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曾經擁有13個星際爭霸2全國冠軍頭銜的周航退役了。沒有官宣,沒有儀式,甚至在周航的微博裡都看不出任何蛛絲馬跡。
iAsonu這個耀眼的遊戲ID,那個星際爭霸2裡的頂尖蟲族選手,悄無聲息地退出了星際的戰場。
時隔半年後,2020年7月的某一天,周航出現在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現場。
這一次,他的身份是商湯科技AI研究員,從事AI電競,感知AI到決策型AI等領域的研究。
從做職業選手到人工智慧研究員,這六年的時間,他從未離開過電競。
星際2裡的蟲族天才
小時候的周航最早接觸過星際爭霸1、反恐精英,也曾玩過信長之野望這樣的RPG遊戲。
當時他對電競還沒什麼概念,只是單純覺得打遊戲好玩,偶而也會看看電視上直播星際1的比賽。
2005年至2006年,中國的SKY選手李曉峰蟬聯WCG魔獸爭霸3項目的冠軍,觸動到了還在讀初中的周航。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電競的魅力——原來打遊戲可以拿冠軍。
2011年周航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成為自動化專業的一名普通大學生。
在此之前,他還未與電競產生連接。
2012年在同學的推薦下,周航嘗試了星際爭霸2這款遊戲。那一年,他20歲。
20歲的年紀想要做電競職業選手的確沒有什麼優勢。
但是擁有極高天賦的他上手非常快,同時周航參加了幾場星際2的高校賽和一些業餘比賽,大半年之後,他在業餘比賽裡已是頂尖的水平。
即使這樣,因為沒有門路,周航並沒有辦法參加職業比賽。
一次高校賽,IG戰隊的四名星際2選手分別擔任了這場高校賽四個賽區的教練。同去參加比賽的周航結識了IG戰隊的隊員和領隊。
領隊發現了周航的實力,並邀請他去IG做練習生。
這就意味著,學業有可能被耽誤。
但周航自稱自己是屬於走一步看一步的人,當機會來臨時,他想試一試。同時他也強調,他不傾向於為了電競不顧一切,所以他和父母約定休學一年就回來讀書。
2014年1月,周航正式加入IG俱樂部。
當時俱樂部裡有5-6個星際職業選手,其中還包括1個和他一樣的練習生。
「剛進去時誰都打不過。」周航笑著說。
練習生的生活就是每天訓練,日復一日,僅有一點補貼。
周航是個非常有目標的人,之前在學校時會有針對性的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而這一次,他的訓練更加刻苦。
8個月後,周航已經達到了職業選手的中流水平,進步巨大。
應該值得高興嗎?好像並沒有!
「當時和自己想像中不太一樣,2013-2014年,星際出於比較低谷的時期,那8個月國內只有一場星際的比賽,而且還沒什麼關注度。職業選手就是為了打比賽,拿成績,如果連比賽的機會都沒有,會非常灰心。」周航打算放棄職業選手的道路重新回到學校。
然而偏偏就在2014年下半年,國內的比賽突然多了起來,還出現了好幾個新辦的比賽。
周航在一邊讀書一邊練習時間沒有那麼多的情況下,實力依然保持不錯。
2015年開始,周航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期,iAsonu這個ID一度爭霸國內星際圈。
直到2017年大學畢業之前,周航的星際水平在國內已處於統治地位,擁有13個冠軍頭銜傍身。
2015年,國內開始舉辦星際聯賽,每年固定四個賽季,每個賽季的前兩名可以出國比賽。
周航就是那個經常代表中國出徵國際賽事的星際選手。
「以前我們參加WCS(暴雪星際戰網世錦賽系列賽)特別困難,凌晨三四點起來比賽,精神非常疲憊,還要面臨巨大的網絡延遲,比賽體驗很糟糕。」
國內賽制體系的完善,為星際選手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至少不用再熬夜打比賽了。
周航說,拿了太多國內冠軍,他想在冠軍前換上「世界」兩個字。
只不過,徵途世界賽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一次次出國比賽,讓周航意識到自己與國外選手的差距。
「曾以為自己不知者無畏,後來才發現站在山腰的人,永遠看不見山頂的人站得到底有多高。自己不停地往上爬,卻發現越往上越難。」回首過往,周航對記者說出了這樣的感悟。
未在世界的舞臺上取得出色的成績,周航慢慢接受了現狀,世界頂級選手就是自己無法跨越的山脈。
「嘗試了這麼多年,知道自己突破不了,算是認清現實了吧。」
商湯科技裡的萌新研究員
2017年年末,周航萌生了放棄打職業的念頭。不少職業選手退役後都會選擇做主播或者解說。內向的周航似乎對這些都不感興趣。
周航本身頭腦非常聰明,從小成績優異,倘若他沒有走電競這條路,畢業後也很容易找到工作。
他發現科研是自己興趣所在,「說白了就是跟人打交道少一點,我喜歡鑽研,這個比較適合我。」
2018年,周航一邊打職業,一邊為轉型做準備。期間他重拾大學課本,強化學習。同時他也在等待機會,一直到2020年,商湯科技的出現為周航打開了另一扇窗。
商湯科技是一家擁有多項人工智慧原創技術研發的公司,它在醫療影像識別、無人駕駛、視頻分析等諸多領域均有自己的研究,有意思的是近年商湯開始涉足決策型AI的應用與研究,並以星際爭霸這款遊戲作為研究對象。
商湯需要一位星際圈的專家來給團隊成員一些意見,於是他們相中了周航。
「一開始我只是個顧問,合作多了就不光是給他們科普遊戲方面的東西,我自己也會寫代碼,所以就正式加入了。」
2020年5月,退役後的周航以研究員的身份入職商湯,開啟了他的另一段職業生涯。
從電競選手轉型做研究員,周航絕對是少見的案例,他的每一個選擇似乎都是一場孤獨的戰鬥。獨自訓練、獨自鑽研,周航似乎習慣了這種孤獨。
進入了全新的領域,周航坦言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現在,每天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這12個小時,周航都在工作。當問到這樣會不會很辛苦,周航回答,比打職業要好點。
「我不覺得這是一個需要和別人比較的問題,因為我做這個工作,需要非常多的專業知識,這個東西(AI電競)在設計和最後實現的情況下,是需要我思考的。」
說到人工智慧,像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AI技術已逐漸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AI所做的事就是在場景中做出決策,從而解決一些通用的問題。
周航所在的Xlab是商湯設立的專注於前沿領域探索的實驗室,他和團隊研究的正是AI在星際場景中的決策。
周航解釋道:「星際本身就是十分複雜的場景,我們需要研究非常多研究性的決策去讓這個人工智慧獲得勝利。」
這是非常新鮮的領域,在此之前,AlphaGo戰勝了圍棋選手,成為電競人工智慧的一個典型。然而星際爭霸這款遊戲的操作和運算十分複雜,現階段它仍是遊戲AI領域未被攻破的一個項目。
「我們現在設計的AI的星際水平可能還打不過我。」周航笑道,「畢竟我參與設計了這個系統,現階段它有哪些弱點我都較為清楚。」
Xlab的各位同伴一直在互相學習和進步。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寫工程、搭代碼框架、數據處理、訓練模型等等。
「我們現在積累的是一套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在星際的場景下研究出一整套流程,我們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以後來了一個新的任務,我們可以遵照之前的流程,因為有了經驗,所以我們能更快更準解決下一個任務。」
用周航的話來說,現在的研究是為了將來能夠把電競AI遷移到其它領域,能夠更多地去實際場景中解決問題。希望將人工智慧技術在更複雜的場景進行落地,改善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體驗與效率。
時至今日,周航加入商湯不過五個月時間,但他總是表示自己很幸運能夠得到這份工作,能夠將自己的專業和熱愛的遊戲相結合。
現在他的時間被寫代碼和看論文填滿了,剛剛結束了一個半小時的採訪,周航又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曾經在星際戰場上所向披靡,如今在實驗室刻苦研究,這個叫周航的男孩勤奮、堅韌、獨立、理智,他在職業選手時期留下的良好品質繼續延伸到了現在的工作中,這兩段不一樣的人生經歷都會在他的生命軌跡中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章來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