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提前編輯大腦基因,以預防阿爾茲海默症

2020-12-15 澎湃新聞

主動出擊,提前編輯大腦基因,以預防阿爾茲海默症

2020-12-14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阿爾茲海默症3#CRISPR基因編輯66#基因治療24

撰文 | 王聰

編輯 | nagashi

排版 | 水成文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稱「老年痴呆症」,是一種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以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減弱為主的症狀,並伴有情緒調節障礙以及運動能力喪失,極大地影響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的發展。

目前,全球約有5000萬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症。隨著社會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增長,阿爾茲海默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斷上升,預計到2050年,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將增加至1.52 億。

令人遺憾的是,阿爾茲海默症的病因複雜,科學界至今仍未破譯阿爾茲海默症發病的具體機制,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病因是β-澱粉樣蛋白(Aβ)和Tau澱粉樣蛋白沉積造成神經元大量死亡。

近日,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預印本 bioRxiv 發表了一項題為:Base editing strategy allows insertion of the A673T mutation in APP gene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的研究論文【1】。

該研究嘗試通過單鹼基編輯(Base Editing)技術在體外編輯神經元中的APP基因,以降低β-澱粉樣蛋白(Aβ)的積累,從而降低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為為阿爾茲海默症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策略和發展方向。

澱粉樣前體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是一種主要存在於大腦神經元中的膜蛋白,它會優先被α-分泌酶切割,但β-分泌酶的異常切割,會導致澱粉樣前體蛋白形成β-澱粉樣蛋白,並在神經元中沉積,被認為是導致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之一。

2012年7月,Nature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2】,有些人的澱粉樣前體蛋白(APP)基因中存在一個單鹼基突變(A673T),APP基因出現該單鹼基突變的人,APP蛋白被β-分泌酶的切割減少了40%,他們患阿爾茲海默症的比例比普通人低了四倍。

基於這項研究發現,拉瓦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認為,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編輯大腦神經元的APP基因,使其人為獲得A673T基因突變,有望減少他們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

在這項新工作中,研究人員研究了編輯人腦細胞以使人們獲得A673T基因變體的可能性,從而減少了他們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機會。

由於APP基因的A673T突變屬於單鹼基突變,研究團隊選擇了基於CRISPR的單鹼基編輯(Base Editing)技術進行試驗。

使用單鹼基編輯技術,研究團隊發現,能夠在體外成功編輯大約40%的神經元,從而減少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

研究團隊指出,這一編輯不足以阻止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因此尚不足以減緩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發作,因此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提高編輯效率,以達到更好的結果。

此外,研究團隊還指出,對人類大腦神經元的這種基因編輯需要早期診斷,因為到出現症狀時在進行基因編輯以防止β-澱粉樣蛋白積累,可能為時已晚。

總的來說,該研究通過單鹼基編輯技術在體外編輯神經元中的APP基因,證明了單鹼基編輯技術在治療遺傳性疾病中的可行性,並為阿爾茲海默症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策略和發展方向。

論文連結:

1.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10.27.357830v1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1283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阿爾茲海默症,基因編輯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皰疹會引起阿爾茲海默症?
    她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所呈現的「貫穿一生」的證據表明,導致「唇皰疹」的皰疹病毒可能是引起阿爾茲海默症的原因。新的研究數據表明,抗病毒藥物能夠顯著降低嚴重皰疹感染患者的老年痴呆風險。這篇發表在Frontiers in Ageing Neuroscience上的綜述提出了一種簡單有效預防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皰疹病毒是一種令人恐懼的「不斷給予的禮物」。
  • 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究竟是什麼在我們的大腦裡作祟?有沒有辦法能夠對抗它?認識阿爾茨海默症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退行性疾病,是大腦在病理狀態下的異常衰老、萎縮,比起正常的年老引發的衰老,速度要快的多。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兩種物質: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正常情況下,它們都會認真「工作」。
  • 患了阿爾茲海默症,我的大腦怎麼會變成這樣?!
    阿爾茲海默症是認知症最常見的類型,約佔認知症患者總數的六成。左圖為正常人的大腦,右圖為患病大腦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與正常健康的大腦相比,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表現出大腦皮層極度收縮,腦室嚴重擴張和海馬體極度收縮的特徵。其原因在於老年痴呆症導致了在大腦皮層和特定皮層下區域的神經元和突觸喪失。神經元過度喪失,導致腦區明顯萎縮,主要影響腦區的顳葉、頂葉、額葉及扣帶回。一些腦幹上的核區也可能受到影響,比如藍核等。
  • 消失的記憶——阿爾茲海默症
    事實上,阿爾茲海默症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並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記憶能力下降也只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前驅症狀,這個疾病發展到後期,會伴隨著人格改變、情緒失控,甚至生活無法自理,給一個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因此,阿爾茲海默症也被列為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
  • 再生密碼:NMN11000,讓阿爾茲海默症症狀減緩甚至從根源避免
    【摘要】 阿爾茲海默症成為65歲以上老人發病率極高疾病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大多數患者都是在65歲以後發病。(圖片來自大型公益類關愛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節目《忘不了餐廳》)提前補充NMN可實現NAD+對神經元氧化的修復作用,避免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生截至目前尚未有明確能夠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方法,在阿爾茲海默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
  • 阿爾茲海默症發病原因有哪些?會遺傳嗎?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在晚年很常見的一種病,阿爾茲海默症雖然不會給老年人的身體帶來一些疼痛,但是它會嚴重的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同時阿爾茲海默症會給老年人的大腦帶來一定的影響,這就會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埋下一定的隱患,所以說阿爾茲海默症一定要及時的治療,爭取幫助老年人擁有一個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的「老年痴呆」可能離我們並不遠
    事實上,阿爾茲海默症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並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記憶能力下降也只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前驅症狀。那麼,什麼是阿爾茲海默症,早期症狀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今天就和阿虎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這些問題,揭開阿爾茲海默症的神秘面紗。
  • 被阿爾茲海默症「選中」的人,大多有3個特性,希望你不是備選人
    其二就是不愛運動、不動腦,運動不僅是對於人體體質有所改善,幫助以上所說的肥胖人群減肥,某些運動也是可以幫助人體活動大腦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多動腦筋」,一些益智類的運動或者是遊戲,都是可以很好的預防阿爾茲海默症。3.
  • 父母有這4個症狀,可能是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由於腦神經退化引起的腦部疾病。對於老年人來說,阿爾茲海默症並不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其發病周期十分漫長,而且會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更大的痛苦。所以,大家有必要重視阿爾茲海默症。那麼,阿爾茲海默症有什麼表現?如何預防阿爾茲海默症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 阿爾茲海默症是什麼病 這樣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阿爾茲海默症通常都被稱為老年痴呆症,阿爾茲海默症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那麼請問阿爾茲海默症是什麼病?阿爾茲海默症吃什麼好?阿爾茲海默症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阿爾茲海默症是什麼病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痴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
  • 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是腦變性疾病,患者有什麼表現?如何預防?
    導語:腦變性疾病是一種慢性損害腦神經的一種疾病,它包括很多種疾病,但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兩種最常見的: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它是大腦神經元的異常大量丟失。帕金森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這兩種都不是一種致命疾病。
  • 全球首款阿爾茲海默症藥物有望獲批
    全球首款阿爾茲海默症藥物有望獲批丨熱公司   美國生物技術公司Biogen實驗性阿爾茲海默症藥物Aducanumab
  • 阿爾茲海默症究竟是什麼病?帶您了解一下!
    今年的9月21日,是全球第27個「世界老年痴呆日」,又稱世界阿爾茲海默症日、國際失智症日。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人數持續增加。關於這個疾病,你了解多少呢?
  • 又有研究表明40赫茲閃爍光有助於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據報導,照明研究中心(LRC)開展了一項新研究表明40赫茲紅光或有助於改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 這一項新研究表明,向健康年輕人睜開的眼睛照射40赫茲的紅光刺激可增強大腦伽馬振蕩(一種腦波,Gamma oscillations)。
  • 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痴呆症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阿爾茲海默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痴呆類疾病,它主要以逐漸喪失記憶和認知為特點,佔所有痴呆類型的50%-75%。據統計,目前中國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數居世界第一。伴隨世界人口老齡化趨勢,阿爾茲海默症的患病率也急劇走高。
  • 專訪世界知名神經科學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梁京:阿爾茲海默症與...
    今年「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的主題是「從容面對,不再迴避」,實際上「從容面對」阿爾茲海默症並不容易。儘管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阿爾茲海默與其他失智症列入全球前五大致死原因,但人類始終對阿爾茲海默症束手無策。與此同時,阿爾茲海默病還是老齡人口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統計,中國近七成老人走失事件均源於阿爾茲海默症。
  • 這種飲食方式可以預防阿爾茲海默症
    DASH(得舒)飲食和地中海飲食在35種常見飲食排名分列前兩位,它們都具有降血壓及降低密度膽固醇含量的作用,可預防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來自拉什大學醫療中心和哈佛大學的專家在大量研究基礎上,將這兩種飲食法融合改進,發明了預防阿爾茲海默病、改善認知能力的mind diet。這個飲食法是名列2020 排行榜第五位的MIND飲食,它有個中文名字:益智飲食。
  • 新研究表明:吃奶酪喝紅酒可減少患阿爾茲海默症風險
    【新研究表明:吃奶酪喝紅酒可減少患阿爾茲海默症風險】據英國鏡報報導,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喝紅酒和吃奶酪有助於減少認知能力下降。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1787名年齡在46至77歲之間的成年人數據,並要求他們填寫有關其飲食飲酒方面的問卷調查。
  • 抗膽鹼能藥物或導致阿爾茲海默症的到來
    眾所周知,阿爾茲海默症(AD)在目前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像迷一般的神經性退化疾病。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患者逐漸喪失身體機能,慢慢走向遺忘,走向死亡。儘管我們不知道真正的病因,但卻了解有些事情可能會成為阿爾茲海默症患病的誘因,比如說遺傳、年紀、吸菸和飲酒等行為或者與心臟病患病風險相一致的高膽固醇水平及血管中斑塊的積聚等等。
  • 薑黃素可以治療癌症和阿爾茲海默症!
    已知兩個基因是薑黃素髮揮效應必備的,而已經發現這些基因與阿爾茲海默症和癌症有關。研究人員還發現更多與薑黃素相關的可溶性化合物可以以相同方式發揮效應。不用動物的實驗這些創新實驗可以促進人們更好地明白薑黃素及其影響,包括如何用於治病。「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