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筆回憶我的四年扶貧生涯時,我留下了兩滴淚。第一滴淚是辛酸淚,辛酸的是四年的扶貧生涯,我剛滿8歲的兒子,四年來他是如何自己上下學?如何自己料理飯菜?第二滴淚是幸福的淚,四年的駐村生涯,1年第一書記、3年駐村工作隊員,見證了平浪鎮沙拉河村翻天覆地地變化,見證了沙拉河老百姓走向小康的拼搏之路。 從何處開始回憶四年的扶貧生涯呢?就從接到一個電話後打破了我的家庭計劃說起吧……
我在都勻市壩固鎮工作了8年,2017年好不容易調到都勻市裡工作後,我與愛人商量借款裝修好房子,將四歲兒子從鄉下的幼兒園轉到市裡的幼兒園讀書。愛人對我說,現在你在市裡上班,你就要負責接送兒子,輔導他,我在鄉下賣點東西維持家用。 可是,2017年3月的一天,一個單位領導的來電將這一切都改變了。那一天,我被領導叫去了辦公室,「組織要派你去平浪鎮沙拉河村任第一書記,這個工作你能搞得下,看你的想法」。我沉默幾秒鐘後馬上回答,「好的!去!」就這樣我就開啟了扶貧生涯,可想不到一去就是四年。 初到村裡,我花了兩個月時間到村裡十二個村民組、二十七個自然寨通過座談會、院壩會及入戶走訪等方式及時了解村情民意。第一站我走訪的是沙拉河村最邊遠、最貧困、交通最不方便的龍河組雞籠山寨。那是2017年5月的一天下午,因為將近天黑,我的幫扶對象孔明富的父親孔維舉這位70多歲的老人家提出陪著我去,為我指路。
等我們到雞籠山坡腳時,天已變黑,道路凹凸不平,石頭泥巴雜草混合在路上,看起來只見有機三摩託偶爾走過的痕跡。那天晚上,我和老人家在組長陸運和家吃了晚飯並借宿一晚。「王書記,請你幫我們寨子修這條路嘛!修通這條路是我們群眾最大的願望,我們不知道申報了多少次『一事一議』並籌好了錢,就是一直沒有修成。」當晚,組長與我促膝長談,向我提出了他的願望。 2017年下半年,省秋季攻勢「組組通」道路硬化政策的出臺,我和村兩委商量及時申報了4條路線並陸續得到了實施。截止到2020年,沙拉河村「組組通」道路硬化和通村路硬化已實現全覆蓋。
在走訪指潤組董板寨子時,我了解該寨子農田灌溉困難,群眾渴望修建攔河壩和水渠引水灌溉。在單位大力協調支持下,全村所有寨子人畜飲水工程得到了實施,家家通自來水,800餘萬元農發項目落戶沙拉河村,涉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2.3公裡,機耕道2000米,解決了長期以來村民農田灌溉困難問題。 四年的扶貧生涯,我在幫助村裡協調項目抓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幫助村兩委理清發展思路,帶領群眾到三都縣、獨山縣考察學習葡萄與中藥材種植等產業。引導村兩委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發展種植牧草拉動貧困戶入股公司發展養牛分紅,動員群眾入股合作社發展種植葡萄。
幾年來,沙拉河村得到了產業發展項目11個,覆蓋全村所有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資金入股、就近務工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2017年年底,沙拉河村後進黨支部順利通過驗收摘帽,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村所有貧困戶脫貧出列,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2020年6月,沙拉河村黨支部被中共貴州省委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彥君 整理
編輯 胡銳編審 楊儀 李劼