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動點軌跡方程的常用五種方法!!!

2021-03-01 高中數學王暉

運用解析幾何中一些常用定義(例如圓錐曲線的定義),可從曲線定義出發直接寫出軌跡方程,或從曲線定義出發建立關係式,從而求出軌跡方程。

例題:已知△ABC的頂點A,B的坐標分別是(-4,0),(4,0),C為動點,且滿足,求點C的軌跡。

解:

備註:

求解完軌跡方程之後,應該確認x,y的範圍是否符合題意,這一驗證過程非常重要。

變式1:已知圓(x+4)2+y2=25的圓心為M1,圓(x-4)2+y2=1的圓心為M2,一動圓與這兩個圓外切,求動圓圓心P的軌跡方程。


變式2:若B(-8,0),C(8,0)為△ABC的兩頂點,AC和AB兩邊上的中線長之和為30,求△ABC的重心軌跡方程

直譯法

如果動點運動的條件就是一些幾何量的等量關係,這些條件簡單明確,易於表述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軌跡方程,這種方法稱之為直譯法。

例題:動點P到兩個定點A(-3,0)和B(3,0)的距離之比等於2,即│PA│: │PB│=2:1,求動點P的軌跡方程。

解:

備註:

除了定義法以外的其他四種求解軌跡方程的解法,需確保這樣一個原則:求哪個動點的軌跡方程,就設那個動點的坐標是(x,y)

變式1:在直角坐標系中,A點坐標為(-3,0)、B點坐標為(3,0),直線AM、BM相交於M,且他們的斜率之積為,求動點M的軌跡方程。


變式2:已知點A(-2,0)、B(3,0),動點P滿足,則求點P的軌跡方程。


相關點法

動點所滿足的條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軌跡的動點P(x,y)卻隨另一動點Q(x',y')的運動而有規律的運動,且動點Q的軌跡為給定或容易求得,則可先將x',y'表示為x,y的式子,再代入Q的軌跡方程,然而整理得P的軌跡方程,稱為相關點法。

例題:已知P是以F1,F2為焦點的雙曲線上的動點,求△F1F2P的重心G的軌跡方程。

解:

變式1:從雙曲線x2-y2=1上一點Q引直線x+y=2的垂線,垂足為N,求線段QN的中點P的軌跡方程。


變式2:已知拋物線y2=x+1,定點A(3,1),B為拋物線上任意一點,點P在線段AB上,且有│BP│: │PA│=1:2,當點B在拋物線上面變動時,求點P的軌跡方程。

幾何法

若所求的軌跡滿足某些幾何性質(如直線垂直,線段垂直平分線,角平分線,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等於斜邊一半等),可以列出幾何等式,再帶入點坐標求出軌跡方程,這種方法被稱為幾何法。

例題:過點P(2,4)做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L1,L2,若L1交x軸於A點,L2交y軸於B點,求線段AB的中點M的軌跡方程。

解:

變式1:過圓O:x2+y2=4外一點A(4,0),作圓的割線,求割線被圓截的的弦BC中點M的軌跡方程。


變式2:已知平面內有兩定點A(-6,0),B(2,0),O為原點,平面內有一動點P,滿足∠APO=∠BPO,求動點P的軌跡方程。


參數法

有時很難直接找出動點的橫、縱坐標之間關係。如果藉助中間量(參數),使x,y之間的關係建立起聯繫,然後再從所求式子中消去參數,便可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方法被稱作參數法。

例題:過原點的直線L和拋物線y=x2-4x+6交於A、B兩點,求線段AB的中點M的軌跡方程。

解:

備註:

以上求解M的軌跡方程也可以用之前介紹過的」點差法「進行求解。


變式:設橢圓方程為,過點M(0,1)的直線L交橢圓與點A、B,O是坐標原點,點P滿足,求動點P的軌跡方程。

相關焦點

  • 軌跡方程的求解方法
    求符合某種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是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其實質就是利用題設中的幾何條件,通過「坐標化」將其轉化為尋求動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之間的關係.在求與圓錐曲線有關的軌跡方程時,要特別重視圓錐曲線的定義在求軌跡方程中的應用,只要動點滿足已知曲線的定義,就可直接得出方程.一般高考的解析幾何題第一問是求軌跡方程,第二問是研究直線和曲線的位置關係,所以很有必要牢固掌握軌跡方程的求法.求軌跡方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
  • 求解動點軌跡方程的的七種解法
    運用解析幾何中一些常用定義(例如圓,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可從曲線定義出發直接寫出軌跡方程,或從曲線定義出發建立關係式,從而求出軌跡方程。如果動點運動的條件就是一些幾何量的等量關係(幾何、三角或者向量表達式等),這些條件簡單明確,易於表述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軌跡方程,這種方法稱之為直接法。
  • 高中數學中求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
    5、平面內到定直線的距離等於某一定值的點的軌跡是與這條直線平行的兩條直線.(二)求軌跡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如果動點運動的條件就是一些幾何量的等量關係,這些條件簡單明了,易於表達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軌跡方程,這種方法稱為直接法.用直接法求動點的軌跡方程一般有建系設點,列式,代換,化簡,證明五個步驟,但最後的證明可以省略.
  • 高中數學求解軌跡方程方法
    【軌跡方程】就是與幾何軌跡對應的代數描述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⒈建立適當的坐標系,設出動點M的坐標;  ⒉寫出點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⒌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參數法和交軌法等。  ⒈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後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⒉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 【美不勝收】求解動點軌跡方程的的七種解法------全方位,無死角!!!
    變式2:若B(-8,0),C(8,0)為△ABC的兩頂點,AC和AB兩邊上的中線長之和為30,求△ABC的重心軌跡方程。如果動點運動的條件就是一些幾何量的等量關係(幾何、三角或者向量表達式等),這些條件簡單明確,易於表述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軌跡方程,這種方法稱之為直接法。
  • 高中數學:求軌跡方程的幾種常用方法
    ,則依照點P在運動中所遵循的條件,可列出等量關係式。的距離相等。則點M的軌跡是以F(4,0)為焦點、的通徑(過焦點且垂直於對稱軸的弦)與拋物線交於A、B兩點,動點C在拋物線上,求△ABC重心P的軌跡方程。分析:拋物線
  • 求軌跡方程的幾種常用方法
    一、直接法由題設所給的動點滿足的幾何條件列出等式,再把坐標代入並化簡,得到所求軌跡方程,這種方法叫做直接法。。(1)當x≤3時,方程變為二、定義法由題設所給的動點滿足的幾何條件,經過化簡變形,可以看出動點滿足二次曲線的定義,進而求軌跡方程,這種方法叫做定義法。例2、已知圓
  • 求軌跡方程的常見方法,6種方法和3個注意事項
    軌跡方程就是目標點的橫縱坐標之間的一個等量關係。二、求軌跡方程的常見方法:由於動點運動規律所給出的條件千差萬別,因此求動點軌跡方程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求軌跡方程的常見方法如下:用直接法求動點軌跡一般有建系,設點,列式,化簡,證明五個步驟,最後的證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與「補」。2.定義法:運用解析幾何中一些常用定義(例如圓錐曲線的定義),可從曲線定義出發直接寫出軌跡方程,或從曲線定義出發建立關係式,從而求出軌跡方程。
  • 求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系統歸納,高考熱點
    待定係數法:如果動點P的運動規律合乎我們已知的某種曲線(如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則可先設出軌跡方程,再根據已知條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數,即可得到軌跡方程,也有人將此方法稱為定義法.2.代入法(相關點法):如果動點P的運動是由另外某一點P'的運動引發的,而該點的運動規律已知,(該點坐標滿足某已知曲線方程),則可以設出P(x,y),用(x,y)表示出相關點P'的坐標,然後把P'的坐標代入已知曲線方程,即可得到動點P的軌跡方程.
  • 軌跡方程
    而對求曲線的方程的一般步驟:建立適當的坐標系,用有序實數對(x,y)表示曲線上任意一點M的坐標;寫出適合條件P的點M的集合P={M|p(M)};用坐標表示條件P(M),列出方程f(x,y)=0;化方程f(x,y)=0為最簡形式;說明以化簡後的議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在曲線上。即說明軌跡方程求解的一般步驟,後來有老師在學生學習中總結出軌跡方程求解的一系列方法。
  • 初三月考,幫助提分的二次函數動點軌跡壓軸題型
    ;交點式通常會結合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y0)、(x2,y0),可以得到對稱軸表達式x=(x1 + x2)/2; 2、多次利用二次函數性質,求動點軌跡無論是月考、半期或期末考試,求動點軌跡都是各大重點中學數學考試中最後一道壓軸題的常見題型。
  • 動點軌跡的常見幾種形式
    它是橢圓嗎,它不是,是要討論的,如果這個4>AB那P的軌跡自然就是個橢圓。如果這個4=AB那P軌跡就是線段AB。如果這個4<AB,那根本不存在這樣的P點。對於高中來說,可能第一種情況更多!以上這兩個就是簡單地告訴大家,根據幾何圖形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到動點的軌跡。
  • 橢圓方程的求解有五法
    求橢圓的方程是橢圓學習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常用的方法有:定義法、待定係數、軌跡法、基本量法、相關點法等等。
  • 解圓的方程,利用圓的基本方法性質,高考考場上胸有成竹
    在我們求解圓的方程解析式時,有兩種基本的方法,第一種是幾何法,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根據圓的幾何形式,直接求出圓心的坐標和圓的半徑,然後進一步可以寫出方程的表達式。第二種方法就是待定係數法,這種方法首先是根據題意,選擇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然後根據條件列出關於a、b、r或D、E、F的方程組,然後解出這些未知數,並代入到標準方程或一般方程式中進一步計算。
  • 立體幾何中的動點軌跡問題
    ,在解析幾何中滿足條件的動點都會有特定的軌跡,動點絕不是亂點,在幾何體中依舊如此。 這種題目做法和平面幾何求軌跡方程類似,因為點在面內(非平面),所求的軌跡一般有四種,即線段型,平面型,二次曲線型,球型,這四種情況沒有過於明顯的界限,知道就好,下列題目中就不再分門別類的去敘述了。
  • 【初中數學】動點軌跡問題+解題技巧+經典例題
    0   課程簡介動點軌跡,是初中的中難題內容,那動點軌跡有什麼規律呢?也許你還想看初中數學回復【旋轉】查看旋轉問題回復【摺疊】查看摺疊問題回復【軌跡】查看動點軌跡問題回復【最值】查看動點最值問題回復【速度】查看動點速度問題回復【數軸】查看數軸動點問題回復【輔助線】查看全等三角形輔助線作法回復【模型】查看全等三角形常見的幾種模型回復【方程與不等式】查看方程與不等式的精講回復【函數】查看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回復【函數與三角形】查看函數與三角形的應用
  • 高中數學:軌跡方程難不難?看完這篇文章就不難!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⒈建立適當的坐標系,設出動點M的坐標;⒉寫出點M的集合;⒊列出方程=0;⒋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⒌檢驗。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參數法和交軌法等。
  • 5種方法輕鬆滿分解答
    高考數學解析幾何共有兩問,第一問基本上都是求軌跡方程的問題。這類題角度靈活,幾何意義豐富,考生往往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而無法順利答題,痛失12分!下面將求解解析幾何軌跡方程的題型和5種求曲線軌跡方程的解題方法歸納如下。
  • 多種方法求解幾何動點專題——直角三角形問題
    知識點剖析關於動點直角三角形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討論三角形中哪個角是最有可能構成直角,然後根據題型,運用不同的方法.如下為總結的四種方法:,分別用未知數的式子表示出一線三直角模型的邊長;2、用邊角邊,即兩邊對應成比例夾角相等,一般是動點構成的直角三角形與已知的直角三角形相似,需要求出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邊長,以及用未知數的式子求出動點直角三角形的邊長,通過對應邊成比例建立等式;3、利用三角比來求解,實際上這個和上面一種情況類似,但是動點構成的直角三角形中,某個銳角的三角比已知,這樣,直接在動點三角形中運用三角比直接可以建立等式
  • 極坐標系中怎麼求動點軌跡方程
    在極坐標系中 ,涉及到軌跡方程時,應該在直角坐標系求方程,然後轉換為極坐標方程,還是直接求極坐標方程呢?先看看下面一道題:求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是先設需要求得點的坐標,然後導出已知點的坐標表示,再將已知點代入已知方程中,整理得到所求點的軌跡方程。第二問求幾何圖形的面積,是用幾何知識分析,簡化求解過程,再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