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曾經在高考中數學考試得到118分(當時滿分120分)總分全省一百名以內考取南開數學系的學子,最近有朋友問我如何才能學好數學?怎麼樣才能在高考中獲得高分?我便想起了過去自己在高中時期的一些方法,供朋友參考,現在也分享出來。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非常熟悉課本知識,一定要完全掌握好課本知識裡的重要知識點:包括重要命題、概念、公理、定理等等。比如說高中第一冊中的集合問題,一定要搞懂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全稱量詞和存在量詞這幾個關鍵概念。如果沒有搞懂這幾個關鍵點,那麼關於集合的題目就會不清晰,回答起來就會有困難。
第二點,就是要融會貫通。因為我們在每章每節學習得到的知識最後都是有關聯的,那麼我們在熟練掌握了每章每節的關鍵知識點之後,一定要學會串聯在一起。例如我們看到要解幾何題目的兩條直線相互垂直關係的時候,馬上要想到解析幾何裡面的兩條直線的向量的乘積為零;頂點平移到一起時組成直角三角形,這個時候要馬上聯想到勾股定理,夾角的正弦值為1,餘弦值為零。要馬上作出判斷哪種方法解題更快。平常如果有時間的話要多找幾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點,就是要多做題,發現自己的知識薄弱點。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即使掌握了書本知識以及將知識點融會貫通了,可是依然會存在一些題目自己沒有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在每次考試或者刷題之後,在對照正確答案之後,要找到自己的錯題,仔細分析這道題目到底是因為自己的基本知識點沒有理會清楚還是自己沒有將題目中所涉及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亦或是自己粗心大意導致的錯誤?然後安排時間對這些知識點進行特別的補習,搞懂,如果是粗心大意的話要保證自己以後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第四點,要有統一的規劃。如今的高三一般都是開始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了,那麼自己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有個統一的複習計劃,需要看幾遍教材,做多少題目,一定要有統一的安排。我高中的時候每天有記日記的習慣,對於每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的時間均有安排,每天晚上會總結自己當天是否按照了自己的計劃完成了學習任務?如果沒有完成,分析一下原因,然後再安排一下自己下一天的學習計劃,避免不要重蹈覆轍第二天又無法完成計劃。
第五點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在學習一個小時或者四十五分鐘的時候一定要休息一下。因為人腦是需要休息的,否則的話學習效率就會不高。當年每天早上跑步早操是雷打不動的,吃完晚餐絕對會打打桌球,課間休息必定跟同學們一起打鬧打鬧。
實際上由於數學高考不是數學競賽,一般的題目都不會離開數學課本知識點太多,基本上只需掌握基礎知識點的應用,聯合兩到三個知識點就可以解決這些題目。因此不建議高三時將精力過多地放在疑難題目的公關上。
對於高考考試,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保持很好的心態,認為自己一定可以考好。如果自己考不好的話,那麼這個題目就是很難的,別人也不會考好的。這樣的話即使碰到有些難題就不必急躁,產生挫敗心理。
其次要學會解題順序,每個人在考試中不免碰到自己可能一時不會的題目,所以對於暫時不會解的題目要先放棄,先做自己拿手的題目,將可以拿到的分拿到手。
第三一定學會檢查,不要犯自己以前考試和刷題常犯的粗心大意的毛病。比如我當年考完以後一直以為自己可以得滿分的,結果後來對答案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將一個分母不等於零這個非常容易的情形沒有寫到一個大題答案裡面。所以這種錯誤是最不應該犯的,如分母不為零,平方根大於等於零等等這些非常常規的概念絕對不能犯,否則難題都解決了,結果這些容易的卻丟了分。
我的這種做法現在很多學校都已經總結得非常好,都有自己的套路,不過我相信按照我的這個方法去做的話,經過高三一年,數學的學習成績絕對會顯著提高的,並且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耀哥的最大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