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楊超,醫學博士,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本文審稿:陳海旭博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常言道,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
生活中也確實不乏熱衷運動的人,比如街頭健身,如果你經常去公園溜達,一定看到過如下場景——
但以上危險動作切勿隨意模仿,我們所說的運動並不是這些。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JAMA》雜誌上發表了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的一項跟蹤研究,該研究對144萬歐美人進行了跨越18年的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大大降低了13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包括食管腺癌(42%)、肝癌(27%)、肺癌(23%)、腎癌(23%)、乳腺癌(10%)等13種癌症。
此前數百項研究已顯示,鍛鍊可以降低結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那到底什麼樣的運動能防癌?癌症和運動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為什麼運動能夠防癌?
關於運動能防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免疫調節作用
運動可以提升機體的免疫力,增強抵抗力。有研究表明,運動後的血清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同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都能夠直接抑制癌細胞的活力,也能夠抑制腫瘤細胞在體內形成腫瘤的能力。
2、提高細胞的抗氧化能力
有氧運動可以顯著減少致癌因素——氧化應激反應,清除體內多餘的自由基,提升DNA的自我修復能力,降低癌症風險。
3、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運動可以降低空腹胰島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二者都被證實與乳腺癌的發生相關。
4、控制體重
肥胖是目前已知的癌症風險因素。對於肥胖者,只要開始堅持運動,就可以減少癌症發病率。
根據英國醫學期刊(BMJ)最新的Meta研究分析,肥胖能增加11種癌症(消化道腫瘤以及婦科相關的惡性腫瘤)的發生率。
5、愉悅身心
除了手術、放化療等手段了對抗腫瘤,樂觀開朗的心態更有助預防和治療癌症。
在運動的刺激下我們體內可以產生內啡肽,它是一種由腦下垂體分泌的類似嗎啡的生物激素,可以幫助人們保持年輕快樂的狀態。
此外,運動不僅能夠預防癌症,而且在癌症治療過程中能起到康復作用。
運動的時候大腦會產生很多內啡肽,使人心情愉悅,運動還能緩解肌肉緊張,改善疲勞狀態,提升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什麼樣的運動能防癌?
現代社會,在環境、飲食、壓力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現各類腫瘤患者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
很多科學研究表明,各類運動都有助於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同時減少患腫瘤的風險。
也就是說,鍛鍊方式不是最重要的,無論哪一種,只要能讓你堅持,並心情愉悅就好,都可以發揮防癌的作用。
循證醫學指南建議,癌症患者在體力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按照循序漸進、適度適量的規則動起來,就可以發揮防癌的作用。
癌症患者又該如何合理安排運動?
為了獲得顯著的健康益處,癌症患者每周至少應該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者75分鐘的大強度運動。
當然,癌症患者應該根據個人喜好和身體素質進行循序漸進、適當和適量的運動,儘量減少併發症的風險,將健康益處最大化。
還有哪些措施能夠防癌?
世界衛生組織曾對癌症提出三個「1/3」的觀點——
1/3的癌症可以通過預防防治腫瘤的發生;
1/3的癌症可以通過預防明顯提高生存率,甚至徹底治癒;
1/3癌症可通過綜合治療提高生存率。
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提出的防癌建議如下:
保持健康體重。
積極參加運動。
吃富含全穀類、水果、蔬菜和豆類的膳食。
限制紅肉和其他加工肉類的攝入。
限制快餐類食物和其他富含糖、澱粉和脂肪的食物。
限制飲酒或不喝酒。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運動防癌是真的,但不要劇烈運動,將運動心率控制在130次/分左右,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 THE END -
#生科醫學#運動#癌症
原文連結:科普中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