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震動!疑北大教授舉報造假,阿爾茲海默症新藥發明人捲入!官方回應

2020-12-1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何小桃

11月29日,一封疑似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寫給國家自然基金會李靜海主任的信在網上流傳。

網傳信中,饒毅舉報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3張圖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此外,饒毅還在信中提到,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宣稱可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症論文存在造假情況。

這樣一封重磅的舉報信震驚學術圈,因為這不僅關乎3位知名學者的聲譽,更讓剛剛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原創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站上風口浪尖。因為上述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正是這款新藥的主要發明人。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記者將上述截圖發給饒毅本人求證,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據紅星新聞報導,11月29日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宣傳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委已經掌握相關相關網絡輿情,正在調查核實,「網傳內容是否系饒毅本人所發,被舉報三人是否涉嫌學術造假,這些都會進行調查核實。」

關於饒毅在信中提到,「昨天收到貴委11月22日寄首都醫科大學函,稱單位調查所謂我發表的論文涉嫌存在學術不端的行為」,該工作人員表示,「這些事情我們都在核實。」

「如果最後核實完,我們會後續處理的,目前正在核實當中。」該工作人員稱。

北大官網截圖

三位「被舉報者」均是權威專家

資料顯示,舉報者饒毅是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未來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知識分子》主編。

饒毅,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饒毅所指三人,無一不是民眾眼中「頗具威望」亦或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

李紅良,男,1974年9月出生,理學博士。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武漢大學官網

裴鋼,1953年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產最高水平學術期刊 Cell Research 雜誌主編,曾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長、同濟大學校長。

同濟大學官網

耿美玉,女,1963年出生,山東青島人,藥理學專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研究員、課題組長。主要從事抗阿爾茨海默病和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研發和生物標誌物研究,是首款抗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發者。

視頻截圖

據紅星新聞報導稱,方舟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網傳內容確係饒毅本人所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給饒毅所在的首都醫科大學發函,稱有人舉報饒毅發表的論文涉嫌造假,饒毅就寫了這封答覆,發給一些人徵求意見,被人傳出去了。信裡主要是反駁造假指控,說方舟子已經查過那些論文了,不是他造假,是別的實驗室的共同作者造假,舉報他是對他的打擊報復。最後是反戈一擊,提了三點建議。」

堅持22年沒有放棄

終於研製出阿爾茨海默病新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正是甘露特鈉的主要發明人。

11月2日,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谷製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被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准上市。

甘露特鈉膠囊(GV-971)是由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綠谷製藥歷時22年共同研製、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創新藥,也是全球首個糖類多靶抗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物。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AD)。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1.5億左右。2018年全球治療及照料費用已達萬億美元,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1000萬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預計到2050年我國患者將達4000萬人。

自發現阿爾茨海默病100多年來,全球用於臨床治療的藥物只有5款,臨床獲益不明顯。全球各大製藥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裡,相繼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新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320餘個進入臨床研究的藥物已宣告失敗。

今年9月,耿美玉團隊已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上發表論文,揭示了GV-971抑制阿爾茨海默症的作用機理。據介紹,GV-971是從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類分子。不同於傳統靶向抗體藥物,它能夠多位點、多片段、多狀態地捕獲β澱粉樣蛋白(Aβ),抑制Aβ纖絲形成,使已形成的纖絲解聚為無毒單體。最新研究發現,GV-971還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失衡、重塑機體免疫穩態,進而降低腦內神經炎症,阻止阿爾茨海默症病程進展。

據中國科學網此前報導,耿美玉表示,「根據GV-971研發中發現的AD(阿爾茨海默症)發病機制,老年人經常食用海帶和酸奶,有助於預防AD的發生。」,他們還將進一步深入研究,拓展GV-971的適應症,比如帕金森病、抑鬱、睡眠障礙、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傳統主流的藥物設計針對單一靶點,很難找到阻止AD發生發展的藥物。」耿美玉還表示,糖鏈是生命三大物質之一,由於糖類的化學結構最難研究,因此糖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靶點,糖藥物領域也如同一位沉睡的巨人亟待被喚醒。

據上觀新聞此前報導,從1997年發現第一個與老年痴呆症有關的化合物算起,耿美玉團隊已經堅持了整整22年。「確實感到過孤獨,因為別人都在做小分子藥物,而用糖類藥物來治療老年痴呆,不管是結構確定、質量控制、製備工藝、還是模型建立、評價體系、體內代謝過程研究等,都沒有先例,挑戰巨大。」一路走來,最讓耿美玉感到驕傲的是,她堅持了下來,從未放棄過。「這種堅持,最初是作為科學家的一種使命感,後來目睹了患者的強烈需求,這種使命感變得更加迫切,已經超越了科學興趣,成為了非常強大的支撐動力。」為了儘快做出老年痴呆的治療性藥物,這麼多年耿美玉沒有發過一篇相關論文,每天都是從家裡到實驗室,再從實驗室到家裡。

不過,據《財經》雜誌報導,甘露特鈉膠囊獲得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准上市後,掀起不少爭議。

第一個爭議的是,甘露特鈉膠囊研究指標單一,有質疑者稱,生物標誌物不明確。

第二個爭議點是,該藥物在24周-36周的有效性增長,以及安慰劑組在此期間大幅下滑,這樣的數據走向被認為略有怪異。

「謹慎為好。」當時饒毅在社交平臺上如此評價。

阿爾茨海默新藥背後的商人

據綠谷製藥官網,公司成立於1997年,總部位於上海張江科學城,在全國擁有約1500名員工,在上海青浦和遼寧本溪建有糖藥物生產基地。疾病治療領域包括:神經精神類疾病、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啟信寶數據顯示,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註冊資本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呂松濤,該公司由綠谷(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後者設立於1998年。

啟信寶截圖

綠谷集團則由三位自然人持股。其中,呂松濤擔任董事長,持股18%,為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劉梅英,持股76.12%,劉梅英也是綠谷集團法人代表及總經理。

啟信寶截圖

啟信寶數據顯示,耿美玉曾擔任綠谷製藥監事,不過已在2018年9月退出。另外,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和耿美玉還在一家名為「斯內華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任職,呂松濤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耿美玉任監事。

啟信寶截圖

據商業人物,呂松濤1965年出生於安徽省淮北市,1983年考入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成為工程管理系一名本科生,後來,他又讀了社會科學系研究生。90年代他開始經商。在珠海,呂松濤曾與在這裡做生意的史玉柱產生交集。

1996年底到1997年初,巨人資金告急,呂松濤向其伸出援手。「我找他借錢的時候,我就一點沒客氣」,史玉柱接受中央電視臺《財富故事會》採訪時說,「我在珠海情況很好的時候,我曾經借給他500萬,當時他也還了,後來我就找他借50萬。」

靠著呂松濤借出的50萬元,史玉柱重新啟動保健品腦白金項目。也是靠著保健品項目的成功,史玉柱還掉巨人危機欠下的巨額債務。

綠谷集團早期主打產品是一種號稱有抗癌功效的保健品——「中華靈芝寶」。

據南方周末2002年報導,「中華靈芝寶」自1996年問世以來,因其違規宣傳,已被多地工商、衛生部門予以查處,甚至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撤消過藥品批准文號。

2008年,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進一步「揭秘『綠谷』騙局」,稱其「在沒有審批的情況下擅自發布產品廣告,進行虛假宣傳。」

報導中稱,綠谷集團不斷變化名稱和宣傳內容,使虛假廣告內容在長達10多年的時間裡大行其道,誤導了廣大癌症患者,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成為近十年來全國最典型的系列虛假廣告宣傳案之一。

圖片來源:央視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紅星新聞、每經APP、商業人物、央視等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震動學術圈!明目張胆的造假?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位科學家學術...
    震動學術圈!明目張胆的造假?饒毅實名舉報3名科學家學術造假堪稱「學術界地震」,而把矛頭指向近日獲批的首款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主要研究者,則更引人關注。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原標題:北大教授實名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調查核實) 11月29日,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等人學術造假的舉報信在網絡流傳。
  • 專訪世界知名神經科學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梁京:阿爾茲海默症與...
    今年「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的主題是「從容面對,不再迴避」,實際上「從容面對」阿爾茲海默症並不容易。儘管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阿爾茲海默與其他失智症列入全球前五大致死原因,但人類始終對阿爾茲海默症束手無策。與此同時,阿爾茲海默病還是老齡人口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統計,中國近七成老人走失事件均源於阿爾茲海默症。
  • ...官方回應;歐萊雅回應虛假廣告被罰20萬:撤回相關宣傳;壽司之神...
    每經編輯:步靜1丨饒毅實名舉報阿爾茲海默症論文作者造假,官方回應據北京青年報,29日,網上流傳著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的舉報信在這封實名舉報信中,饒毅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3張圖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此外,饒毅還在舉報信中提到,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宣稱可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症論文存在造假情況。
  • 輝瑞宣布關閉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新藥開發
    (原標題:輝瑞宣布關閉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新藥開發)
  • 皰疹會引起阿爾茲海默症?
    是什麼原因導致阿爾茲海默症?英國牛津大學的Ruth Itzhaki教授說,答案可能位於我們的鼻子下方。    Itzhaki教授用了25年時間研究HSV1與阿爾茲海默症之間的關聯,她說:「有超過50%的阿爾茲海默症是HSV1導致的。」    HSV1更為人所知是導致唇皰疹的原因。Itzhaki過去的研究已經證明,APOE-ε4攜帶者患唇皰疹的比例更高。APOE-ε4是一種增加阿爾茲海默症風險的基因變異。
  • 阿爾茲海默症是什麼病 這樣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阿爾茲海默症通常都被稱為老年痴呆症,阿爾茲海默症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那麼請問阿爾茲海默症是什麼病?阿爾茲海默症吃什麼好?阿爾茲海默症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阿爾茲海默症是什麼病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痴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
  • 消失的記憶——阿爾茲海默症
    事實上,阿爾茲海默症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並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記憶能力下降也只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前驅症狀,這個疾病發展到後期,會伴隨著人格改變、情緒失控,甚至生活無法自理,給一個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因此,阿爾茲海默症也被列為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
  • RNA剪接或許成為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潛在分子靶標
    而阿爾茲海默症作為世界上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這一領域仍未得到詳細的研究。於是,在2013年,美國Emory大學的Seyfried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開啟了最前沿的研究。該研究首次發現RNA剪接核心成分與Tau蛋白重疊,在患阿爾茲海默症的人腦中也形成了類似的神經纖維纏結的結構。
  • 抗膽鹼能藥物或導致阿爾茲海默症的到來
    眾所周知,阿爾茲海默症(AD)在目前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像迷一般的神經性退化疾病。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患者逐漸喪失身體機能,慢慢走向遺忘,走向死亡。儘管我們不知道真正的病因,但卻了解有些事情可能會成為阿爾茲海默症患病的誘因,比如說遺傳、年紀、吸菸和飲酒等行為或者與心臟病患病風險相一致的高膽固醇水平及血管中斑塊的積聚等等。
  • 實名舉報3人學術造假?饒毅:沒有發過,有過草稿
    然而,就在學界與公眾議論紛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外界表示「開始核查此事」之際,饒毅又通過媒體回應道:「沒有發過,有過草稿。」一時間,眾人不禁大跌眼鏡:實名舉報學術不端,對於被舉報學者而言,是非常嚴重的質疑,怎麼又突然變成一封沒有發出過的信函「草稿」?!昨晚,相關涉事科研院所紛紛給本報發來回應:高度重視,將積極配合核查。
  • 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痴呆症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阿爾茲海默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痴呆類疾病,它主要以逐漸喪失記憶和認知為特點,佔所有痴呆類型的50%-75%。據統計,目前中國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數居世界第一。伴隨世界人口老齡化趨勢,阿爾茲海默症的患病率也急劇走高。
  • 阿爾茲海默症究竟是什麼病?帶您了解一下!
    今年的9月21日,是全球第27個「世界老年痴呆日」,又稱世界阿爾茲海默症日、國際失智症日。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人數持續增加。關於這個疾病,你了解多少呢?
  • 又有研究表明40赫茲閃爍光有助於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據報導,照明研究中心(LRC)開展了一項新研究表明40赫茲紅光或有助於改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 這一項新研究表明,向健康年輕人睜開的眼睛照射40赫茲的紅光刺激可增強大腦伽馬振蕩(一種腦波,Gamma oscillations)。
  • 父母有這4個症狀,可能是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由於腦神經退化引起的腦部疾病。對於老年人來說,阿爾茲海默症並不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其發病周期十分漫長,而且會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更大的痛苦。所以,大家有必要重視阿爾茲海默症。那麼,阿爾茲海默症有什麼表現?如何預防阿爾茲海默症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的「老年痴呆」可能離我們並不遠
    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剛開始只是丟三落四,容易忘事,後來可能健忘和糊塗更加嚴重,總是反覆談一件事情,熟悉的環境也會感到陌生,甚至可能在某一天忘記自己最愛的人。 一提到阿爾茲海默症,大家總會想到記憶力下降,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人正常老化的一種現象。
  • 主動出擊,提前編輯大腦基因,以預防阿爾茲海默症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阿爾茲海默症3#CRISPR基因編輯66#基因治療24
  • 阿爾茲海默症發病原因有哪些?會遺傳嗎?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在晚年很常見的一種病,阿爾茲海默症雖然不會給老年人的身體帶來一些疼痛,但是它會嚴重的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同時阿爾茲海默症會給老年人的大腦帶來一定的影響,這就會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埋下一定的隱患,所以說阿爾茲海默症一定要及時的治療,爭取幫助老年人擁有一個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 全球首款阿爾茲海默症藥物有望獲批
    全球首款阿爾茲海默症藥物有望獲批丨熱公司   美國生物技術公司Biogen實驗性阿爾茲海默症藥物Aducanumab
  • 教授被指學術造假17年:用SCI篇數來論英雄、評職稱,被指有弊端
    北大教授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在網絡剛剛熱炒,就迅即被有關部門回應,稱其舉報早有定論。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的《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表明,被指17年持續學術造假的李紅良團隊,舉報者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耿美玉所在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大學一樣,高度重視質疑耿美玉論文造假的問題。據有關報導,耿美玉所在的藥物所已組織專家進行初步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