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本文的作者憶茜,歡迎收看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可以關注收藏哦!彗星這種迷人又有點詭異的東西,為什麼質量如此之小的它們卻又如此重要呢?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彗星。首先我們來講一講彗星的命名規則,小行星的發現者擁有命名權,而彗星的命名規則更直接,發現則的名字直接被用到了彗星身上,除了哈雷彗星和恩克彗星。一開始是約定俗成的,後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有了明確的命名規則,以最早堵路發展著名字命名,最多可以由三個人姓氏來命名,以受到報告的先後順序。然而小行星不同的是,以發現者名字命名反而成了臨時命名,或者是俗稱,沒真正登記造冊的確實編號。
1955年以前比較混亂,先是按發現次序獲得編號,採用年份加小寫的英文字母,然後經過持續觀測和軌道的測定,根據其過近日點的次序再給一個編號,年份加羅馬蘇子。所以例如蘇梅克—列維9號,就有了1993e和1994X兩個編號。但是有時候會突然發現一顆馬上就要過近日點的新彗星,那麼在原來已經排好序的編號裡就無法插隊了,如1994IX和1994X已經確定好,如果新發現的彗星過近日點時間恰巧在它們兩個中間怎麼辦?於是1995年起採用了新的系,即慘遭小新星的做法進行編號。
此外,為了方便標識彗星的特點,在編號前加上標記,如A/表示可能是小行星,C/表示長周期彗星,P/表示回歸一次以上的短周期彗星,為了避免短周期彗星回歸時被重新標記,則在P/或者D/前加上一個有IAU小行星中心給定的序號,例如好累彗星就叫1P/Hally。X/表示尚未計算出軌道的行星,D/表示不再回歸或已經消失的彗星。這些就是彗星的編號和命名了。
1826年的時候,奧地利的一位軍官比拉發現了一顆彗星,隨後天文學家岡巴爾確認與1772年、1805年出現的彗星為同一顆周期為6.6年的短周期彗星。1846年再次回歸,但是就在過近日點前一個月左右,比拉彗星分裂成了兩顆。此後兩個彗核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1859年,因為離太陽太近,無人發現它。到了1865年,天文學家期待看看這位老朋友長啥樣了,卻怎麼也找不到了。到了1872年,人們依然沒能發現這顆彗星。然而11月27日,地球穿越彗星軌道時,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那天晚上天上降下了一場真正的流星雨。
有人一晚上書到了33400顆流行!據估計總數可能在16萬左右,它們都來自仙女座Y星附近。由此,天文學家確認了流星雨和彗星之間的關係。彗星回歸時會噴發大量的物質散落在軌道上,知道地球經過彗星軌道就有可能發生流星雨,所以來自同一區域的流星雨應該是每年都會有,而每隔一個彗星回歸年,就有可能來一波大的流星雨。但是具體還要看地球到底經過哪一團回歸物質。
知道19世紀,分光學發展以後,才開始亞努就彗星的化學組織。彗核非常小,二期彗星氣體密度非常低,猶如薄雲一樣,完全可以透過星光。彗星中發現了斯萬光譜,這種光譜在蠟燭等許多含碳的火焰中看到,現在我們知道是兩個碳原子組成的中性碳分子所造成的。1881年後,底片被製造出來,拍攝到的光譜就清晰多了,天文學家在彗星光譜中發現了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氮原子組成的中性CN分子。1910年哈雷彗星的回歸,5月18日地球闖過哈雷彗星的尾巴,當時很多人害怕彗尾中有毒氣侵入地球,事實上那只是杞人憂天。
通過光譜分析,我們知道彗星中含有碳、氫、但等元素組成的離子態分子,這些分子在化學上不穩定,叫做基,它門市被日光分解產生的,它們是彗核組成的部分。因此彗星裡可能有水、氨、甲烷、氰、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1986年,哈雷彗星回歸時,前蘇聯、歐洲以及日本接連發射了5個探測器造訪哈雷彗星,證實了此前的推測,並探知了彗核中水的含量佔到總質量的80%,比之前估計要大很多。考慮到彗星中還有塵埃、砂礫等,所以糅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個髒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