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兩個太陽?預報稱今年最亮彗星到訪!

2020-12-11 騰訊網

對於天文觀測者而言,2020年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期待,獵戶座參宿四曾一度被爆料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發,當然最後的結果卻是正常的亮度波動。另一個好消息則來自於一顆超級大彗星,經歷一段彗星觀測淡季之後,人們終於迎來了2020年第一顆大彗星!有專家推測,這可能是人們在2020年看到第一顆肉眼可見的彗星,它叫做C/2019年Y4彗星阿特拉斯。

Y4彗星是2019年12月28日晚由阿特拉斯(ATLAS)(小行星陸基碰撞最後預警系統)探測發現的最後一顆彗星,發現的時候它的星等是+19.6,但Y4的軌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在2020年5月下旬它距離太陽只有0.262天文單位(3920萬公裡),幾乎相當於水星近日點的內部,那個距離太陽0.307天文單位。這顆彗星在2020年1月也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當時它的亮度躍升了5個級別,達到+12,即100倍。

一般來說,大家對彗星有三個關注點:

1、它是在哪裡被發現的?是來自太陽系外的嗎?

2、它是否會接近地球嗎?我看過《彗星撞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太恐怖了。

3、它會進入內太陽系最終被太陽的火焰蒸發嗎?

上世紀90年代末海爾-波普彗星和百武彗星的傳奇故事,為我們提供了這些規律的生動而鮮明的例子。黑爾-波普早在數年前就被發現了,當時它還在遙遠的太陽系中,這表明它是一個巨大且可能很亮的天體。但是,當我們都在焦急地等待海爾-波普降臨地球的時候,百武彗星似乎從天而降,給我們上演了一場驚人的天象表演,因為它距離地球只有0.1個天文單位(AU),也就是930萬英裡。

Y4阿特拉斯彗星,它的公轉周期大約為5467年,阿特拉斯最後一次造訪太陽系內部是在公元前4000年的某個時間段,因此下一次將出現在公元76世紀。這顆彗星的軌道與黃道成45度角,今年2月17日剛剛穿過黃道。在它最接近的時候,這顆彗星將在5月下旬以每天2度的速度划過天空,大約是滿月直徑的四倍。

對北半球的天文觀測者而言,觀測這顆彗星的最佳時機是5月中旬的黃昏,此時彗星正朝著近日點移動。不巧的是,在最亮的時候,這顆彗星在5月下旬到6月初是在凌晨出現,所以難以觀測。

這顆彗星的軌道類似於1844-1845年的大彗星(C/1844 Y1)。也許,這兩顆彗星是一顆更大的彗星的碎片。當時,那顆彗星在1844年末達到了+1級,並一直持續到1845年。1844年的大彗星和當時的許多彗星一樣,是由幾個南半球的觀測者幾乎同時獨立發現的,甚至被一艘從紐西蘭離岸的英國船上的水手發現,因此19世紀被稱為彗星的時代!

我們怎樣才能觀測這顆彗星呢?

如果您沒有天文望遠鏡,只是一名普通愛好者,那麼您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到它足夠接近太陽。接近太陽時,觀察和和拍攝彗星將變得很簡單,您只需要準備一個雙筒望遠鏡即可,如果想拍攝照片可以直接手持相機進行拍攝。前提是你要選擇一處遠離城市空氣汙染的區域尋找一片空氣視寧度高的開闊區域即可。

尋找彗星時,根據stellarium等更新的星圖軟體鎖定大概區域,接著用肉眼掃視目標區域,尋找一個可疑的白色模糊點。當你的肉眼鎖定目標後,它會逐漸變得清晰起來,你甚至可以看到它身後長長的彗尾。當Y4 ATLAS在5月接近太陽時,它那條由高溫蒸發所致的彗尾會越來越長越來越清晰,屆時天文觀測者可以一睹它的芳容!

最後提醒大家

上班上學一定要戴好口罩

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關注武漢疫情,您需要掌握以下知識

歷史信息

以史為鑑,敬畏自然

Science科學

了解未知 開啟認知

按此關注中文公眾號

Science科學英語平臺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關注英文公眾號

◢ 豁然開朗請打賞 ◣

相關焦點

  • 5月31日,兩個太陽?史上最亮?預報稱將有極亮彗星造訪
    起因今天朋友給我發了一張彗星亮度預報圖,預報圖顯示5月31日將有一顆彗星亮度達到-24.7等。(來源:vanbuitenen.nl)現狀1843年大彗星,也叫三月大彗星,1843年2月5日,在西南方夜空中被發現,亮度可能有2到4等(另一說-7等)。是在白天可以觀測到的距離太陽不遠的明亮彗星.
  •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為「新智彗星」
    」)獲悉,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亮彗星C/2020 F3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據了解,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從1995年起採用新的命名規則,即用發現年份加上英文大寫字母(除I和Z)表示的發現之半月份,再加上數字表示的半月內發現順序,並且用前綴來標明彗星情況。  隨著「新智彗星」一天天接近太陽,它迅速增亮,7月3日掠過近日點時,視星等已在0等上下,亮度可與五車二或是織女星相匹敵。
  •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為「新智彗星」—新聞—科學網
    7月16日,記者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簡稱「天文學名詞委」)獲悉,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亮彗星C/2020 F3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 那些有關彗星的 「相見與懷念」
    事與願違:或許僅僅「肉眼可見」  正常情況下,隨著彗星不斷接近太陽,在光熱作用下彗星內部的冰凍物質會逐漸融化揮發,形成一個壯觀的彗頭和彗尾結構。但自從今年1月中旬以來,艾森彗星的亮度並未出現上升,科學家推測,這有可能是因為這顆彗星彗核外層冰物質已經接近耗盡。
  • "星月童話"、木星衝日、流星雨……5月的夜空好戲不斷
    央視網消息:5月的「天象劇場」,好戲不斷。天文預報顯示,「寶瓶座伊塔流星雨」「木星衝日」「C/2016R2彗星過近日點」「金星合月」等四大天象將先後登場。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 趙之珩雖然亮流星較多,但遺憾的是,今年該流星雨的可觀測時間很短,而且極大期內盈凸月與流星雨輻射點非常接近,月光幹擾較為嚴重 。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7月份 一顆肉眼可見的亮彗星 吸引了許多天文愛好者的目光 並頻頻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 它就是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
  • 肉眼可見:年輕人的第一顆彗星Neowise正劃破天際
    這可能是大部分90後和00後看到的第一顆比較明亮的彗星。彗星C/2020 F3 NEOWISE(簡稱Neowise),是天文學家在2020年發現的第三顆彗星。天文學家們稱它可能會成為肉眼明顯可見的一顆亮彗星,隨著時間推移,或許會變得更加明亮。
  • 7月中旬為肉眼觀測「新智彗星」的最佳時期,錯過起碼要等四千年
    彗星軌道示意圖彗星的軌道可以分為橢圓軌道、雙曲線軌道和拋物線軌道三大類,沿橢圓軌道運行的彗星又可以稱為「周期彗星」,其中最著名的周期彗星就是「哈雷彗星」,它的回歸周期為76年,根據推測哈雷彗星下次到訪地球大約是在
  • 明亮彗星有了中文名「新智」,7月中下旬仍可觀測
    記者今天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獲悉,這顆彗星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值得一提的是,7月中下旬,大家可以在傍晚看到它的靚影。7月中旬後將出現在傍晚天空鄧勁松告訴記者,上一次人們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C/2011 W3),在北半球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C/1995 O1)。
  • 罕見彗星划過北半球,亮度超過哈雷彗星
    這顆彗星是2020年3月發現的,編號為C/2020F3(Comet Neowise),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把這顆彗星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7月中下旬的傍晚可以看到它的靚影。一開始這枚彗星亮度較低,並未引起重視,但到了6月,隨著彗星逐漸接近太陽,其視星等進入裸眼可見範圍,其亮度飆升,引起了大家注意。
  • 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每6.5年繞太陽...
    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每6.5年繞太陽公轉一圈  Evelyn Zhang • 2020-12-03 18:24:49 來源:前瞻網
  • Atlas和Swan消逝後 彗星Neowise或在7月中旬變得肉眼可見
    據外媒CNET報導,彗星C/2020 F3 NEOWISE(簡稱Neowise)是天文學家今年發現的第三顆彗星,天文學家稱它可能會成為肉眼可見的彗星,或許會變得更加明亮。彗星Atlas和彗星Swan 也具有同樣的潛力,但它們在真正變得如此耀眼、引起轟動之前,就已經解體了。天文學家Tony Phillips博士在Spaceweather.com上寫道:"現在看起來可能沒什麼,但這顆彗星可能會在近日點(最接近太陽)後的幾周內變得更加明亮。北半球的觀測者將能在7月中旬的夜空中輕鬆地看到它。"
  • 科學網—七月「最亮的」彗星有中文名了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平線上方的新智彗星 圖片來源:NASA/Jack Fusco   7月16日,記者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獲悉,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亮彗星C/2020 F3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 Neowise彗星現身貴州臺江夜空,再見需等6800年
    2020年7月23日晚,記者在貴州省臺江縣紅陽草場的夜空拍攝到NEOWISE彗星 (正式名稱為C/2020 F3,中文譯名「新智」)。這是一顆約6800年才出現一次的彗星,是迄今為止可肉眼觀測到的最亮彗星,當日該彗星將到達近地點,與地球距離約為1.03億公裡。
  • 研究發現「大明星」彗星Atlas可能正在解體
    ▼ Atlas彗星有可能上演多年來最精彩的太空解體表演之一,但有一些早期跡象表明,這場表演可能會提前。 報告稱,C/2019 Y4(Atlas彗星)可能正在解體,「4月5日拍攝的照片顯示了一個彗核的延伸」。
  • ISON彗星會成為「世紀大彗星」嗎?
    不過,可憐的ISON彗星在過近日點時,會遭遇雙重打擊:就算能在炙烤中存活下來,它距離太陽也太近了,太陽的引力有可能直接將它扯碎!好在計算機模擬發現,ISON彗星存活下來的可能性更高,不過仍有極少的機率,它會被太陽的「潮汐力」直接瓦解。如果ISON彗星在過近日點前後的幾個小時到幾天內瓦解,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太陽附近極端環境裡的高溫和強大引力。
  • 如何給太陽做「天氣預報」?這篇文章講清楚了!
    每隔11年左右,太陽向外釋放的能量就會達到一個巔峰,在近地空間引起地磁暴、電離層擾動等現象,影響人類生活和地球氣候變化。因此,太陽物理學家們希望能預報太陽活動,在太陽劇烈活動前做好應對。 要想了解太陽的活動,一個重要的觀測對象就是太陽風。
  • 七月天文景觀:彗星NEOWISE個人秀即將上演,請收好這份日程表
    2020年3月27日,這顆彗星被NEOWISE太空望遠鏡發現。2013年9月,NEOWISE從最初的廣域紅外勘測(WISE)任務轉變而來,名義上增加了NEO(當它開始專門尋找近地天體時)。到目前為止,NEOWISE已經在這一擴展階段發現了15顆彗星。這顆彗星處於逆行軌道上,相對黃道平面傾斜129度。
  • 宇宙中哪個星體最亮?天狼星比太陽亮得多,這星體可比千餘銀河系
    我們所能看到的最亮的恆星是太陽了,不過太陽並非發光最強的恆星,其實在夜晚我們所能看到的絕大部分恆星實際光度都比太陽更強,比如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其光度是太陽的23倍,只是由於距離比太陽遠得多(距離太陽系8.6光年),所以看上去才只是一點星光了,如果把它放到和太陽一樣的距離上,那麼看上去它的亮度會高得多
  • 萬眾矚目阿特拉斯彗星C/2019 Y4,土崩瓦解,等了個寂寞?
    圖解:C/2019 Y4(ATLAS)撞地警報彗星 圖源:Wikipedia天文觀測愛好者們屏息凝神,緊握她/他們的雙筒望遠鏡,急切盼望著這段時間以來最亮之光的出現。但令其失望透頂的是,這場期盼最終以彗星的瓦解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