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彗星有了中文名「新智」,7月中下旬仍可觀測

2020-12-12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近日,肉眼可見的亮彗星C/2020 F3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記者今天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獲悉,這顆彗星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值得一提的是,7月中下旬,大家可以在傍晚看到它的靚影。

天文學名詞委為明亮彗星取名

這顆新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WISE)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NEOWISE)期間,於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編號為C/2020 F3,表示是2020年3月下半月發現的第三顆彗星。2020年4月,新彗星的英文名定為NEOWISE。

這顆新彗星在整個7月都肉眼可見,隨後將迅速消隱。隨著關注度的提高,為規範新聞報導、促進科技交流,給它定一個合適的中文名,成了擺在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面前的緊迫議題。

據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文學名詞委委員鄧勁松介紹,天文學名詞委的委員們認為,雖然NEO在此處只是「近地天體」一詞的英文縮寫,但不妨視其為前綴、取其「新」之義;其後的英文縮寫WISE可當作「智慧」「廣域」等來理解,也可反映空間望遠鏡巡天觀測的高度自動化。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孫小淳提議的「新智彗星」簡明上口,得到大家的贊成。最終,天文學名詞委將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記者了解到,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是國務院批准成立,代表國家審定、公布科技名詞的權威性機構。自1985年成立已審定公布近70萬條規範的科學技術名詞,覆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軍事科學等領域。

7月中旬後將出現在傍晚天空

鄧勁松告訴記者,上一次人們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在北半球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

此次,隨著「新智彗星」一天天接近太陽,它迅速增亮,7月3日掠過近日點時,視星等已在0等上下,亮度可與織女星相匹敵。彗星從御夫座的鄰側向大熊座北鬥七星的下方快速移動,上旬在黎明前出現在東方的地平線,中旬之後轉而出現在傍晚天空,吸引了各地天文愛好者觀測拍攝。

新智彗星在一個接近拋物線的軌道上繞太陽逆行,軌道面與黃道面的夾角很大,接近129度,近日點不到0.3個天文單位(日地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根據目前的觀測和推算,它的遠日點在500個天文單位以上,很有可能是源自太陽系最外圍的彗星大本營——奧爾特雲。它可能擁有一個直徑約5千米的較大彗核,這使其能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倖免於解體,同時也可以解釋它的高亮度。

下一次在地球上看到它要等7000年

隨著新智彗星這次闖入內太陽系並再次遠去,軌道周期可能會從4000多年增加到約7000年。鄧勁松解釋稱,彗星軌道會受到太陽系各大行星引力的擾動(天文學上稱為攝動)。與此同時,彗星闖入內太陽系後,受到太陽輻射和太陽風的強烈影響,彗核會損失氣體和塵埃,形成彗尾,效果有點類似火箭的噴氣推進。在這兩種作用下,彗星的軌道和周期就會發生改變。比如著名的哈雷彗星,它的歷次回歸周期一直是有變化的。

像新智彗星這類長周期彗星,回歸周期對噴氣效應會更加敏感。根據對新智彗星運行的監測數據,天文學家推算後認為,它這次進入內太陽系的軌道周期大約是4500年,而當它離開,軌道就已經發生顯著變化,周期大約是6800年。「也就是說,下一次在地球上看到這顆衛星得等到近7000年之後了。」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應悅 校對 李立軍

相關焦點

  •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為「新智彗星」
    「新智彗星」英文名為NEOWISE,天文學名詞委專家一致認為,雖然「NEO」在此處只是「近地天體」一詞的英文縮寫,但不妨視其為前綴、取其「新」之義;其後的英文縮寫WISE可當作「智慧」「廣域」等來理解,也可反映空間望遠鏡巡天觀測的高度自動化。
  • 7月中旬為肉眼觀測「新智彗星」的最佳時期,錯過起碼要等四千年
    最近,也就是2020年3月27日,人類利用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執行近地天體觀測巡查任務時,發現了一顆新彗星。英國巨石陣上空的「新智彗星」(2020.7.14)這顆新彗星被編號為「C/2020 F3」,表示是在2020年3月下半月發現的第三顆彗星,到了2020年4月,這顆新彗星有了新的命名
  •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為「新智彗星」—新聞—科學網
    「新智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期間發現的,它在整個7月都肉眼可見,隨後將迅速消隱。上一次北半球人類肉眼可見的亮彗星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
  • 科學網—七月「最亮的」彗星有中文名了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平線上方的新智彗星 圖片來源:NASA/Jack Fusco   7月16日,記者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獲悉,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亮彗星C/2020 F3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 罕見彗星划過北半球,亮度超過哈雷彗星
    這顆彗星是2020年3月發現的,編號為C/2020F3(Comet Neowise),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把這顆彗星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7月中下旬的傍晚可以看到它的靚影。一開始這枚彗星亮度較低,並未引起重視,但到了6月,隨著彗星逐漸接近太陽,其視星等進入裸眼可見範圍,其亮度飆升,引起了大家注意。
  • 成都追星人拍下絕美彗星 七月中下旬肉眼仍可見
    據新華社此前報導,本月C/2020 F3彗星將在日出前半小時從東北方升起,直到7月22日,這顆大彗星將到達近地點,與地球距離為1.03億公裡。類似C/2020 F3的大彗星平均每隔幾十年才會被發現一顆。7月中下旬的十幾天都適合觀測。
  • 雙尾彗星亮相廣西夜空,下一次造訪可能在6800年後
    在羅文水庫拍到的「新智」彗星。攝影愛好者「大琪」/攝整個7月,人們都可以在夜空上看到「新智」彗星(英文名:Neowise)。7月上旬,它出現在黎明前東方的地平線,角度較低,南寧地區不適宜觀賞。7月中下旬,它轉移到西北方的夜空,帶來觀測的大好時機,不少人忍不住夜夜「追星」。
  • 6800年一遇的大彗星有了中文名
    記者21日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天文學名詞委」)獲悉,這顆「網紅」彗星的中文名已正式被定為「新智彗星」。「上一次人們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在北半球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文學名詞委委員鄧勁松說。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亮彗星C/2020 F3 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圖片來源:Wikipedia) 資料顯示,這顆彗星是自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之後,北半球23年來唯一一顆肉眼可見、較易觀測到的明亮彗星。而如果這次錯過了它,再相遇就只能等6800年以後了。因此,不僅專業天文工作者,各地的天文愛好者、攝影師也紛紛參與到這一觀星盛事。
  • 5月31日兩個太陽?預報稱今年最亮彗星到訪!
    有專家推測,這可能是人們在2020年看到第一顆肉眼可見的彗星,它叫做C/2019年Y4彗星阿特拉斯。 ,在2020年5月下旬它距離太陽只有0.262天文單位(3920萬公裡),幾乎相當於水星近日點的內部,那個距離太陽0.307天文單位。
  • C/2020 F3 彗星觀測指南第二彈
    如果你是一位天文愛好者,相信在過去的一周裡你已經被一顆彗星刷屏了;如果你身邊有一位天文愛好者,估計你也快被他煩死了;如果你到現在還不清楚狀況,那就是你的不對了。最近有個編號為 C/2020 F3 (NEOWISE) 的彗星真的是太火了!國內國外,大佬出動,神片湧現,大作不斷。
  • 那些有關彗星的 「相見與懷念」
    國際小行星中心的自動化程序給出的估計認為這顆彗星在過近日點前後可達-14等左右(月亮的亮度為-12.7),比20世紀以來觀測到的最亮彗星——1965年的池谷-關彗星還要明亮。觀星者們急切盼望著這顆曾經被認為亮度有望達到滿月15倍,擁有巨大彗尾的超級彗星出現在夜空裡,甚至在白天也應該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彗星來啦 成都追星人拍下驚豔「大尾巴」
    就是這樣一顆彗星,在四川成都、綿陽、阿壩等地,連續幾天被「追星人」用鏡頭拍下,它是大自然的禮物,也是迎接太陽的使者。據新華社此前報導,本月C/2020 F3彗星將在日出前半小時從東北方升起,直到7月22日,這顆大彗星將到達近地點,與地球距離為1.03億公裡。類似C/2020 F3的大彗星平均每隔幾十年才會被發現一顆。7月中下旬的十幾天都適合觀測。
  • 業餘天文學家發現的SWAN彗星,即將閃耀在我們的夜空中
    此外,它還成為彗星的有效發現者,因為彗星也是氫的來源。在彗星的例子中,氫來自於冰核被太陽加熱時釋放到太空中的水蒸氣。因為太陽輻射可以把水分子(H2O)分解成一個氫原子(H)和一個氫氧對(科學家稱之為羥基自由基,簡稱OH)。結果是圍繞在彗星周圍的一團氫氣,釋放出一個可以在天鵝座星圖上被發現的明亮的萊曼-阿爾法光。
  • 拍照最好的手機,vivo X50 Pro,清晰拍攝「新智彗星」
    一顆拖著羽毛彗星划過天空的明亮彗星,就像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中一樣浪漫,令人驚嘆。與《你的名字》中1200年出現一次的迪亞馬特彗星不同,此次出現的「新智慧星」直到6800年以後才能再次見到地球,真是幸運。事實上,從今年7月開始,它迅速移動到漁民座旁邊的大熊座北鬥七星下面。
  • 5月31日,兩個太陽?史上最亮?預報稱將有極亮彗星造訪
    起因今天朋友給我發了一張彗星亮度預報圖,預報圖顯示5月31日將有一顆彗星亮度達到-24.7等。所以這不禁引發了我的好奇,到底這個預測是譁眾取寵還是有跡可循?這張曲線圖顯示了估算的彗星星等發展情況,灰色曲線是基於原始的MPEC計算出的星等,紅色是根據觀測值每6小時計算一次。
  • 哈勃拍到不可思議的星際彗星——鮑裡索夫閃爍的畫面
    星際彗星鮑裡索夫閃耀在令人難以置信的哈勃新照片彗星2I/Borisov 是人類歷史上觀測的第一顆星際彗星。NASA行星天文學家Heidi Hammel的NASA電視媒體頻道的一次關於2I/Borisov的討論中說到。這些新照片的第一張,彗星大約距離地球2億3百萬英裡,它被發現於遙遠的2MASXJ20500165-0152029螺旋星系前方。根據NASA的說法,你可以看到彗星塵埃的尾巴向右方延申。
  • 彗星是什麼,為何成為了「掃把星」?
    對於天文觀測愛好者來說,也是這樣,上半年原本會出現的ATLAS和SWAN彗星紛紛「放了地球鴿子」。好在不久,我們將迎來今年第一顆適合觀測的彗星,C/2020 F3 NEOWISE彗星,而且它的亮度很快就能達到0等。屆時,北半球的觀測者可以在7月的夜空裡輕鬆地看到它(日出前約半小時從東北方向升起,日落後則出現在西方低空)。
  • 七月天文景觀:彗星NEOWISE個人秀即將上演,請收好這份日程表
    然後,這顆彗星將前往距離太陽754AU(天文單位)的遠地點,在遙遠的90377 Sedna遠地點內部約200AU處。內太陽系中彗星F3 NEOWISE 的運行軌道觀測。圖片來自:NASA/JPL F3 NEOWISE 的勘探彗星在六月下旬,顯著地變亮,亮度達到+0.5,穿過美國宇航局/歐空局太陽和日光層天文臺(SOHO)的聯合相機LASCO C3的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