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到底有多可怕?水資源遠超月球,足夠填滿30萬個遊泳池

2020-12-20 民生談

如果說登月沒有價值,那絕對是本世紀最大的「騙局」。今年,能力不足的以色列和印度卯足勁兒也要登月的架勢,已足以說明問題。而美國突然宣布提前到2024年重返月球的消息,更是將月球的戰略價值提升到新的高度。

儘管月球是全人類的財產,但本質上全球僅少數幾個玩家才有能力登陸。目前,成功登月的「三巨頭」只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而中國又是進入21世紀後,唯一成功無人登月的國家。人類若想徵服火星、木星、土星甚至更遠的天體,月球無疑就是最好的中繼站。

事實上,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月球南北極蘊藏著巨量的水資源,其戰略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似乎也意味著,如果率先搶佔月球南北極,建立起月面棲息地和月球中轉站,毫無疑問,將在未來深空探測、資源開採和移民方面佔儘先機。

近些年,印度、以色列、美國、日本甚至歐航局都加緊為登月布局,然而它們或將面臨失算:未來50-100年,佔領小行星價值或大於登月。

眾所周知,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條可怕的小行星帶,擁有數以億計的危險小天體。過去,這條小行星帶是人類走出太陽系的最大障礙之一,然而如今事情卻有了新轉機。

根據新一輪科學觀測,小行星蘊藏的水資源相當可觀。單就在地球附近「放飛自我」的小行星中,就有超過1000顆富含水資源,堪稱「水球」。據科學家統計,其累計起來的水量足夠填滿30多萬個標準遊泳池,不出意外的話,將大大超過月球南北極的水資源量。

事實上,早在2015年歐洲「羅塞塔」彗星探測任務之後,原始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小行星,而非彗星的結論就相當清晰了。而科學家們也相信早期地球上的水體以及後來構建生命基礎的有機物分子,很大一部分可能正是由這類小行星所帶來的。

如此以來,登月的價值不免要大打折扣,登陸小行星或將掀起一股熱潮。由於這些「水球」經常出沒地球附近,因此從地球出發前往這些富含水資源的小行星,也不過是數月的路程。如果把這些「水球」開發為深空中轉站,還能為前往太陽系外側軌道的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補給,毫無疑問,未來小行星將比月球具有更大的戰略優勢。

近幾年,日本無疑已成為小行星探測領域的先行者。2014年底,日本發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至今已對小行星龍宮成功實施了兩次「暴力採礦」。事實上,早在2005年「隼鳥1號」時,日本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首個成功降落小行星的國家。一切順利的話,「隼鳥2號」將在2020年12月份飛回地球,降落到澳大利亞西部的荒漠地帶。

毫無疑問,日本在未來布局小行星方面已經佔儘先機。不過,中國航天實力還是略勝一籌,明年中國將完成探月「三步走」,而火星探測也將同期開展,屆時中國必將比肩美國和俄羅斯,位居航天第一集團。之後,小行星探測還不是手到擒來。你覺得中日哪家小行星探測實力更強?

相關焦點

  •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鄰居,但我們對她的了解真的足夠多嗎?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鄰居,但我們對她的了解真的足夠多嗎?雖然地球的無大氣層衛星是太空船第一個探索的行星際天體,也是太空人唯一造訪過的天體,但科學家對其歷史、組成和內部構造仍然有許多未解的疑問。近年來,研究人員呼籲對月球重新展開探索。歐洲太空總署和日本正計畫送探測器上月球軌道,而美國航天局(NASA)正考慮派遣無人太空船在月球的遠地面登陸。藉由研究月球,這些任務也將揭露內太陽系所有固態行星的歷史,包括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最重要的地球。因為月球表面在過去的30億年間幾乎未有任何改變,它將是我們了解內行星形成和演化之鑰。
  • 小行星到底是怎麼「砸死」恐龍的?科學家:它是以60°角轟擊地球
    沒有什麼事情,比小行星滅絕恐龍更加可怕的事情了。直到6600萬年前,地球還被恐龍統治著。這些恐怖的怪物在地球上橫行了1.6億年,卻被一顆小行星給「砸死」了。當然,這麼說是有點誇張,但小行星的確是有這個威力的。
  • VIPER 探測月球南極水冰 並繪製第一張月球水資源分布圖
    (圖/取自NASA) 謝汶穎/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0月25日表示,將會在2022年派出月球探測車VIPER,偵察和採樣月球南極的水冰,並繪製史上第一張月球水資源分布圖,為2024年人類再度踏上月球的計劃下基礎。自發現水冰以來的研究表示,月球可能還藏有數百萬噸的水資源。
  • 冥王星到底多「可怕」!才導致被踢出太陽系?冥王星:我有話說!
    冥王星到底多"可怕"!才導致被踢出太陽系?冥王星:我有話說!在人類還沒有了解到宇宙的時候,一直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越發深入,才慢慢地認識到了太陽系。十幾年前太陽系其實是有九大行星的。這第九大行星其實就是冥王星。那麼為什麼他會被踢出九大行星呢?首先是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太小了,它的體積還沒有月球大。此外就是在冥王星附近發現了一個小行星,它的體積都要比冥王星大,科學家不可能把一個比小行星還要小的天體規劃為行星。
  • 直徑2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和月球,會有什麼不同?
    月球沒有大氣層,2公裡直徑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和月球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現象,地球上還沒撞上就能看到一道火光,月球上得先撞上才能看到閃光,隕石坑最後的結局也不一樣。月球和地球上都有很多隕石坑環形山,從坑看來小行星撞擊地球和撞擊月球的效果是差不多的,都是砸在地上,動能轉化為內能,可以將周圍和小行星融化蒸發,將周圍的巖石土壤掀起,形成環形山,濺起的物質向四周噴濺,形成放射狀的物質濺射帶。
  • 分析200萬張圖像,標註14萬個落石點,科學家終於制出月球地貌圖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NASA開始對月球進行相關探索的時候,一個奇怪的現象被發現,荒涼的月球之上,竟然不斷有巖石向下掉落,而且很多都個頭驚人。是什麼讓月球上頻繁發生巖石移位現象?經過多年的研究,這個問題日前終於有了答案。
  • 極限工作之小行星採礦:先不說1億噸,100噸鉑金20年後能搞到手嗎
    鉑金比黃金稀有30倍,在地殼中的濃度只有百萬分之0.005。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鉑族金屬報告的統計,世界鉑族元素(鉑、鈷、銠、銥、鋨等)礦產資源總儲量約為3.1萬噸,而鉑金的總儲量約為1.4萬噸。2011 UW-158小行星富含的鉑金,是地球總儲量的7000倍以上。
  • 小行星主帶的小行星有幾多,總質量超過了地球嗎?
    研究認為,小行星帶總質量過去很大,現在很小。有研究認為,早先的小行星帶加起來,質量和地球相當,現在沒有了,只有地球的0.1%。這就實際上還沒有一個月球大了,月球質量約地球的1/81。研究表明,小行星帶的質量開始有地球大小,在形成初期的幾百萬年時間裡,由於木星引力擾動,無法凝結成一個大的天體,而且受到軌道共振影響,反而不斷的碰撞破碎,並被木星引力甩跑了99.9%,現在只剩下0.1%了。小行星帶距離我們不遠,有數十萬顆小行星。
  • 小行星帶中星體無數,它們合成一個會有多大?你很可能沒想對哦
    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是太陽系中小行星最為集中的區域,這裡是太陽系大多數流浪漢的集中地,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發現的所有小行星中,98%都是位於小行星帶中的,已經被登記在案的小行星有12萬顆以上,科學家估計小行帶的小行星至少有50萬顆,也有認為這100萬顆以上的,如果連棒球大小的石塊也算的話,那麼這裡簡直可以說是小星體無數。
  • 小行星「貝努」可能在百餘年後撞上地球,我們該怎樣拯救人類?
    太陽系中除了我們熟知的如太陽、八大行星、月球等衛星、冥王星等矮行星這些個頭巨大的天體之外,還有很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比如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就分布著太陽係數量最為龐大的小行星,被稱為小行星帶,估計擁有數量超過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目前人類通過研究已經編號超過12萬顆小行星。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和隼鳥二號小行星採樣,哪個技術更強、難度大?
    我們先看參數:一個是距離地球2.9億公裡、直徑大小980(±29)米的阿波羅型小行星「龍宮(Ryugu)」,一個距離38.4萬公裡、直徑3476公裡的月球。雖然嫦娥五號和隼鳥2號的任務不同,但綜合方面還是能對比一下,其中的姿態控制技術和探測器上升返回技術更是難點。
  • 小行星是否會對地球生命產生威脅?
    感謝像世界末日,深度撞擊和小行星這類型的電影,以及融入的大量的科幻元素,比如小行星在撞擊地面並留下巨大的陰燃隕石坑,可以說人類對小行星的恐懼程度還是相當高的。他們至少跟其他人類所無法預測的其他外星物體一樣可怕。關於一個巨大的小行星如何在65億年以前使得整個恐龍種群完全從星球上消失殆盡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恐懼。
  •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這個天體一定要繞著太陽轉,否則月亮都有機會當行星了,所以這裡把行星和衛星區分開了。天體必須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個類球形。(天體並不能完全稱為一個規準的球形,一般赤道位置都會稍微寬一點。)這條其實是為了區分小行星和行星的,有很多小行星就不是球形的。行星要足夠大,這是因為只有足夠大,才能夠通過引力把軌道上的小行星都清理得乾乾淨淨。
  • 美媒:一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導 美媒稱,一顆小行星本周四(9月24日)將非常接近地球,屆時它將與我們的星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甚至比月球軌道還近。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23日報導,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說,這顆名為2020 SW的小行星預計不會與地球相撞。
  • 冥王星有多可怕?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
    冥王星很可怕麼?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 以前我們提到太陽系內的行星,會不自覺地想到有九大行星。但在二零零六年,天文學家們通過一次會議判定太陽系是八大行星,冥王星被驅逐出列,降為矮行星,這其中當然是有原因的。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如果在現實中,也有小行星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就在不久前,「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等話題上熱搜,這讓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不過,據專家解釋,這兩顆小行星都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但那些讓人有些頭疼的小行星,到底是什麼來頭?
  • 木星有多可怕?如果不是它的幹擾,也許太陽系有3顆「地球」!
    自科學技術有所提升後,人類常常將火星、月球等星體與地球作比較,試圖在它們身上找到生命誕生的痕跡,可過了這麼久,這兩顆星球依舊無比貧瘠,沒有找到任何關於生命存在的證據。這讓人不禁疑惑,外星文明到底存不存在呢?除了這兩個星球之外,木星令人格外畏懼。說起木星,或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地球的保護星,因為它為地球抵擋很多小行星的撞擊。如果不是它,或許地球早就毀滅了。
  • 今天13時30分,一顆近地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
    「一顆近地小行星今天中午將從距地面3.5萬千米的地方掠過!」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介紹,根據歐洲空間局近地天體協調中心北京時間今天凌晨1點39分發布的消息,兩天前,剛剛發現了一顆近地小行星將在今天中午13時30分左右,以每秒12.4公裡的速度從離地面約3.5萬千米的距離掠過。「這個距離,還不到月球到地球距離的1/10。」
  • 各國熱盼嫦娥五號解答:月球上那麼多坑,這一場終極災難如何而來
    小行星帶的各種小天體就被太陽系的老大和老二齊心協力給扔出去了。這二位當然是亂扔的,並沒有特定的方向,偶爾有幾顆不長眼的,就奔了地球和月亮。月亮被打得滿臉包,地球也好不到哪裡去。按照概率計算,地球上會出現幾個比我國版圖還大的隕石坑。40 個直徑 1000 公裡的隕石坑。直徑超過 40 公裡的隕石坑足有 2.2 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