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的點滴

2020-12-27 一筆三千世界

皓月高掛,清風吹拂著竹林發出唦唦聲,銀色的月光灑落在林間空地一處石臺上。石臺上刻畫著縱橫棋盤,從上面錯落的黑白棋子來看已經殺至殘局。石臺一側,一身穿灰色長袍,頭束黑冠的老者立於皓月之下,望著夜空,面容祥和,眼神精爍,眉宇間透著一股堅毅。石臺另一側,一身著素白墨梅圖案長衫的年輕男子望著老者的背影,若有所思。這老者是荀子,這男子是其學生水寒。

"老師,人為何要學習?" 水寒問道。

"你為何入我門下,過這枯燥生活?" 荀子轉過身道。

"弟子有惑,這亂世為何徵戰不斷,如何才能結束它。" 水寒道。

"心中有惑,尋求答案,這便是學習。"

"你覺得孔子如何?」荀子問道。

"孔夫子如皓月於長夜,黃河於川澤,泰山於群嶺。" 水寒心生敬仰道。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靠的就是學習。人性本惡,若人人由利己之心,肆意揮發欲望,那便天下大亂。故人人要學習仁義禮,限制欲望,給這弱肉強食的世界一縷柔情。" 荀子道。

"老師,學習可有法門?" 水寒問道。

"下棋時你如何選擇落點?「 荀子指著棋盤問道。

"或為解決被吃的困局,或為預備吃子。"

" 知道落點便是法門。」

"這杯茶涼了,可能變為熱茶?」荀子推一推滿滿的茶杯問道。

水寒接過茶杯倒掉茶水,再添熱水。

"暫時放下自我,才能客觀對待所學,虛心便是法門。" 荀子接過茶杯微笑道,

" 你的故鄉離這遠嗎?"

"老師,故鄉離這有千裡。"

" 乘坐一匹馬的車,或者兩匹馬的車,可都能到你故鄉。"

"能到,時間快慢而已。"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專注,堅持,厚積便是法門。"

"你坐在這裡,內心可曾被這風聲月影所擾動?"

"老師,不曾,因為我在等待你的回答,不敢分心,若無等待我可能會想其它事。」

"心啊,如脫韁之野馬,總想追星踏月,所以你要時刻拉著韁繩,保持寧靜。寧靜便是法門。"

相關焦點

  • 荀子《勸學篇》賞析
    《勸學》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旁徵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駕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於枯燥和單調的。
  • 荀子勸學的偉大,我覺得他比孟子強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一句成語,也是一個典故,這句話見荀子的《勸學篇》:「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句成語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藍是一種染青色的植物,把這種植物加以改造成為更好的染料,它的染色就比原來的好。
  • 荀子千古絕唱的《勸學》,是執手相看淚眼,還是拋之九霄雲外?
    荀子,何許人也?我估計荀子的名氣肯定不如肯德基或麥當勞,這不知是不是國人的悲催或悲哀呢?實際上,荀子繼孔孟之道外,儒家名副其實或名至實歸的第三號人物。常人除了熟悉他的《勸學》外,其他的可能是生而疏之。其實,荀子除了《勸學》,還有《修身》、《不苟》、《榮辱》、《非相》、《仲尼》、《富國》、《王霸》、《君道》、《臣道》、《天論》、《正論》、《禮論》、《樂論》、《性惡》、《君子》、《大略》等,字字珠璣,句句經典,段段在理,章章流芳千古。
  • 解讀荀子《勸學》中的讀書訣竅
    我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中,學習過荀子的《勸學》。當時,這篇文章就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但當時的老師只給我們講了一下翻譯,然後讓我們背誦全文就算完成任務。經過多次的背誦,我認為其中蘊含著許多優秀的讀書方法,值得我們廣大學子借鑑和學習。
  • 《荀子•勸學篇》中的治學之道
    荀子,名況,是戰國末年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世人尊稱「荀卿」。他繼承並發展了儒家思想,同時融合了法家的思想,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理論成就。其思想理論被後世編為《荀子》一書。《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它論述了學習的必要性、方法、目的等。荀子認為,人要終身通過學習去完善自身、善用自然的力量,最終達到「能定能應」的境界。《勸學》提供的治學之道,值得我們品味和學習。
  • 荀子《勸學》:學習不可以停止;青,取於藍,而青於藍
    《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創作的一篇論說文,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書開宗明義的第一篇。荀子是趙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名況,字卿。大家知道荀子,比較大家在課本中學過《勸學》一文,且還被老師要求背下來。
  • 議論文範本《勸學》,被誤讀了千年,其實荀子是勉勵人成為君子的
    《勸學》(節選)是反映荀子思想的著名篇章,稍不留意,我們會犯「望文生義」的錯誤。以為是猴娃們不愛學習,於是拼命「勸」,暗含師長規勸、勸告的意思。這種美麗的錯誤認識,一誤就是千年。若想一想荀子思想家的身份,我們即可明白: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會整天「勸告」不愛學習的猴娃?猴娃們能理解荀子的「性惡論」?
  • 荀子的勸學當年你讀懂了嗎 勸學中蘊含的哲學思想賞析
    荀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相信很多網友都還記得學過的荀子的《勸學》,小編沒有記錯的話,這篇文言文還是要背誦的,現在你理解這篇文章了嗎?小編就給大家賞析一下。   荀子《勸學》原文節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 初高中銜接之二 | 荀子《勸學》知識點梳理
    《勸學》◆ ◆ ◆整理 | 讀寫菌 01【知人論世】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孟之後最著名的儒家學者。
  • 荀子之經典——《勸學》
    《勸學》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旁徵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駕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於枯燥和單調的。
  • 【每天學一句荀子】勸學1.10.1學惡乎始惡乎終
    【每天學一句荀子】勸學1.10.1學惡乎始惡乎終【原文】1.10.1學惡乎始?惡乎終?
  •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荀子
    ——《荀子·勸學》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5、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王制》 6、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7、公生明,偏生暗。
  • 荀子思想,教育先鋒
    當今世界,西方教育思想佔據主流地位,各種流派,各種學說也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了,而我們在學習西方教育思想、理念的同時不妨回過頭來看看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教育思想,以便我們融會貫通、推陳出新,建立更加適於我們自身的教育體系。
  • 教材解讀|《荀子·勸學》知識點詳解
    今存《荀子》一書,共32篇,大多數是他自己寫的,一部分是他門人的創作。這部書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風格。     《勸學》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勸」在本文是「勸勉、鼓勵」的意思。所以題意是「勸勉、鼓勵人們勤奮學習」。
  • 秦觀、荀子《勸學》對比閱讀練習及答案翻譯
    勸學秦觀①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遊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於不勤。(節選自《精騎集·序》)勸學《荀子》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 性惡崇禮,尚義積善的荀子
    關於教育目的,荀子認為在於「化性起偽」,「偽起而生仁義」。荀子主張以培養士、君子、聖人作為教育目的,而以學為聖人作為最高的目的。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充滿各種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本惡,需要由聖王及禮法的教化,來「化性起偽」,使人格提高。荀子進一步論述君主和人民關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一天一篇文言文:《勸學》荀子
    《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創作的一篇論說文,是《荀子》一書的首篇。文章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 經典詠流傳:荀子《勸學》
    勸學
  • 【經典文章】荀子《勸學》
    《勸學》各段的條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闡述一個具體問題。而且總在文章的開頭、結尾部分作出明確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寫道:「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這既是全文的一個中心論題,也是第一段所要開始闡述的內容。而在段的結尾部分則歸結道:「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勸學篇 第一·荀子·雙語
    勸學篇 第一 ENCOURAGING LEARNING (SECTION 1)荀子Hsun-Tzu Trans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