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克定律
1.有目標才會成功
人要有一個奮鬥的目標,這樣活起來才有精神、有奔頭,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無聊至極的人就是因為沒有目標。
古羅馬的小塞涅卡說:有些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
有目標未必能成功,但沒有目標的人一定不能成功。
目標就像是燈塔,可以指引你走向成功,有了目標就會有動力,有了目標就會有方向,有了目標就會有屬於自己的未來。
2.目標要符合實際,夠得著。
目標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才是最有效的,這個目標不能太容易就能達到,也不能高到永遠碰不到。
例如: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廢寢忘食發明永動機,花了十年時間,最終沒有成功。因為,永動機根本不可能存在,這種假設本身就違背了物理學上的質量守恆定律。
所以說,如果一個人的目標定的過大,聽起來很空洞,沒有一點可行性,那這個目標只能是一個空談,永遠沒有可以兌現的一天。
二.瓦拉赫效應
1.曾有一個叫奧託·瓦拉赫的人,他學習文學和繪畫時都沒能成功,大多數老師認為他這輩子不能成才了。只有化學老師覺得他做事一絲不苟,這是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誰料,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並最終成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有主。
事實證明,幸運之神會垂青於忠於自己個性長處的人。人生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個性長處,經營長處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則,必將使自己的人生貶值。
2.承認缺憾,彌補缺憾
海倫凱勒: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
霍金: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絕不能讓心靈也有殘疾。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缺憾應當成為一種促使自己向上的激勵因素,而不是一種自幹沉淪的理由,它暗示你在它上面應當做一點努力。
三.木桶定律
1.克服人性短板,避開成事暗礁。
從前有位國王,給兩個兒子一些長短不同的木板,讓他們做一個水桶,並承諾誰做的水桶裝的水多,就可繼承王位。
大兒子把自己的木桶做大,每塊木長滿都削的很長,可到最後時沒有木材了。小兒子平均使用木板做一個並不是很高的木桶,結果小兒子的木桶裝水多,最終繼承了王位。
木桶定律,讓我們明白遇到問題不要蠻幹,要找到導致問題的短板,科學地給予解決,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艾森豪法則
1.分清主次,高效成事
生活中,一些人用80%的精力去做只會取得20%成效的事。做事情切忌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應分清主次、輕重、前後。做到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這樣才能使工作效率提高,才能創造出好的業績。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回報。其實,只講究付出的量是不夠的,還要選對努力的方向,重視效率,這樣才會獲得更多的收穫。
五.奧卡姆剃刀定律
1.把握關鍵,化繁為簡
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精兵簡政、精簡機構、刪繁就簡等一系列追求簡單化的觀念,在整個社會不斷的深入和普及,根據奧卡姆剃刀定律,這正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
一家大型化妝品公司收到顧客的投訴,買來的肥皂盒裡面是空的,為了防止生產線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工程師想盡辦法發明了一臺監測器去透視來解決問題。同樣的問題在另一家小公司啟解決方法是,買一臺強力的工業用電風扇去吹,每個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有放肥皂的空盒。
同樣的問題,兩家公司採取的兩種方法截然不同,這個例子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如果有多個類似的解決方案,最簡單的選擇就是最智慧的選擇。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以選擇最智慧的解決方案。
六.墨菲定律
1.不存僥倖心理,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事實證明,人類即使再聰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完美。正如所有的程式設計師都不敢保證自己在寫程序時,不會出現錯誤一樣。容易犯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這也是孟非定律的一個很重要的表現。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你要成功,就要忍受一次次的失敗。在職場打拼,失敗不可避免,失敗是件好事,只要不輕易放棄吸取教訓,繼續努力,不斷地行動,總有一天你會成功。
2.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每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不過是他們不被失敗左右而已。
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裡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期待成功的你,不要再被一時的失敗左右了,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吧?
愛因斯坦說: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