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為「新智彗星」

2020-12-27 中國科學院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為「新智彗星」

2020-07-17 中國科學報 高雅麗

【字體:

語音播報

  7月16日,記者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簡稱「天文學名詞委」)獲悉,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亮彗星C/2020 F3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新智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期間發現的,它在整個7月都肉眼可見,隨後將迅速消隱。上一次北半球人類肉眼可見的亮彗星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

  「新智彗星」英文名為NEOWISE,天文學名詞委專家一致認為,雖然「NEO」在此處只是「近地天體」一詞的英文縮寫,但不妨視其為前綴、取其「新」之義;其後的英文縮寫WISE可當作「智慧」「廣域」等來理解,也可反映空間望遠鏡巡天觀測的高度自動化。隨後,委員們陸續提出了「新廣彗星」「近廣彗星」「新智彗星」「新向彗星」等名稱,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孫小淳提議的「新智彗星」簡明上口,得到一致贊成。最終,天文學名詞委將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據了解,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從1995年起採用新的命名規則,即用發現年份加上英文大寫字母(除I和Z)表示的發現之半月份,再加上數字表示的半月內發現順序,並且用前綴來標明彗星情況。

  隨著「新智彗星」一天天接近太陽,它迅速增亮,7月3日掠過近日點時,視星等已在0等上下,亮度可與五車二或是織女星相匹敵。從一些照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它的塵埃彗尾和離子彗尾:塵埃彗尾是來自太陽輻射壓從彗核上剝離出的微細塵埃,拖曳在軌道的側後方,形態瀰漫且帶有彎曲,因反射陽光而偏黃;離子彗尾是太陽風從彗髮帶走的等離子氣體,幾乎筆直地背離太陽方向,細長而泛著幽幽的藍光。

  新智彗星在一個接近拋物線的軌道上繞太陽逆行,根據目前的觀測和推算,它的遠日點在500個天文單位以上,很有可能是源自太陽系最外圍的彗星大本營——奧爾特雲。它可能擁有一個直徑約5千米的較大彗核,這使其能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倖免於解體,這也可以解釋它的高亮度。隨著這次闖入內太陽系並再次遠去,新智彗星軌道周期可能會從4000多年增加到約7000年。因此,2020年7月是觀測新智彗星的大好時機。


  7月16日,記者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簡稱「天文學名詞委」)獲悉,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亮彗星C/2020 F3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新智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期間發現的,它在整個7月都肉眼可見,隨後將迅速消隱。上一次北半球人類肉眼可見的亮彗星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
  「新智彗星」英文名為NEOWISE,天文學名詞委專家一致認為,雖然「NEO」在此處只是「近地天體」一詞的英文縮寫,但不妨視其為前綴、取其「新」之義;其後的英文縮寫WISE可當作「智慧」「廣域」等來理解,也可反映空間望遠鏡巡天觀測的高度自動化。隨後,委員們陸續提出了「新廣彗星」「近廣彗星」「新智彗星」「新向彗星」等名稱,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孫小淳提議的「新智彗星」簡明上口,得到一致贊成。最終,天文學名詞委將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據了解,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從1995年起採用新的命名規則,即用發現年份加上英文大寫字母(除I和Z)表示的發現之半月份,再加上數字表示的半月內發現順序,並且用前綴來標明彗星情況。
  隨著「新智彗星」一天天接近太陽,它迅速增亮,7月3日掠過近日點時,視星等已在0等上下,亮度可與五車二或是織女星相匹敵。從一些照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它的塵埃彗尾和離子彗尾:塵埃彗尾是來自太陽輻射壓從彗核上剝離出的微細塵埃,拖曳在軌道的側後方,形態瀰漫且帶有彎曲,因反射陽光而偏黃;離子彗尾是太陽風從彗髮帶走的等離子氣體,幾乎筆直地背離太陽方向,細長而泛著幽幽的藍光。
  新智彗星在一個接近拋物線的軌道上繞太陽逆行,根據目前的觀測和推算,它的遠日點在500個天文單位以上,很有可能是源自太陽系最外圍的彗星大本營——奧爾特雲。它可能擁有一個直徑約5千米的較大彗核,這使其能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倖免於解體,這也可以解釋它的高亮度。隨著這次闖入內太陽系並再次遠去,新智彗星軌道周期可能會從4000多年增加到約7000年。因此,2020年7月是觀測新智彗星的大好時機。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為「新智彗星」—新聞—科學網
    「新智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期間發現的,它在整個7月都肉眼可見,隨後將迅速消隱。上一次北半球人類肉眼可見的亮彗星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
  • 明亮彗星有了中文名「新智」,7月中下旬仍可觀測
    記者今天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獲悉,這顆彗星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值得一提的是,7月中下旬,大家可以在傍晚看到它的靚影。天文學名詞委為明亮彗星取名這顆新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WISE)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NEOWISE)期間,於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編號為C/2020 F3,表示是2020年3月下半月發現的第三顆彗星。2020年4月,新彗星的英文名定為NEOWISE。
  • 6800年一遇的大彗星有了中文名
    記者21日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天文學名詞委」)獲悉,這顆「網紅」彗星的中文名已正式被定為「新智彗星」。「上一次人們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在北半球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文學名詞委委員鄧勁松說。
  • 科學網—七月「最亮的」彗星有中文名了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平線上方的新智彗星 圖片來源:NASA/Jack Fusco   7月16日,記者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獲悉,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亮彗星C/2020 F3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 7月中旬為肉眼觀測「新智彗星」的最佳時期,錯過起碼要等四千年
    彗星軌道示意圖彗星的軌道可以分為橢圓軌道、雙曲線軌道和拋物線軌道三大類,沿橢圓軌道運行的彗星又可以稱為「周期彗星」,其中最著名的周期彗星就是「哈雷彗星」,它的回歸周期為76年,根據推測哈雷彗星下次到訪地球大約是在
  • 罕見彗星划過北半球,亮度超過哈雷彗星
    這顆彗星是2020年3月發現的,編號為C/2020F3(Comet Neowise),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把這顆彗星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7月中下旬的傍晚可以看到它的靚影。一開始這枚彗星亮度較低,並未引起重視,但到了6月,隨著彗星逐漸接近太陽,其視星等進入裸眼可見範圍,其亮度飆升,引起了大家注意。
  • 預報稱今年最亮彗星到訪!
    我看過《彗星撞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太恐怖了。 3、它會進入內太陽系最終被太陽的火焰蒸發嗎? 上世紀90年代末海爾-波普彗星和百武彗星的傳奇故事,為我們提供了這些規律的生動而鮮明的例子。黑爾-波普早在數年前就被發現了,當時它還在遙遠的太陽系中,這表明它是一個巨大且可能很亮的天體。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亮彗星C/2020 F3 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這顆新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near-Earth objects of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 NEOWISE)期間,於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編號為C/2020
  • 雙尾彗星亮相廣西夜空,下一次造訪可能在6800年後
    近幾日,一顆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引發廣西不少天文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的熱烈關注。每天傍晚太陽落山後,它出現在西北方的夜空,這樣的情況將持續到7月底。不過,因為市區燈光影響,市民需藉助天文望遠鏡才能清楚看到彗星美麗的彗尾。
  • 那些有關彗星的 「相見與懷念」
    國際小行星中心的自動化程序給出的估計認為這顆彗星在過近日點前後可達-14等左右(月亮的亮度為-12.7),比20世紀以來觀測到的最亮彗星——1965年的池谷-關彗星還要明亮。觀星者們急切盼望著這顆曾經被認為亮度有望達到滿月15倍,擁有巨大彗尾的超級彗星出現在夜空裡,甚至在白天也應該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拍照最好的手機,vivo X50 Pro,清晰拍攝「新智彗星」
    一顆拖著羽毛彗星划過天空的明亮彗星,就像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中一樣浪漫,令人驚嘆。與《你的名字》中1200年出現一次的迪亞馬特彗星不同,此次出現的「新智慧星」直到6800年以後才能再次見到地球,真是幸運。事實上,從今年7月開始,它迅速移動到漁民座旁邊的大熊座北鬥七星下面。
  • 史上最亮?預報稱將有極亮彗星造訪
    起因今天朋友給我發了一張彗星亮度預報圖,預報圖顯示5月31日將有一顆彗星亮度達到-24.7等。C/1844 Y1與C/2019 Y4對比(來源:Charles Bell)目前其亮度為12.7等,並且依舊在快速增亮,近期亮度已經增加兩倍,在火星軌道外,正朝著太陽前進,5月它將俯衝進水星軌道範圍,變得更加明亮。
  • ISON彗星會成為「世紀大彗星」嗎?
    11月10日,奧地利天文攝影師Michael Jäger拍攝的ISON彗星。距離過近日點只有半個多月,這顆去年被吹捧為亮度堪比滿月的彗星,究竟會表現如何?這顆曾被認為有可能成為「世紀大彗星」的彗星究竟會有怎樣的表現?(參見果殼 觀星者小組 的舊貼:【爆炸性新聞】新發現的Ison彗星明年底可能達到-14等!)依據過去對許多顆彗星的觀測經驗,天文學家已經有了一些還算靠譜的推測。按照這些推測可能成真的先後次序,我們可以將它們劃分成三大場景。
  • 研究發現「大明星」彗星Atlas可能正在解體
    ▼ Atlas彗星有可能上演多年來最精彩的太空解體表演之一,但有一些早期跡象表明,這場表演可能會提前。 報告稱,C/2019 Y4(Atlas彗星)可能正在解體,「4月5日拍攝的照片顯示了一個彗核的延伸」。
  • 細說彗星的命名規則的結構,了解彗星這種迷人的天體
    彗星這種迷人又有點詭異的東西,為什麼質量如此之小的它們卻又如此重要呢?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彗星。首先我們來講一講彗星的命名規則,小行星的發現者擁有命名權,而彗星的命名規則更直接,發現則的名字直接被用到了彗星身上,除了哈雷彗星和恩克彗星。一開始是約定俗成的,後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有了明確的命名規則,以最早堵路發展著名字命名,最多可以由三個人姓氏來命名,以受到報告的先後順序。
  • Neowise彗星現身貴州臺江夜空,再見需等6800年
    2020年7月23日晚,記者在貴州省臺江縣紅陽草場的夜空拍攝到NEOWISE彗星 (正式名稱為C/2020 F3,中文譯名「新智」)。這是一顆約6800年才出現一次的彗星,是迄今為止可肉眼觀測到的最亮彗星,當日該彗星將到達近地點,與地球距離約為1.03億公裡。
  • LOL:智勳男刀彗星新玩法,加強耗血能力拿線權,輸了還能甩鍋
    其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主播智勳近日在排位中使用的彗星男刀。而對於彗星的選擇,智勳有兩大理由:一是電刑雖然強勢,但是電刑強在打出來才強,沒打出來電刑就是沒有作用。男刀選擇彗星能夠提升耗血能力,讓敵人更快地進入斬殺線,從而拿到線權,拿到線權後就可以更好的遊走擴大優勢。二則是打不爆對面就和隊友說符文帶錯了,打爆了就說是新套路證明我很強。
  • 彗星是「生命使者」?科學家在彗星上,找到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
    神秘的彗星為何說彗星神秘呢?主要的原因是,一直到今天為止,科學家們都沒有搞清楚太陽系內彗星的起源,也不知道彗星究竟來自哪裡。什麼是彗星?彗星就是一團「髒雪球」,它的主要組成物質,是由水、氨、甲烷等凍結的冰塊,同時還有很多固體塵埃粒子。
  • 天文愛好者尋找新星際彗星指南
    隨著鮑裡索夫彗星接近太陽和地球,其視星等預計將從目前的17等增加到最接近地球時(世界時12月28日)的約15等。天文學家使用加那利群島拉帕爾瑪島上的4.2米的赫歇爾望遠鏡和夏威夷莫納克亞山上8.2米的北雙子望遠鏡獲得了它的光譜。彗星的表面略帶紅色,類似於太陽系的長周期彗星,例如1996的百武彗星和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
  • 萬眾矚目阿特拉斯彗星C/2019 Y4,土崩瓦解,等了個寂寞?
    圖解:C/2019 Y4(ATLAS)撞地警報彗星 圖源:Wikipedia天文觀測愛好者們屏息凝神,緊握她/他們的雙筒望遠鏡,急切盼望著這段時間以來最亮之光的出現。但令其失望透頂的是,這場期盼最終以彗星的瓦解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