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毛豆豆」在坦尚尼亞螢屏上說著斯瓦西裡語;這邊,「毛絨絨」也將洋文配音面對外國電視觀眾——繼《媳婦的美好時代》之後,本屆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委、「金牌編劇」王麗萍的另一部作品《媳婦的美好宣言》,也已被廣電總局負責海外事務的部門相中,計劃輸出到非洲、亞洲等國家。「以往輸出的電視劇多是古裝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作為現實題材劇被輸出,挺光榮。」如王麗萍所言,越來越多的當代題材電視劇開始走出國門。
現代劇海外銷售情況好轉
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電視劇海外銷售總額是1億元人民幣,銷售的劇目主要集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拍攝的《紅樓夢》等四大名著系列上。但情況也在悄悄發生改變,2009年,講述中國都市「房奴」故事的電視劇《蝸居》在東南亞許多國家熱播,被視作當代都市題材電視劇出口的轉折點。2010年,《杜拉拉升職記》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越南等地播出受到歡迎。
《杜拉拉升職記》的製片人、SMG尚世影業總經理助理徐曉鷗說,「中國的城市化程度在發展提升,北京、上海等地和東京、首爾等地的亞洲都市文化越來越貼合,生活接近了,電視劇呈現的內容也更容易被異地觀眾接受。」
文化輸出需拍攝技術努力
走出國門的電視劇不再僅僅停留在「啃老」層面,讓電視劇的文化輸出有了更自信的價值內涵。另一方面,當代題材的國產劇也成為了讓世界了解當代中國的一個窗口。《媳婦的美好時代》之所以來到坦尚尼亞,也是因為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通過調研發現,坦尚尼亞觀眾對中國人的生活充滿好奇。
當代題材國產劇迎來走出去的 「美好時代」,但如何把「美好時代」進行到底?徐曉鷗說:「除了尋找文化觀念中更多的共同點外,包括美術、服飾、燈光等一系列電視劇拍攝技術都要朝更高目標努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劉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