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是個由不同文化交織而成的國家,從熙熙攘攘的各種人群或華麗端莊的建築來看,都不難發現這一點,而馬來西亞的美食,其實也都和文化緊密相連,無論是地道的馬來口味或者是華人帶去的中國味道,還有娘惹風味和印度風味,都充斥著這個國家的味蕾。
地道的馬來風味——沙爹肉串
沙爹是傳統馬來美食——醃好的牛肉、羊肉、雞肉串成串以適度的火候炭烤後,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層厚厚的沙爹醬一起入口。沙爹醬由花生醬、椰醬、幼蝦等調製而成,香醇無比,吃了肯定令人眷戀不已。在馬來西亞的大街小巷,沙爹容易能找到。在結束了一天的旅途後,享用一串串沙爹,再配以椰葉或班蘭葉包裹的傳統馬來米飯、小黃瓜及洋蔥等,入口的沙爹味道更加分明,讓你深切感受到馬來西亞的魅力。
中國口味與馬來口味的融合——肉骨茶
相傳華人初來馬來西亞打拼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氣候溼熱,不少人因此患上風溼病。為了治病祛寒,先賢用了各種藥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藥,但是,因忌諱而將藥稱為「茶」。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將豬骨放入了茶湯裡,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 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馬來西亞著名的美食之一。
煮好的肉骨茶端上桌你就能聞到撲鼻而來的香氣。吃肉骨茶的時候還可以要點油條,泡在湯裡吃,非常的好吃。在馬來西亞吃肉骨茶很方便,吉隆坡就有很多賣肉骨茶的大排檔。
馬來西亞的特色美食——椰漿飯
椰漿飯是傳統馬來美食,號稱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馬來人每天早上的主食都離不開這道美味的椰漿飯。椰漿飯就是先用椰奶將米飯蒸熟,然後再撒上一些參巴醬或是辣椒醬,再配以小黃瓜、炒江魚仔、雞蛋,最後一起用芭蕉葉包起來。吃起來不僅有椰香、辣味,還會有股淡淡的芭蕉葉香,真心好吃到不行。現在不只是早上,馬來很多地方全天都有椰漿飯賣。
馬來西亞特色甜品——煎蕊
東南亞國家因為天氣炎熱,所以冰品向來都很受歡迎。煎蕊就是非常暢銷的一種冰食,跟沙爹一樣,在大馬的大街小巷都能找到。煎蕊,也叫晶露,裡面除了會放冰,還有一種由斑蘭葉汁製成的綠色細條,吃起來會有濃濃的青草味,最後還會在上面淋上一層特製的椰漿和黑糖,這樣就是一道完整的煎蕊啦。
馬來最有名的煎蕊是開在檳城喬治城景貴街的潮州煎蕊,想吃還要排隊,人氣真的很火爆。
獨特文化造就的菜系——娘惹菜
早期,旅居東南亞的華人與當地人通婚,如印尼、馬來人,而後的混血後代再繼續與中國而來的華人通婚,生下的孩子,男孩被稱作峇峇,女孩被稱作娘惹。在幾百年的時間裡,他們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習俗和文化。 [3]
娘惹(Nyonya)是早期華人和馬來人通婚的後代,也被稱為土生華人。鄭和七下西洋時曾5次到過馬六甲,船隊每次回朝時都有部分隨從留在馬六甲,這些留下的官兵和留居海外的商人娶了當地土著及其他民族的女子為妻,生下的男性後代稱為「峇峇」,女性則稱「娘惹」。如今,他們在馬六甲社會中仍佔很大的一部份。
娘惹菜不是一道菜,應該算是一種菜系,它是融合了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的馬六甲菜餚,算是南洋獨具特色,自成一派的佳餚。娘惹菜口味比較重,用的醬料都是至少由10種以上的香料配成,吃起來多是辛香、微辣、甜酸的風味。娘惹美食裡最有名的是叻沙面線,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也都是很好吃的娘惹菜。喜歡吃甜品的還可以去嘗嘗看娘惹糕。
娘惹菜雖然使用了大量的南洋香料,看起來和馬來菜或印度菜很相似,但味道卻有出入。例如亞參魚,看似咖哩魚,但味道卻偏酸及沒有椰漿,還能嘗到魚肉的鮮甜味,符合中餐強調原汁原味的理念。
舊時代的娘惹,多屬於家裡的大家閨秀。平日足不出戶的她們,家裡的廚房成了消磨時間的好地方;女兒在家時,在廚房和母親學習和研究做菜,出嫁後,不管家婆是要試探媳婦的烹飪實力,還是要把自己的手藝傳給她,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所以,吃著桌上的菜,洋溢著的卻是母女或婆媳間的溫馨和親情。
心動不如行動,去馬來西亞吃吃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