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誕生於20世紀中葉,是由美國一個叫「愛德華·墨菲」的工程師提出的,它也可以解釋為一種心理學效應。
近半個世紀以來,「墨菲定律」曾經攪得世界人心神不寧。
它提醒我們:「錯誤」與我們一樣,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會使我們自討苦吃。
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
另一方面墨菲定律也反映了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無論是怎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總能找到一種辦法或模式戰而勝之。
下面為大家介紹墨菲定律中的生存競爭法則,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穫: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很險要的山谷裡有一條小路,這條小路的另一側是一個萬丈深淵,而走過這條路的時候,遊客都會被要求挑上一些東西,有人很不解,這樣豈不是更危險了?
當地人說,只有你負重的時候才會更加小心,這裡之前出過幾次安全事故,結果不小心滑落到山谷了,所以扛點東西反而更安全。
在工作中,我們也不要怕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你感覺輕飄飄的時候,其實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面對殘酷的社會,我們時刻都要有危機意識,即使偉大的如騰訊,谷歌這樣的公司,即使外部沒有對手,也不能讓團隊安逸下來,要求內部競爭。
當年微信的誕生,就是騰訊內部幾個團隊同時競爭的結果,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競爭力。
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曾經說過,不要把競爭僅僅看做是爭奪行業的第一名,完美的競爭戰略是創造出讓人無法複製的獨特性。
你如果跟別人去同質化競爭,那麼最後就只能拼成本拼價格,即使是勝利了,也是慘勝,比如現在的電子商務行業。
有時候自己也會受到誘惑,看到別人做其他事情賺錢了,就得紅眼病了,但改變方向往往會迷失了自己,丟掉自己的特長和核心定位,最後結果可想而知。
你不是第二個誰?你就是你自己,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通過技能組合,想辦法讓自己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
我們在做事情都會給自己制定計劃,但是計劃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而這些計劃外的東西,我們就要靈活掌握,動態調整了。
當年馬化騰要做的是尋呼機系統,結果無聊的時候搞出來個QQ,卻讓他創立了騰訊帝國,這都是不斷變化的結果,所以事態總是千變萬化,我們要隨機應變,抓住趨勢,因勢利導,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現在一個很流行的商業模式,其實,很多創新都來自於生活的不方便,還有對手留下的那些痛點,這些都是你可以創新的地方。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其實都有其定律,都有其需要掌握的規律,只要研究透徹了他們的定律,你也可以從中收穫不少,從中受到啟發,從中得到更多,將來有一天你也可以邁向成功。
這本《墨菲定律》總結了管理、經濟、心理、人生、教育、事業、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經典的定律、法則和效應,全方位地掃描人生的全過程,交給我們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點亮指路的明燈。
把握這些定律,對於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遇到的林林總總的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