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項目管理流程是產品經理必會的一項技能,一個項目往往包含很多複雜的流程和具體的細節,那麼產品經理應該如何做好項目管理呢?本文作者拆解了項目流程,具體的分析了產品經理在每個階段應該做什麼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對此依舊迷茫的產品經理們。
作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是項目管理。那麼一個項目啟動過程中產品經理需要做些什麼呢,下面我根據項目進行的流程來講下產品經理每個階段所要做的內容:
首先,先了解下項目管理的流程,第一次內測→第二次內測→SIT內測→UAT測試→試運營→上線跟蹤。了解了流程之後,接下來我就來梳理下每個流程裡產品經理需要做的事情。
一、第一次內測
這時候也就是研發人員來進行產品研發,研發人員做出一個功能或者一個模塊自己做測試。
當然,項目時程表由研發老大製作,制定時間規劃,而產品經理在每個階段可以問老大做出時間預估來跟進項目,確認沒有bug之後就交給測試人員進行第二次內測。
二、第二次內測
研發人員把第一次測試後的版本交給測試人員,測試人員覺得bug太多會打回第一次,讓研發人員重新返工,解決掉bug之後重新交給測試人員。
當然,測試人員覺得沒有bug之後即可進入下個階段。
三、SIT測試
SIT測試也叫系統集成測試,因為前面也許是兩個前端或者兩個後端分別開發不同的模塊,當他們匯總在一起的時候就很大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所以就出現了SIT測試,這時候也是由測試人員來進行檢測。
這前面三個階段測試階段也叫公司內部測試,看起來產品經理好像沒有用武之地,但是其實產品經理也是要參與其中,跟進並推動項目的。
比如研發人員發現問題,產品經理就得去跟進問題,如果當天解決好了問題,就可以僅記錄不用上報上司;如果問題當天沒有解決,那麼你就得匯總問題並發郵件給上司匯報。
測試完成之後產品經理進行驗收,這時候只需要把核心功能去測試一遍,其他功能由測試人員進行測試。測試完成,確認沒有bug之後,就得跟老闆進行匯報。在這個過程中切記不能犯一點錯,任何域名的錯誤都不能有。
當你在老闆面前匯報時,域名都錯了,老闆就否認了你的專業性。包括用戶也是一樣的,任何一個埠的錯誤都會導致用戶淘汰你的產品。
案例:
我以前有一次就犯了類似錯誤,當時是用qq共享屏幕給老闆演示產品功能的,結果演示的時候發現域名有問題,沒有備案。
老闆就問我怎麼當時不備案,我找了個藉口說備案需要兩個月時間,老闆拍著桌子說現在就要備案,搞不出來這兩個月績效別想要了,被老闆瘋狂diss了一頓。
最後灰頭灰臉找到了研發,研發也解決不了。最後給提供域名這個廠商打電話,他們給我想了個招,找公司已經備過案的網址,用他們的子域名;我就去問運營的人問,確實可以,當時覺得還是自己溝通能力不強。
從那次後就學會了用公司內部資源,主動承擔責任,讓老闆更信任我。
四、UAT測試
UAT測試也就是用戶驗收測試,或用戶可接受測試。這個階段基本上都是由產品經理主導,用戶最開始拿到產品是不會使用的,這時候就需要產品經理當著用戶的面去演示。
案例:
當你去演示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個人,我有次去對方公司演示的時候發現對面二十來個人,根本不叫客戶演示,變成了批鬥大會,批鬥到最後你的產品很大可能就會失敗了。
後面我們商量叫上商務、技術,湊齊了五個人,對面一兩個人就輕鬆了;產品經理只顧演示,客戶提出問題,技術或者產品經理直接diss對方,直接輕鬆完成流程。
產品經理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得到反饋的,反饋之後有兩種結果——驗收成功和失敗,失敗之後就得改帶用戶滿意為止,優化bug和邏輯錯誤等。
但是新功能就不能再加了,否則上線就來不及,給員工增加工作量,導致項目虧本,當然成功後就直接進入到試運營階段。
五、試運營
這個環節也有產品經理參與,當產品上線之後,找一兩個核心人員去用一用,覺得沒有問題後小面積用戶使用確保產品沒有問題。慢慢替代原有業務,把原來的業務淘汰使用現在的產品。
產品經理首先得製作操作手冊,培訓用戶使用,主要教會對面負責人,讓他們自己去使用,了解產品。
六、上線跟蹤
產品上線後,要準備相關資料,真正的外包項目靠售後服務掙錢。
以後有任何小需求小功能都會找你,賣給他們的軟體售後問題都可以找你,對方公司直接給售後費,後期服務對方,所以這種產品賺錢在售後方面。
另一方面,還可以上線產品新功能去賺錢,更新產品也是一種賺錢方式。
本文由 @產品經理小吳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