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已經結束,情人節已經享受,該收回心來,繼續踏上公考之路了,鑑於今年疫情影響,很多考試推後。尤其是山西各類事業單考試,都在最近扎堆出現,事業單位出現了好好學一次,一直考半年的情況。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機會,爭取一次成「公」。
從今天開始此號,周一到周五年每日更新一則公基課程,周六一周時政匯總,以供大家學習!!!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的根本標準。(思維存在=物質意識,翻譯版本不一樣)
第二方面: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即人的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以及如何認識現實世界的問題。可以將哲學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同一性是指事物之間不可分割聯繫或連接或吸引或滲透)
(一)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對物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不一樣)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直觀、猜測性,eg:形存而神存、五行說)
(2)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①機械性;②形上學性;③不徹底性,即自然觀是唯物的,但歷史觀是唯心的。)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完美的,全面肯定)
(二)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1.主觀唯心主義(自我為中心,eg:存在既被感知)
它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我」的感覺、觀念、意志的產物,沒有「我」就沒有世界。
2.客觀唯心主義(我以外的精神意志,eg:佛祖、上帝)
它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但是這種精神不是某些個人的主觀意識,而是存在於宇宙空間的一種神秘的「客觀精神」。
(1)辯證法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待世界。
(2)形上學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待世界(三三對應,先了解,後期會有專門篇幅介紹)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