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小天體蘊藏的大奧秘

2020-12-20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不要被他們的名字所欺騙。我們太陽系最小的天體——小行星,彗星和流星——蘊藏著大驚喜。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從它們發出的彗星是我們的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的遺留產物。當行星和衛星在數千萬年間經歷了變化,但許多這些「小個子」的冰、巖石和金屬並沒有。它們很像記錄著行星演化的化石記錄。

目前有 791,384顆已知小行星和3,559顆已知彗星。

在我們太陽系的最初,在地球、木星、冥王星存在之前,一個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巨大旋渦狀雲層環繞著太陽。在它塵埃盤中的塵埃顆粒互相碰撞,形成了更大的巖石塊。這個過程延續著一直到它們變成巨石的大小。最終,這個聚積層的演化形成了我們太陽系的行星。

數十億的小太空巖石從沒發生過演化。神奇的是,從它們形成開始,這些神奇「小宇宙」大部分幾乎沒有在這46億年間發生過變化。它們相對原始的狀態讓彗星、小行星和一些流星成為很好的故事敘述者,它們可以講述許多早期太陽系統中的條件是怎樣的。它們可以揭露關於我們起源的秘密。它們可能提供關於讓地球生命成為可能的水和原材料的來源的線索。

當前數據:

已知小行星:791,384顆

已知彗星:3,559顆

機器的探索

美國宇航局的機器宇宙飛船讓我們可以近距離地探訪彗星,小行星和矮行星,甚至可以帶回供研究的樣本。我們剛開始要弄明白這些地方到底是怎樣的,它們的構成和它們是怎樣形成的。

生命的原材料?

彗星和小行星很可能傳送了一些水和其他物質成分讓產生生命的複雜化學反應在地球上展開。人們在「星塵號」任務帶回地球的彗星塵埃中發現甘氨酸胺基酸。甘氨酸被生物體用以產生蛋白質。這個發現證實一些在太空形成的生命原料在很久以前就被流星和彗星墜落帶到地球的假說。

就像是法醫偵察,科學家們沿著太陽系還年輕的時候所發生的事的蛛絲馬跡,來拼砌出我們起源的故事。我們所了解到的也會讓我們了解在其他星系的行星系統,以及在那些地方生命是如何發展的。

未來的資源

我們也探索了小星球,來理解會影響人類在太空殖民的太陽系存在的困難和資源。隨著我們冒險衝出我們的地球,我們將會面臨怎樣的挑戰呢?我們能夠找到我們在地球能使用的新的原材料和自然資源來源嗎?某天人類能夠把小行星和彗星用作加油站嗎?我們可能在太空中找到新的、更清潔的能源來源來幫助我們保護我們的環境嗎?

潛在撞擊的防護

撞擊是太陽系中能夠終結生命或是推進生命的一個過程。這些宇宙碰撞自然得像下雨一樣,儘管在太陽系年輕的時候它們發生得更頻繁。科學家相信在過去更早期的碰撞產生的脫離的物體和碎片砸落於地球,並在我們星球的演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隨著規律性的增加,科學家們正在發現有著不尋常軌道的小行星和彗星,它們讓科學家更近距離地接觸地球和太陽。只有很少這樣的天體是對地球存在威脅的,但隨著我們越深入知道和了解它們,我們就越能準備好在它們之一擊向我們的時候採取適當的措施。

了解這些天體的大小、形狀、質量、組成和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決定最好的方法來轉移在威脅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巖石。到彗星和小行星上的任務提供關於他們組成、結構的珍貴信息,幫助科學家們獲得解決那些處於存有威脅軌道上天體的最佳方案。

通過即時追蹤有潛在威脅的近地球天體,我們能獲得更多的時間來研究潛在威脅性的狀況。美國宇航局的「近地天體計劃」發起於1998年來配合宇航局發起的一系列研究來偵察、追蹤和描繪可能接近地球的潛在危險的小行星和彗星。

作者: nasa

FY: 海倫裡斯本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宇宙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彗星和小行星的混合天體
    半人馬小行星是罕見的天體,可以結合小行星和彗星的一些不同特徵。它們基本上是巖石性質的,就像小行星一樣,但是當它們的外部蒸發時,它們也會像彗星一樣拋出塵埃和氣體雲。當半人馬小行星發射這些氣體時,它們被認為是活躍的。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實際上,小行星是指太陽系內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它們的形成理論也比較複雜。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助理研究員鄭捷介紹,目前普遍認為,大行星在形成過程中,剩餘的物質形成了小行星,小行星的形態和它們的大小關係很大,足夠大的小行星可以形成球形,小一些的小行星就有點「千奇百怪」。
  • 細說彗星的命名規則的結構,了解彗星這種迷人的天體
    彗星這種迷人又有點詭異的東西,為什麼質量如此之小的它們卻又如此重要呢?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彗星。首先我們來講一講彗星的命名規則,小行星的發現者擁有命名權,而彗星的命名規則更直接,發現則的名字直接被用到了彗星身上,除了哈雷彗星和恩克彗星。一開始是約定俗成的,後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有了明確的命名規則,以最早堵路發展著名字命名,最多可以由三個人姓氏來命名,以受到報告的先後順序。
  • 流星許願的正確方式,你最起碼得先知道流星怎麼來的吧
    太陽系中有什麼,除了太陽、行星和衛星以及彗星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塵埃微粒,它們也在宇宙空間中不斷運動,當有更大的天體經過時受引力吸引它們就會衝過去,像是月球這樣的沒有大氣層的天體它們能夠輕鬆抵達,但是地球有大氣層的保護,當它們被引力吸引而經過大氣層的時候,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的摩擦從而燃燒發光,小點的塵埃微粒直接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大點的結實點的等抗過了大氣層的「
  • 外星人飛船墜毀通古斯,還是小行星當空爆炸?
    它是一顆冰質的彗星?一顆小行星?地球噴湧出的一團巨大的甲烷氣體雲?反物質?撞上地球的黑洞?還是外星人?所有這些想法都被提了出來,但它們都有不合理之處,使得通古斯爆炸一直籠罩神秘之中。天空中出現的另一個火球,或許終於可以揭開它的面紗。2013年初,在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地區,成千上萬人看到一個大火球,划過了早晨的天空,隨即發生了爆炸。
  • ...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發現了一顆命名為16 Psyche的天體
    NASA哈勃望遠鏡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發現了一顆命名為16 Psyche的天體 來源:cnBeta • 2020-10-30 17:27:16
  • 組圖:彗星的樣子,自成一派,繽紛燦爛
    彗星彗星是由環繞太陽運行的冰凍氣體、巖石和塵埃組成的宇宙雪球。冰凍後,它們有小鎮那麼大。彗星的軌道使它接近太陽時,它會升溫,並將塵埃和氣體噴射到一個比大多數行星都大的巨大發光體。塵埃和氣體形成一條尾巴,尾巴遠離太陽,向外延伸了數百萬英裡。
  • 小行星主帶的小行星有幾多,總質量超過了地球嗎?
    主流理論認為,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形成初期,吸積盤裡的一群星子。何謂星子?就是各種小天體,是形成行星的基礎物質。這些星子相互碰撞凝聚,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像形成地球一樣的形成一顆行星。小行星帶本來會形成一顆與地球差不多大小的類地行星,可惜這個位置不好,它夾在木星和火星之間,受到它們的引力攝動過大,這樣就不但沒有凝聚起來,反而有許多被甩了出去,小行星帶的質量就越來越小了。
  • 小行星帶中最大天體!曾被認為是第5大行星,上面白點令人費解!
    其實他發現的就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但是科學家們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皮亞齊是正確的;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顆彗星,不然的話,為什麼它不見了呢?1801年12月31日夜,德國天文愛好者奧伯斯用望遠鏡對準了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穀神星有出現了!
  • 藏文科普|小行星撞地球,來者不善?
    撰文/李大光(中國科學院大學) 我們知道:太陽系中的小天體,除較小衛星外,還包括小行星、衛星、彗星和行星際物質。其中,小行星是繞太陽運行、主要由巖石物質組成的小天體。歷史上曾光臨地球的小行星數不勝數,它們都給地球帶來過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吧。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擔心宇宙間星體的碰撞會威脅到地球,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當恐龍滅絕被歸咎於彗星或小行星的撞擊時,這個領域才獲得了科學界的關注。
  • 除了小行星和隕石,宇宙中其他天體為何都是圓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那就是地球是一個圓形的球體,後來隨著太空人和探測器拍攝到其他天體照片對比,發現絕大多數天體的形狀都是圓形球體,包括行星、恆星、彗星也是圓的,在宇宙中除了隕石、小行星以外,其他天體幾乎都呈現圓形的球體,這是為什麼呢?
  • 流星、流星體、隕石之間有什麼區別?
    在晴朗的夏夜,當你遠離城市,夜空中一瞬間光線划過,你立馬雙手合十緊閉雙眼,許下了一個願望……不,等等,這個是流星嗎?會不會砸到地球?在很多的科幻、災難大片中會看到以這種題材為主的災難故事,那麼,究竟什麼是流星,什麼是隕石,什麼是流星體呢?
  • 9月14日,又有一顆小行星將掠過地球,直徑120米
    小行星2020 QL2將於9月14日(周一)掠過地球的某一角落,美國宇航局稱之為「近地」著陸,它也是9月掠過地球的第三顆小行星。據估計,這顆小行星有400英尺(120米)寬,幾乎和標誌性的倫敦眼一樣大。據美國宇航局估計,這塊巖石的尺寸可能在53米到120米之間,這可能是NASA近地近距離觀測名單上最大的巖石之一。
  • 青海火流星或創紀錄,專家稱極具科研價值
    火流星是一種罕見的自然天象,是地外小天體闖入地球大氣層時出現的大型流星現象。如果參考2013年車里雅賓斯克的小行星撞擊,那麼這次墜落在青海的小行星進入大氣層之前質量可能超過9000噸,在數十公裡高度開始分裂,能量相當於數十萬噸黃色炸藥釋放的能量,非常龐大。從中國地震臺記錄的數據看,小行星撞擊不會形成地震,但會探測到地面震動,深度大約為10米。這說明小行星撞擊在地面上留下一個大坑,如果其落到村莊或者小鎮上,那造成的危害就大了。
  • 業餘天文愛好者再獲殊榮 名字被命名小行星(圖)
    陳韜告訴記者得知這個消息他也很意外:他經常瀏覽「國際小行星中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網站,該網站每兩個月都會發布一次小行星命名最新消息,10月7日,當他打開網站時,意外地發現了國際永久編號為19873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陳韜」星。「當時相當驚喜,就打電話給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天文電報中心主任格林教授,能夠和『李四光星』一起被命名實在是我的榮幸!」
  • 首顆系外天體小雪茄即將離開太陽系 它跑地更快了 大家來送送它
    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這是顆彗星。在仔細觀察後發現其形狀像極了一個雪茄,因此也稱它小雪茄,但是它並不具備彗星的性質,因為它沒有彗發」,因此並非主體由冰塊構成的彗星,而是由巖石構成的小行星。這意味著,Oumuamua誕生於母星系的冰線之內。
  • 關於流星體、流星和隕石,它們的關係和形成過程其實十分有趣
    通常所見一閃而逝的流星究竟有多大,這是許多人經常所問的問題,有人說像葡萄這麼大,有人說像橘子這麼大,還有人認為有籃球這麼大,更有人說像冰箱甚至像房子這麼大,太可怕了!實際上我們通常所見大多數的流星,僅有沙粒或綠豆那麼大,因此它們才能一閃而逝。
  • 行走像在空中飛行,塞德娜,太陽系中最遠的小行星
    在太陽系中,有成千上萬的天體圍繞著太陽旋轉,除了八大行星,五個矮行星外,還有成千上萬個其它天體。從矮行星到彗星,以及其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數十億年的小行星。假如,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曲速引擎飛船,目的地塞德納,人們試圖從那裡觀看太陽,地球和其他行星。當我們第一次降落在它的表面上時,會發生什麼?當人們從地球上出發飛向這顆小行星時,我們最先看到的是火星及夾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成千上萬的類星體,然後是木星及其衛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天文學速成課——流星(內含中文視頻)
    令人驚奇的是,你所看見的典型的流星,源於特別小的流星體,\NAmazingly, a typical meteor that you』ll see is due to a meteoroid that’s tiny, probably它可能比一粒沙子還要小!這是怎麼回事?原因在於拉動他們運行的力是非常大的。你聽我細細道來。
  • 小行星到底有多可怕?水資源遠超月球,足夠填滿30萬個遊泳池
    人類若想徵服火星、木星、土星甚至更遠的天體,月球無疑就是最好的中繼站。事實上,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月球南北極蘊藏著巨量的水資源,其戰略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似乎也意味著,如果率先搶佔月球南北極,建立起月面棲息地和月球中轉站,毫無疑問,將在未來深空探測、資源開採和移民方面佔儘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