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跟蹤警報響起,編號2020ND天體將造訪近地軌道,JPL確定了

2020-12-19 有趣探索

不知道是受到地球引力吸引,還是受到其它未知力量牽引,幾乎每天都有小天體造訪地球軌道,讓本來就很擁擠的近地軌道變得更加繁忙,因為近地軌道上人造物實在是太多了,正常運行人造衛星接近2000顆,廢棄衛星約在5000至8000顆,而人造碎片可能要用百萬這個數字來統計,然而這只是開始,因為在未來幾年人類計劃發射數萬顆人造衛星。

有人將近地軌道比喻成是一個熱鬧的「菜市場」,人造衛星是川流不息的常客,而從外太空而來的小天體是是稀客,從某個角度而言,這個比喻很是恰當,因為有的小天體幾年才造訪一次,有的需要幾十年,但由於地球附近閒逛的小天體實在是太多了,估計多達千萬,所以幾乎每天都有小行星到訪近地軌道,有的小行星還給地球人類製造潛在威脅。

7月21日2時56分,編號2002 BF25小天體接近了地球,以6.81公裡每秒相對速度進入了近地軌道,與地球最近距離為360萬公裡,7月22日04:29,編號2020 NO的小天體向地球飛來,進入近地軌道速度為7.65公裡每秒,近地距離77萬公裡,7月23日06:09,編號為2020 OG1小天體飛向地球,以11.49公裡每秒速度飛掠地球,與地球距離只有385萬公裡。

雖然造訪近地軌道的小天體有很多,但是給地球帶來威脅的小天體並不多,不過每個月總有那麼幾顆,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是世界上發現近地小天體最多的機構, 在世界多地部署了近地天體跟蹤器,而就在7月24日,跟蹤器響起了「小天體近距離接近」警報,意味著即將有一顆直徑足夠大小行星將造訪近地軌道,來自外太空的潛在威脅隨之而來。

這顆備受關注的小天體編號2020ND,今年剛發現不久,來自JPL數據顯示,2020ND直徑估計為300米,相當於一座不小山峰,以13.61公裡每秒的極快速度朝地球飛來,並於7月24日23時13分進入近地軌道,距離地球僅有556.4萬公裡,約是地月距離的14.49倍,隨著距離的縮短,潛在危險也在增大之中,小天體跟蹤器也在密切觀測中。

不要怕,因為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確定了它不會與地球發生碰撞,但下次會不會與地球碰撞就不能確定了,2020ND每隔3.7年接近一次地球軌道,也就是說3700年內,將會與地球軌道接近1000次,所以未來跟地球相撞不是沒有可能,潛在威脅始終不能取消。可能有人疑惑,多大天體有潛在威脅呢,JPL將直徑超過140米小行星看成是有潛在威脅。

在地球之外太空中,飛舞很多小天體,尤其是火星之外的小行星帶和冥王星之外的柯伊伯帶,多如牛毛,而與地球接近的小天體也有很多,而且軌道都很固定,這樣一來,很多小天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飛向地球一次,給地球帶來潛在威脅,歷史也證明了外太空威脅一直存在,曾稱霸地球數億年的恐龍王朝一朝被毀,不得不讓人又倒吸一口涼氣。

相關焦點

  • 在巨大石頭到來前,有7顆小石頭率先造訪近地軌道,秒速16.94公裡
    有科學家表示擔憂,過多低軌道衛星勢必影響精密天文儀器的深空觀測,也有人認為,無非是夜空上增加一些星星罷了,有何影響。而在這個時候,多顆太空石頭靠近地球,不日將造訪近地軌道。除了這些,NASA下屬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還對到訪近地軌道太空石頭進行了監測。近日有不少媒體播報稱,4月29日有巨型太空石頭52768(1998OR2)到來近地軌道,直徑達4.1公裡。不過在此前,將有7顆小太空石頭率先造訪。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三顆小行星到訪近地軌道是真的嗎
    為應對小行星可能給地球帶來的災難,所有發現的近地天體(NEO)都會提交給位於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小行星中心編目登記,美國、歐洲和其它國家都會進行嚴密監視。凡是近地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750萬公裡),或直徑大於150米的,都被認為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NASA會發出警告通知。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其中一顆小行星編號為52768,1998年由美國位於夏威夷的NEAT項目發現,經過20多年的跟蹤監測,52768號小行星的軌道數據已經相當準確。它將於北京時間4月29日17時56分左右飛掠地球,速度為8.69公裡每秒,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為628萬公裡,約合地月距離的16.4倍,因此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第二顆小行星是「2020DM4」,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天文觀測站的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也正在接近地球。
  • 天體運動與人造衛星專題,2020高考物理複習必備!
    今天給大家帶來了 2020高考物理微專題3:天體運動與人造衛星,請往下閱讀正文。考點一 宇宙速度的理解與計算宇宙速度的理解和計算問題是高考常考的熱點。這類題目一般難度不大,但考生不易得分,原因是對宇宙速度的理解不透徹或因為計算失誤而丟分。
  • 2020年威脅地球的10大小行星
    然而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和近地天體調度中心(NEOCC)宣稱,他們的探測方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小行星2019OK在2019年7月26日距離地球7300多千米之前從未被任何探測雷達探測到。歷史上地球已經被小行星造訪過幾次。2013年,Chelyabinsk 流星穿過了俄羅斯的上空,在離地僅30千米的上空爆炸。
  • 天文學家確定銀河系中央神秘天體
    原標題:天文學家確定銀河系中央神秘天體   或為雙子星形成的穩定天體 如今,一個研究小組認為他們已經摸清了為何什麼都沒有發生:G2並不是一個氣體雲,而是一顆由最近剛剛合併的一對恆星形成的奇異且更為穩定的天體。   位於銀河系中央的氣體和塵埃雲是非常難以觀測的。當天文學家在2012年計算出G2的軌道後,他們認為這是一團氣體雲,其所處的軌道非常接近位於銀河系中央的黑洞——被稱為人馬座A* (Sgr A*)。
  • 海王星外天體又增100顆,這或有助於科學家找到第9大行星
    前文描述的像妊神星這樣的天體是較小的行星,稱為海外天體或TNOs。它們在海王星以外的太陽系外圍寒冷的軌道中運轉,繞太陽公轉一次需要數百年的時間,估計大約有70,000個海外天體,每個跨越至少60英裡(100公裡)。本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已經成功發現了100多個新的海外天體。
  • 天體運動新發現10個數學原理,將揭開引力的本質和宇宙起源?
    因此,以自轉天體的自轉軸所確定的天球質心,決定於最大的整體自轉系的質心,這樣,天球內所有天體的自轉軸一端延長線都會交於這一天球的質心點。例如,太陽系的所有行星的自轉軸的一端延長線都將交於同一個天球的質心點。
  • 天文懸案:近50年的天體失蹤之謎或將揭開?來看看原因是什麼?
    他跟蹤了幾分鐘,正當該類星體經過一顆可辨認的9等恆星弧秒內時,找到了一個極好的位置標記。他記錄下了具體時間,並精確到了分鐘。Lynds所得出的結論是,這可能是一個非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當時關於它的一切都是鮮為人知的。在那失蹤之後,再也沒出現過。
  • 人類探測過的最遠天體正式定名「Arrokoth」寓意天空
    來源:新浪科技Arrokoth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古老的遺蹟之一,其形狀不規則,顏色偏紅,溫度極低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人類探測器造訪過的最遙遠天體被正式命名為「
  • 人類探測過的最遠天體正式定名「Arrokoth」 寓意天空
    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人類探測器造訪過的最遙遠天體被正式命名為「Arrokoth」,即美洲原住民波瓦坦人的語言中,這個詞寓意「天空」。此前,該天體被稱為「Ultima Thule」,意思是「天涯海角」(或「終極遠境」)。據報導,該名稱因帶有納粹的意味而受到強烈批評。
  • 美國:長徵五號巨型殘骸脫離近地軌道!可能墜毀在美國、澳大利亞
    據國外航天媒體報導,5月11日中國長徵五號B(CZ-5B))火箭的巨型殘骸已在美國以東的大西洋上空脫離近地軌道,且此次太空物體的失控再入大氣層也是自1991年前蘇聯39噸重的「禮炮-7」號飛船之後最大的人造天體。這一消息得到了美國太空監視部隊的證實。
  • 共工星,太陽系第20大天體以中文定名!為第一個中文命名的大天體
    它還包含如下幾項內容: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它與行星的主要區別,其實就是有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
  • 今天,一顆直徑74米的巖石將擦肩而過,不會撞上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小行星追蹤器已經探測到一塊巨大的太空巖石將在13號朝地球快速移動,這顆NASA跟蹤的小行星預計將於12月13日(周五)下午掠過地球,在迷信的人看來,這樣的「約會」是非常不吉利的,這顆被命名為2019XO1的小行星將於今天下午1點25分靠近我們的星球,但是這顆小行星今天會撞向我們的家園嗎
  •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小天體蘊藏的大奧秘
    我們太陽系最小的天體——小行星,彗星和流星——蘊藏著大驚喜。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從它們發出的彗星是我們的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的遺留產物。當行星和衛星在數千萬年間經歷了變化,但許多這些「小個子」的冰、巖石和金屬並沒有。它們很像記錄著行星演化的化石記錄。目前有 791,384顆已知小行星和3,559顆已知彗星。
  • 芻議浙江卷天體觀測類試題的解題策略
    按照觀測對象(天體類型)來看,可以將天文觀測分為恆星的觀測、行星的觀測和衛星的觀測。由於篇幅所限,本文我們著重分析一下行星及衛星(即月相)的觀測類的試題。天文觀測類試題考查方式和能力要求都悄然發生了變化,讓學生非常不適應,導致失分率很高,詳見表1。
  • NASA「新視野」號飛掠迄今最遠天體
    圖/視覺中國  據NASA官網,當地時間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將飛掠柯伊伯帶的小行星2014MU69,這將是太空飛行器探索史上的最遠天體。科學家對這個暱稱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知之甚少,屆時「新視野」號將近距離飛掠此天體,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為什麼選擇「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