也不過是如此。「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哪來的什麼國際主義互相尊重共同發展?能巧取豪奪而不為那是愚蠢,而一切成功都萬萬離不開陰謀詭計。各種陰謀論的「真相」不斷地被炮製出來,一個「真相」被證明荒謬之後,另外一個新版本的「真相」便會出現,不同版本背後不變的是你不知道的陰謀詭計及永恆的利益追求。

在90年代末,一個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朋友曾充滿自信地對我說:「人與人之間無非是互相利用而已。」這種庸俗哲學的世界觀,無非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一個翻版。而從科技到政治幾乎所有領域的不斷商業化,讓工商管理幾乎成為了所有人的必修課。庸俗哲學世界觀也在商業理念的助力下不斷開拓出新的領地。不以利益追求為直接目的行為,成為了被時代唾棄的迂腐,以至於慈善都變成了牟利的遮羞布。其實即使在工商領域裡,有眾多開創性傑出的工作也不是急功近利的產物,而是超越了利益追求的結果(詳見「創新的真相」連載,微信公眾號「慧影Cydow」,2020年3月11日)。人與人之間果真只是互相利用的話,人是否會變得禽獸不如?人類又拿什麼來承載「文明」二字呢?

用利益來解釋一切,把利益當作最高準則,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左、右、西化、傳統等不同尖銳對立思潮世界觀的共同基礎。持有這種世界觀的不同思潮之間的區別只是在於它們看世界時站在了彼此不同的利益角度。這種庸俗哲學的世界觀也成為了近年來民粹思潮興起的一個重要推手,並且與老鼠哲學一樣也是「重新發現歷史」過程中的參照系之一。在這個參照系下,有人將舉世公認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領袖毛澤東「重新解讀」成為了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被民粹思潮歪曲成了自己的一面旗幟。

隨著1976年偉人的離去,對於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那一代領導人到底靠什麼挽救了中華民族,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奇蹟,不斷有了「新的解讀」。這些「新的解讀」幾乎都是庸俗哲學利益至上準則與陰謀詭計邏輯的產物。

庸俗到了低俗的「解讀」,是把毛澤東,進而把當時的中國共產黨,解讀為搞陰謀詭計、玩弄權術的高手,為了個人的私慾靠此竊取了江山;斯文一點的「認知」則以西方、特別是美國為參照,說那不過是兩黨之爭,共產黨贏了那一輪而已。言外之意,國共兩黨恰如美國的「象」與「驢」,彼此彼此半斤八兩誰也不比誰更高尚。至於共產黨如何贏了那一輪,則是因為它聰明地迎合了當時大眾的訴求,「得民心者的天下」嘛,與現在西方政治遊戲中各政黨為了獲取執政權力而巧舌如簧地取悅於選民並無二致。

歷史的真實,會不斷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時代變換所消磨,以至於有一天面目全非而走完一個輪迴。

《環球時報》在2011年12月8日刊登了學者摩羅的一篇文章,題為《中國知識分子不能脫離底層》。在文章中摩羅寫道:「魯迅對於阿Q想擁有一張寧式床的願望,是那樣的鄙夷,予以激烈的嘲諷……費孝通從沒責備過阿Q想要一張寧式床的願望。相反,他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幫助阿Q擁有一張寧式床;而毛澤東是將所有的阿Q組織起來,讓他們擁有比寧式床更多的東西。」這段話極為形象地揭示了當年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本質。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那一代共產黨人,不是因為迎合了民眾、利用了民眾而奪取了政權。他們是喚醒了民眾,團結了民眾,提升了民眾,用馬列主義武裝了民眾。因此,他們才能從弱小不斷地走向強大,創造了持續至今的人類歷史上驚人的奇蹟。這遠不是利益驅動機制可以解釋、更不是利益驅動機制可以做到的。

這種用馬列主義對民眾的武裝與提升集中表現在了人民軍隊的身上。這支以舊軍隊與中國底層農民為基礎的隊伍,在共產黨的教育、改造與帶領下,成為了人類歷史上幾乎絕無僅有的一支異常堅定地以道義為旗幟的人民子弟兵。當年,這支隊伍擁有堅定的信仰,它最基層的成員都清楚在為什麼而戰。那不是兄弟情誼,不是家族恩仇,不是個人功名,而是人間正義;在堅定的信仰下它形成了迥異於舊軍隊的全新面貌與作風:官兵平等,軍事民主,優待俘虜,秋毫無犯,眾志成城,勇往直前。在幾十年的徵戰中,它不僅用劣勢裝備在軍事上抗擊了最殘暴與強大的敵人,更以對道義毫不動搖的堅守在精神信仰上壓倒甚至徵服了他們。

被俘後加入八路軍的小林覺澄在2015年「9.3」閱兵的觀禮臺上

1952年志願軍在朝鮮舉辦了戰俘營奧運會

當今天,無數人在網絡上叫嚷人民軍隊要有「血性」時,那不過是在用從好萊塢那裡學到的庸俗哲學的世界觀,去曲解人民軍隊為正義而戰的光榮而輝煌的歷程。更有許多編劇導演,用自己陰暗的價值觀與庸俗的世界觀,讓一些稱兄道弟的幫派、粗俗魯莽的團夥、狹隘蒙昧的散勇,披上了人民軍隊的服飾,加上胡編濫造的情節炮製出大量的「藝術作品」,如《集結號》與《金剛川》,假人民軍隊的名義兜售私貨。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一位在某高校工作的長者曾經給我講述過其入黨的經歷。她來自一個舊中國的底層家庭,共產黨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她一家的命運,所以她對共產黨感恩戴德。她在遼寧某大學讀書期間積極要求入黨。在她申請入黨的過程中,她所在的黨支部反覆幫助她提高認識,告訴她共產黨不是建立在個人恩仇、利益交換基礎上的幫派,而是由為了惠及天下的崇高理想走到一起來的人構成的先鋒隊;組織要求她要超越狹隘的個人報恩思想,建立起堅定的革命理想與信念。直到清晰地理解並接受了這一切後,她才得以成為了這個組織的一員。

這就是50年代初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的時候,一個高校基層黨支部的思想境界與精神面貌。

新中國的締造者們曾經的努力,不僅僅來源於馬列主義信仰,也與中華文明的核心一脈相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高擎我們這個文明之火的領路人們始終不變的擔當。

經濟是社會的基礎與核心,利益訴求的滿足,當然是一個社會要實現的主要核心的功能。但是,如果社會成員滿眼只有利益,它與動物世界還有本質性的差異嗎?這樣的社會又將走向何方?

西方現代政治體系就是建立在庸俗哲學以利益為最高原則的基礎之上。每一次大選,候選人都使出渾身的解數去迎合最多選民的利益訴求。這成為了西方最引以為自豪的「普世價值」。但是進入到新世紀後,西方有識之士已經痛感這種做法給西方社會帶來的深層危機。

在2017年的夏天,我應邀作為主講嘉賓之一參加了一個東西方經濟文化高端論壇。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與法國前總統薩科齊也到會發言參與討論。

在他們兩個人的發言中,都明確地談到了西方大選制度給西方帶來的深層危機。這種危機便是因為一味迎合民眾的口味,西方的政治家無暇也無力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制定規劃採取行動。薩科齊以法國人特有的坦率在講話中多次直言:「我們已經到了必須反思西方民主制度的時候了。」川普在美國的當選與其任期四年內的所作所為,以及在2020年美國大選還沒有正式宣布最後結果,川普一再聲稱是自己贏得了大選的時候,西方主要國家的首腦就紛紛祝賀拜登當選,英國首相甚至在議會上已經稱川普為「前總統」,無不是在給這種西方政治體制危機寫下生動的註解。

回望歷史,中華文明五千年始終以道義而非利益為自己的立足之本。「中華文明語境中的道義,是超越個人與種族等,而在人類文明本質意義上的真理與正義。道義,是中華文明千年不變的信仰;道義,是中華文明滄海桑田歷程中即使陷入絕地也絕不放棄的至上準則。我們用道義駕馭利益,我們用道義統領計謀,我們用道義感化天下,我們用道義校準航向。中華民族每一次的繁榮富強,皆與『神明』無關,都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勞作,而非藉助對外的殖民掠奪,因為那與道義不容(詳見『走向世界的中國:從任人宰割到重塑世界』,微信公眾號『慧影Cydow』2019年9月24日)」。

失去了道義的約束與牽引,「文明」必然滑入野蠻的深淵。在當代社會生活中,老鼠哲學的價值觀在利益至上加陰謀詭計的庸俗哲學世界觀的「加持」下,其終極產物就是那些「金融碩鼠」,他們用基於龐氏騙局設計出花樣繁多的「金融創新」去巧取豪奪,進而去實現控制社會的目標。

立足於利益之上的庸俗哲學採用的自然是與其相容的認識論與方法論。

三、認識論與方法論:唯心主義形上學大行其道

在2001年我進入企業管理高層後不久就聽到同事們講,一個企業成功的前三位要素是「一命二運三風水」,沒有我們以前認為很關鍵的團結奮鬥等等。這個說法當年好像是由臺灣的「精英朋友們」傳授給大陸同仁的。剛聽到這個說法時我以為大家就是開玩笑說說而已,畢竟我們都是受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長大的。後來發現這些曾經在共和國大地上消失了的唯心迷信持續地蔓延開來。不僅傳統的迷信被抬出來打扮一新,新的迷信也不斷被創造出來,甚至還有海外「原裝進口貨」。在許多高層建築中,不僅以「四」結尾的樓層不見了,十三層也消失了。開始這種做法主要發生在南方,如今在共和國的首都這個政治中心,這種因迷信忌諱而有意的缺失樓層現象也並不罕見。

曾經,中國腐朽的「精英」與權貴階層用兩千多年前的「大儒」董仲舒的「天不變,道亦不變」來愚弄底層百姓,要他們識相認命,不要去徒勞地改變這個世界的現存秩序。當年的共產黨則告訴勞工們,「工」與「人」疊在一起就是「天」,我們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衝破牢籠。一時間悲壯的國際歌聲響徹中國大地,「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隨著國家的富強,當辯證唯物主義激發的改天換地的豪邁漸漸淹沒在了燈紅酒綠的愜意之中後,唯心主義形上學從冬眠中甦醒。荒謬無稽的迷信僅僅是其低俗的表現形態,其所擁有的認識論與方法論不斷在各個領域內生根開花。

  • 主觀意願成為了行動的準則。沒有什麼事情是用權力做不到的,如果有就搬更大的權力;沒有什麼事情是用金錢做不到的,如果有就砸更多的金錢。如果權力擁有了金錢,金錢攫取了權力,那就更加所向無敵,你就成為了世俗界的上帝。這似乎成為了很多「精英」內心的信念。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被當成了可以任由權力與金錢扭曲、蹂躪與驅使的奴僕。掌握了權力與金錢便可以巧舌如簧地蠱惑人心、肆意妄為地踐踏規律。這種唯心主義的認識論進一步助長了庸俗哲學追求的私慾的惡性膨脹。

2019年在上海參加一個人工智慧發展的研討會中午吃飯時,一位政府工作人員聊天時告訴我,他曾經前往參加了上海附近一個巨型企業的老大在其自己的地盤上組織的內部小型社交活動,有幸親眼目睹其本尊。他感慨道:「參加活動的年輕女性,每人領到幾十萬的『紅包』。看那個場面,他就是一個皇帝。」他心中期望的領地,似乎遠不是他自己的那個商業帝國。

  • 主觀想像成為了「認識」這個世界的手段。實踐出真知被主觀臆斷所取代,用個人臆想將有限的事實編織成天花亂墜的故事的做法成為了一種標準的行為模式。人生「成功」的標誌就是只管指手畫腳出「思想」而無需親自動手去勞作;還要親自動手實踐勞作的人,都是初級菜鳥與無能小白——「牛人只動口,土人才動手」。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極端奇葩的「牛人只動口」的事情。那是在2010年左右,我乘飛機出差。上飛機後發現前一排有四五個人彼此是同事,其中一個人被同行者稱為「X總」簇擁而來坐在了我的正前面,頗有點不凡氣派。他看上去不到60歲,看其被下屬前呼後擁的架勢應該是一個不小規模的企業的老總之一。飛機在飛行中提供了午餐。坐過飛機的朋友都知道,飛機上的午餐有一個小麵包,帶有薄薄的塑料包裝袋。服務員把午餐放到該老總面前的小桌上之後,他把帶包裝的小麵包舉了起來,要女服務員幫他撕開包裝。當時我真有點好奇下面是否會有他的下屬來餵他吃飯。

  • 形上學大行其道。唯物辯證法確實不易掌握,因為它不是基於簡單的線性因果關係去看待事物,早就曾被有的人譏諷為「詭辯法」。它需要在真實的環境中,在全面理清影響事物發展的多重因果聯繫的基礎上,分清內部與外部及正面與負面,洞察顯性與隱性,判別主要與次要,把握直接與間接及近期與長遠,還要放眼發展變化,認識多重因果關係之間的互相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客觀事物的變化,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真實的現實與惱人的辯證法

片面、靜止、絕對、僵化的形上學則因簡潔便易可以無師自通。尤其在以拋開客觀規律的自我需求為導向時,就更加需要形上學的助力。因為唯物辯證法只與客觀規律相匹配,不以主觀自我滿足為目標。

在網絡快餐文化的推動下,在博取眼球吸引流量的風潮中,形上學獲得了空前的用武之地。只要跟上潮流,哪怕你只是一知半解甚至牽強附會,都會有人為你喝彩;把有條件的方法,誇張為萬能的解藥,一如「細節決定成敗」;將局部的特徵,演繹成整體的性質,一如將毛澤東「解讀」成了只有強硬、從不退讓的硬漢;將一時的現象宣稱為永恆的存在,一如認定企業巨頭碾壓一切霸業永續;用瑣碎細節的堆砌,掩蓋實質內容的空洞,一如眉毛鬍子一把抓地套用各種方法論「模板」;用個別的成績,粉飾總體的失誤,所謂「一俊遮百醜」;這類做法極有助於產生雷人的效果,吸引足夠的眼球,證明自己的正確,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

在辯證這一點上,中華文明與馬列主義是相通的。「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如果我們不顧整體,如果我們不計長遠,如果我們不求本質,形上學無疑是一把最為合手而鋒利的「寶刀」。

四、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

1974年4月,鄧小平副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次特別會議。他代表新中國在會上發言闡述了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劃分「三個世界 」的理論和中國對外關係的原則。其結束前的一段聲明,在主流意識形態模糊、國家日漸強盛的今天,讀起來頗為發人深省: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遵循毛主席的教導,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鬥爭,這是我們應盡的國際主義義務。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變了顏色,變成一個超級大國,也在世界上稱王稱霸,到處欺負人家,侵略人家,剝削人家,那麼,世界人民就應當給中國戴上一頂社會帝國主義的帽子,就應當揭露它,反對它,並且同中國人民一道,打倒它。」

這段話充分表達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中國奠基者對人間道義的堅守,對社會發展規律的尊重,體現了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無所畏懼的氣概。

世界按照它自有的規律前行,社會意識形態的演變亦是如此。

20世紀前後的中國,多種思潮多種主義都興起湧入中國。仁人志士們都在尋找救國救民之路。馬列主義的勝出,正是中國的歷史與現實作用的必然結果。

「當時的局面,中國的傳統理論已經被徹底打碎了,沒有人信了。所以唯一的出路要從西方找理論。在西方只有馬克思主義在價值觀上和中國的傳統文明是相通的。其它的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等那些主義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都不像,只有馬克思主義在價值體系上,和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傳承是一致的,它也是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不變的根本追求。

我覺得這是毛澤東他們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價值上的原因。

第二個當然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它包含了具有真理性的哲學體系,以及對資本主義的透徹分析等等。這些理論不能說句句話都是真理,但是它所包含的真理性,是遠遠超過西方的其它理論的。即使到了今天,這個結論我認為也依然成立。超越偉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儘管偉人也有自身的局限。

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追求與其真理性,是有內在的必然聯繫的。所以當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最優秀的一批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見「從蘇聯/俄羅斯看中國」,微信公眾號「慧影Cydow」,2017年8月17日)

不是偉人創造了歷史,而是歷史成就了偉人。偉人在歷史提供的舞臺上,以自己的勇氣、智慧與犧牲,因勢利導喚起民眾,推動了歷史的車輪。

今天中國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也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在歷史的大潮中,個人的選擇則是對個體人性的一個根本考驗;而每一個人也都是歷史大潮的一個能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2.3、如何定義思維和存在的關係,關乎到人們社會實踐中的基本問題。2.4、如何定義思維和存在的關係,關乎到如何解決其他哲學問題的基本方向和立場。三、哲學的主要派別1、唯心主義1.1、主觀唯心主義認為:精神,即人的感覺、經驗、意志等,是世界的本源、萬物的創造者、而客觀世界是這個主觀精神的產物。極端形式為「唯我論」。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如果否定辯證唯物主義,則歷史唯物主義根本不可能單獨存在,因為在唯心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基礎上不可能建立歷史唯物主義;反之,如果離開歷史唯物主義,則舊唯物主義不可能上升為辯證唯物主義。因此,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命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完全正確的。它真實地表達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著作中始終堅持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統一,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 「形上學」到底是個什麼學?
    中國普通老百姓口中的「形上學」與其命名起始定義雖然有關聯,但其實相去甚遠。「形上學」作為一個哲學詞彙,算是一個非常有意思、貼切的舶來品翻譯。哲學詞彙的翻譯相對於那些一般國內沒有的物品,如「jeep」翻成吉普的音譯,要麻煩許多。因為哲學本來就是概念、定義、思考的學問,如果詞彙不能精準,很容易導致思緒混亂,所以哲學詞彙的翻譯應該是更注重「信達雅」的一類。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辯證法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世界;而形上學則陷入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回答以上三個問題,得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辯證法、能動的反映論即認識論這三大理論成果,這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即本學科的第二、三、四章)  『提示』「哲學的基本問題」作為全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基礎和中心線索,要求理解掌握。
  • 2014考研政治:哲學唯心主義模擬題
    作者:  課程推薦:新東方考研政治班      21.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來,哲學唯心主義是把認識的某一個特徵、方面
  • 公基每日一學,從哲學概論開始
    從今天開始此號,周一到周五年每日更新一則公基課程,周六一周時政匯總,以供大家學習!!!(直觀、猜測性,eg:形存而神存、五行說)(2)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①機械性;②形上學性;③不徹底性,即自然觀是唯物的,但歷史觀是唯心的。)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哲學排斥形上學,實現哲學主題的轉換
    而我們今天就看一下馬克思的哲學觀點。現如今,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論述,涉及馬克思哲學與「形上學」的關係,馬克思哲學與當代西方哲學包括後現代主義的關係。儘管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各異,取捨不同,但從總體上看,在後現代語境中,馬克思哲學的拒斥「形上學」性、實踐的存在論意義以及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這些被忽略、被抑制乃至被遺忘的部分得以彰顯。
  • 哲學的基本問題之:唯物與唯心
    【正確答案】A【解題思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中的兩大基本派別,劃分這兩大派別的標準是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選項C,辯證法的觀點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整體和永恆發展的過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內部矛盾推動而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形上學的觀點把世界的各種現象看作是孤立、靜止、片面的東西,認為世界是沒有矛盾的,變化只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純外力的結果,區分辯證法和形上學的標準是「是否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C項與題意無關,故不選。
  • 政治知識-哲學裡的易錯知識點對比
    易錯點一: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試題在線:1.(單選)「當我說我寫字的桌子存在時,我的意思是我可以看到並觸摸它,」這句話體現的哲學觀點是:A.主觀唯心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C.辯證唯物主義 D.古代樸素唯物主義1.【答案】A。解析:材料說當我說桌子存在的時候,是因為我看到或者觸摸到它,即桌子的存在是由我說了算。
  • 20考研政治之唯物論之哲學的基本問題和不同流派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根據當時自然科學關於原子是物質最小單位的認識,把物質歸結為原子,代表人物牛頓,認為原子的屬性就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共同屬性。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從無限多樣的物質現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質,從哲學作出了最好概括,指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本質規定。我覺得這個客觀實在性定義非常廣也包括了社會科學領域的如人類社會發展歷程這樣的社會存在。
  • 重思「形上學」:中國哲學的視角
    」與中國哲學傳統中以儒家哲學為代表的「形上學」,可見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西方metaphysics所包括的本體論與宇宙論兩部分涇渭分明,而在中國哲學中,二者則相互貫通。「形上學」,可見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西方metaphysics所包括的本體論與宇宙論兩部分涇渭分明,而在中國哲學中,二者則相互貫通。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趙光武教授學術思想述要
    趙光武教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探索現代科學的哲學問題,知難而進、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學術成果。  一、深化唯物論和辯證法研究  「文革」期間,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可以說是唯心主義泛濫,形上學猖獗。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觀點②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是,把基本粒子的構成、物質結構、物質結構的某種屬性即原子作為世界的本原。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在解釋物質本原問題上具有了科學性和抽象性的特點。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徹底的唯物主義。(2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式: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 中國當代哲學的哲學理解
    大多數學者僅僅在中、西、馬不同的思想資源和語義脈絡中論述自己的哲學理解,而沒有真實地意識到如此的哲學理解是植根於反思者當下的生存狀態、時代問題與學術制度。⑵  「中國哲學」作為學科的存在,是在現代學術體制內依據西方哲學的問題意識和知識架構對中國傳統思想質料的現代重構。中國當代哲學界對「中國哲學」及「中國哲學史」的詮表與反省,最初是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架構下,梳理中國傳統思想中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上學、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思想脈絡。
  • 哲學給蘇聯共產黨幫倒忙
    1939年首版而在1955年第四版的《簡明哲學辭典》仍然堅持大批特批已經被科學實驗證實了的基因學說,不得不令人懷疑《簡明哲學辭典》此書本身的科學性和唯物性。《簡明哲學辭典》仍舊說「神秘的基因」,說基因論是「資產階級反動生物學理論」,「是一種荒謬的理論」,「反動學說」,「把生物學推入唯心主義和形上學的懷抱,捏造出並不存在的基因」。唯物論的最基本點總該承認客觀存在的事實吧。
  • 從必然到自由——哲學的開端·形上學的發端
    關於「量」、「質」、「形式」的思考,奠定了他的思想是「形上學」的發端。關於「宇宙」、「秩序」和「數學」的研究,給日後哲學的重要分支「美學」奠定了基礎。從繼承與發展的角度,他更像是對於赫西俄德「純粹」的「『神』-『秩序』」的繼承,而後他的思想在柏拉圖及「中世紀神學」中得到發展。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研筆記)
    (觀點②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是,把基本粒子的構成、物質結構、物質結構的某種屬性即原子作為世界的本原。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在解釋物質本原問題上具有了科學性和抽象性的特點。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徹底的唯物主義。(2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式: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 把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
    原標題:核心閱讀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是一部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通過重讀,更加明晰我們要堅守馬克思主義的黨性原則、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遵循和應用規律辦事。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3大哲學易錯點對比
    (單選)「當我說我寫字的桌子存在時,我的意思是我可以看到並觸摸它,」這句話體現的哲學觀點是:  A.主觀唯心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 D.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答案  解析:材料說當我說桌子存在的時候,是因為我看到或者觸摸到它,即桌子的存在是由我說了算。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物質是具有客觀實在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這種觀點屬於把人的主觀感覺當成本原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故本題答案選A。  2.
  • 《生活與哲學》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
    第一題講的就是哲學的產生,課本上的兩句,哲學源於生活中的實踐以及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別看這個小小的問題,其實講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區別,認識論中實踐與認識的關係。第二題講得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係,課本上講其實就兩句話,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